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doc_第1页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doc_第2页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doc_第3页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doc_第4页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站在时代的顶峰上要点:点明李白处于唐代最繁荣繁盛的上升阶段,最能代表和体现盛唐气象.开盛唐之气要点:在李白之前,开盛唐之气的诗人及其情况.气象浑沦 兴象玲珑-1、追求建功立业 (1)昂扬之气 (2)悲怆之气 2、渴求个性自由要点:李白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盛唐气象。萧索异代不同时要点:点明由于李白所处的特定时代的不可重复性,是造成李白“寂寞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根本原因。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从李白观盛唐气象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当迟暮之年的李白流放夜郎,杜甫因而写下感怆悲恻的梦李白时,他自然不会料到这篇末两句,居然成为千古的谶语,正可以囊括李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情况:绵绵后世,济济多士,谁不曾传唱着他的诗篇,传扬着他的诗名,传慕着他无与伦比的诗才?此之谓“千秋万岁名”。但另一方面又有谁踵接过他的诗步,拟则过他的诗体。弘扬过他纵横飘逸的诗风?此之谓“寂寞身后事”。李杜齐名,李杜的作品同样脍炙人口,但李白的“身后事”却远比杜甫的暗淡。后代注杜的香火不绝,而注李者却寥寥无几。子美以人力胜,“有规矩,故可学”,李白以天才胜,“无绝墨可循”。这自然也是一种原由,一种解释。(1)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不妨从其时代的背景来寻个究竟。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潮,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最光辉最令人向往的年代。站在这时代的顶点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诗人,无疑的是李白与杜甫,然而他们虽然同时站在这时代的高峰上,年龄相差不过十一岁,他们却又是分别活动在两个不同的阶段里,李白和杜甫分别主要活动于安史之乱的前面和后面,而安史之乱正是唐代一个最重要的分水邻,把唐代从此划为两个全然不同的面貌。在此之前是上山的路,在此之后是下山的路。这两个诗坛的巨星,他们并肩站在时代的顶峰上,然而心情是两样的,一个诗人正是刚从那上山的路走到了山尖,一望四面辽阔,不禁扬眉吐气,简直是“欲上青天揽明月”了。至于另外一个诗人,却已经望到了那下山的路,在那心旷神怡的极峰,前面正是横着那不愉快的下坡路,上山时似乎只望着天,下山时就不得不望着地了。“采笔者曾千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2)这两位诗坛巨星正是以不同的思想情感,面对两个阶段的现实,并肩站立于时代的顶峰上。李白除了天才胜,更重要的是他是正走向胜利的顶峰,带着一股强烈的盛唐之气,而这种昂扬之气正解释了为何学“李”的诗派竟是后无来者。本文仅通过李白为代表浅论盛唐气象。开盛唐之气在唐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初唐时,诗坛上一方面受到齐梁余风的影响,一方面又随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而透出新的气息。到初唐四杰时,他们的诗歌在内容和思想感情上都突破了宫廷诗的局限,逐渐转向面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抒写。但仍未摆脱齐梁以来的绮丽婉约的文风。卢照邻的长安古忆摆脱不了藻绘习气,而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还是讲究绮丽婉约,风格柔媚而缺乏刚健。直到陈子昂才大力提倡建安风骨,推崇刚健,明朗的诗风。作为开风气之先者,陈子昂有着沉重而伟大的孤独。他不禁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悌下”。这便是身不逢时者的悲哀。殊不知在他的身后竟是前阶段未有的盛世明时盛唐。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社会的经济文化达到繁荣的顶点。当时国力强大,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在短短几十年里,涌现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杰出诗人。在空前繁荣上升的历史阶段里,诗人对国家前途充满了希望。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成了盛唐知识分子最强烈的人生追求。他们怀着宏伟的理想和抱负以蓬勃的生气和热烈的情绪,去表达那样的盛世。继陈子昂开启盛唐之气后,跨入盛唐的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等。尽管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有种种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基调都是健康、明朗、清新自然而又富有生气的,都富于一种乐观昂扬向上之气。气象浑沦 兴象玲珑如果说王维、孟浩然、高适等人唱出唐代诗歌的强音,那么李白的诗歌则奏出了盛唐最强音,是唐诗顶峰中的顶峰。1、 追求建功立业与许多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受过儒家“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熏陶,李白渴望建功立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寄托在帝王身上。尤其处于这样一个极度繁荣昌盛的阶段。更加激发了他向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壮志和拯时济世的理想抱负。昂扬之气处于盛世中的李白,富于浪漫气质,乐观向上,对自己的才华极为自信。他的人生理想完美地归结为:功成、名就、身退。他对自己的才能力量,有着高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渴望成为帝王统治者的“诗友”。