![[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1.gif)
![[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2.gif)
![[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3.gif)
![[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4.gif)
![[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db1d306b-f3a2-4409-8776-585d8eea4ce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生态学实习心得 生态学实习心得姓名蒋高旗学号090106107xx年11月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们为了进一步系统的学习生态学,生态学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去了下蜀林场进行了生态学实习。 一林场背景及硬件设施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 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 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 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 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 二实习内容刚去时我们对林场很好奇,所以第一天的下午老师就让我们到林场周围逛了逛。 熟悉了一下林场的环境,晚上吴老师和葛老师给我们讲了下实习的注意事项,场长给我们对林场做了简单的介绍,使我们对其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影响。 前两天我们分别做了土壤动物群落研究和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调查的实习。 通过前两天的实习我们了解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土壤动物标本的收集技术,初步了解了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最后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定位观测铁塔,小气候观测站,最新修建的温室。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下蜀的森林生态定位站。 三实习见解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有机质贮藏在体内(Gp),这是森林吸收碳素的过程。 而后,通过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要释放出一部分碳素(Ra)。 另外,植物还会以枯枝落叶、根屑等形式把碳贮藏在土壤中,而土壤中的碳有一部分会被微生物和其它的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和呼吸释放到大气中(Rh)。 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是森林生长过程中固定的碳和干扰过程中释放碳之间的差值。 公式:NEP=Gp-Ra-Rh影响森林碳循环的因素 (1)生物量。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素,如按植物生物量的含碳量为45%50%计,那么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将近一半是碳素含量。 森林的生物量与其成长阶段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森林据其年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碳的累积速度在中龄林生态系统中最大,而成熟林/过熟林由于其生物量基本停止增长,其碳素的吸收与释放基本平衡。 从森林的年龄结构来估算吸收碳素的潜力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 (2)林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林产品的固碳量是个变化很大的因子。 一般林产品根据其使用寿命可分为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 像燃料用木、纸浆用木等属于短期产品,而胶合板、建筑用木则属于长期产品。 林产品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可以延缓碳素释放,缓解全球大气碳浓度的增加,一般来说,耐用林产品的使用寿命可达100200年,在这么长时间里,通过再造林完全可以实现碳素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尽量加工耐用、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 (3)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 这一部分含碳量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占的比例虽少,但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碳库。 减缓它的沉淀和分解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4)森林土壤。 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不同的森林其土壤含碳量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北部森林中森林土壤占有84%总碳量;温带森林土壤中的碳占到其总碳量的62.9%;在热带森林中,土壤中的含碳量占整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一半。 全球森林土壤的含碳量为660927Gt,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2-3倍。 总结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 如果森林固定的碳大于释放的碳就成为碳汇,反之成为碳源。 在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森林是一个大的碳汇,但随着森林破坏、退化的加剧以及一些干扰因素(如火灾)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就可能成为碳源,这将更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温带和北部寒带森林是碳汇,如北方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4-0.6PgC,俄罗斯森林每年固碳0.36-0.45PgC。 在温带,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17-0.35PgC,美国东南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碳0.07GtC。 而热带森林地区由于过度砍伐森林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已成为碳源,在1980年向大气净释放了1.0-2.6105gC。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林场的碳循环进行探究,进而以后能更好的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人类服务。 探究碳循环的意义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 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 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 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 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它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C,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 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很有必要来掌握关于碳循环的知识。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碳循环的基本知识。 四实习感触生态定位站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对数据的收集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这些测定工作都是要求每天的数据,因而可见其工作强度和繁琐程度之大,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及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热爱精神。 森林生态定位研究人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定位研究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许多国内外知名生态学专家,勤恳耕耘,扎实工作,长期奋斗在野外观测研究第一线,为生态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面对全球变暖、碳循环、水分平衡、森林消长等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力公司工作总结
- 科组工作计划汇报
- 检察院项目汇报
- 护理心肌梗死业务查房
- 《美丽的桥》课件
- 电气行业售后部门年终总结
- 语文记叙文章讲解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护理
- 糖尿病饮食护理专题课程
- 骶尾骨髓炎护理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1)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 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4 可能性 全国获奖
- 养老金融论文
- 无人机维修技术行业报告
- NPI工程师培训资料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