青年时代的李白就有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宏愿,并企图实现其“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思想。李白对功业的热烈追求和对人生前途的信心,以一股昂扬向上之气,在其作品中多有流露。他的行路难第一首便充分洋溢着这种精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血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首诗的形象中,诗人强烈的功业要求,及冲破一切人生道路的深重阻碍的昂扬之气,表现的十分鲜明,他的这种极度豪迈的精神与豪放之气,在他们的诗歌中随处洋溢着。如他的赠何七判官昌浩:“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叱,思欲辟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盖作济南生,九十诵诗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在这里我们也很明切的感到诗人身上蕴蓄着多么强烈而难以抑制的功业热情与昂扬之气。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建功立业的宏大志向和冲破阻碍奋发向上的昂扬之气与李白所处时代的关系,若非处于国家极为强盛的时代,很难想象“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的豪情能如此自然地从诗人笔下流泻出来。(3)悲怆之气李白的极度自信、自负,自视极高。一方面激发了他的昂扬奋发之气,一方面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使其奔出一股悲愤之气。而且可以说这股悲怆之气才是李白诗歌的主旋律。纵然盛唐的气象宏大而雄壮,社会的繁荣像一个温床,诱惑着人们。但统治者的本性总是不变的,无论天才诗人李白的诗风如何飘逸,诗情如何高深,唐玄宗也只不过把他当作一个点缀“太平盛世”的文学侍从,加上朝廷中奸邪当道,群小谗毁。李白的满腔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受到挫折。面对盛世年华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感到无比的无奈与愤懑。作为诗人李白心中积蓄已久的愤懑与悲怆之气最终以诗的形式喷发出来。试读李白的日出入行:“日出东方偎,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徘徊。”心中若非有如此悲怆之气,又怎能喷出一口气长达十一字的诗句呢?李白的悲,李白的愤可以直接在诗中喷泻出来,又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的咏叹唱出婉转而幽怨的悲歌。李白的千古名篇蜀道难着眼于蜀道险恶的地貌,别具一格地描绘了她神奇的美丽,在美丽与险恶的结合中,蕴涵了深刻的宇宙哲理,在人类本质力量对立统一的观照中,发出了严厉的警策和深深叹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股悲天地,泣鬼神的气,这种险峻雄奇的象,使蜀道难远远超过了一般山水诗的审美意义,成为一首交织着生命激情和人类心智的不朽诗篇,成为文坛读解的一座烟雾缭绕的千古奇峰。(4)2、 渴求个性自由李白的一生充满着矛盾,儒家为其树立了政治理想;道家则给了他不屈己、不干人、旷达不羁的傲岸作风和叛逆精神。因此一方面李白渴望追求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追求人生的自由、个性的解放。从骨子里流露出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渴求,这才是真实的,可爱的李白。在盛唐时代的巨浪中,他乃是一个翻江揽海的弄潮儿。李白的天真,天真得就是一颗赤子之心;李白的热情,就是一股不能抑制的力量。他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一个读到此句的人,就都会感到他要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他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每个被压抑的人都会被鼓舞起那份荡在心底的不平(5)。天性的狂放不羁,行侠豪爽和天真热情使李白成为一名典型的浪漫诗人。他充满着率真浪漫气质和冲破束缚之气。纵然是天性的流露,但也与他阶处的盛唐时代密不可分。试想在一个动荡不安、政治昏暗的时代,一个无法给予人民生存保障的时代,诗人就连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无法保障,又有谁会乐观向上地去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呢?李白追求自由的个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对神奇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往往表现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作为这类型形象的典型例子。在这个以描写梦境为中心的诗篇里,给我们展开一幅炫惑心目的奇幻图景。由于是梦境,作者可以尽量发挥其想象力,而其中每一个从想象中产生的事物,乃是在夸张的手法下突出鲜明地显示出来的。这里通过想象夸张所构造的形象之突出鲜明,正体现了诗人企图摆脱其所憎恶的现实而追求理想世界的感情之强烈。这片梦境被诗人描绘得如此奇幻而令人怖栗,但诗人在其中所流露的感情却是倾心向往的。天性的率真、内心的昂扬,悲怆之气不断相互碰激,李白所喜欢描写的自然景物往往是那些峥嵘险峻的大山、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流直下的瀑布、划破长空的闪电、呼啸而来的狂风、咆哮的猛虎、展翅的苍鹰,以及搏击风云、在万里长空勇敢翱翔的大鹏。通过对这些壮伟、奇特、巨大而又奔腾运动的自然形象的赞美,诗人痛快淋漓地宣泄了他在社会现实中处处遭受压抑的忧愤苦闷,表现了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和壮阔不凡的胸襟怀抱。(6)李白的浪漫气质与狂放不羁正是对其所处时代曲折的反映;李白的壮阔胸襟和自由个性正是这样盛世明时的产物。纵观浩瀚五千年的历史,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富活力与朝气的青春期。李白就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青春时代,他充满着活力与热情,洋溢着昂扬的豪气。他是这个时代最传神、最得体的歌手,他始终用青春的眼光去看,用青春的耳朵去听,用青春的心灵去体察,用青春的喉咙去放歌,向千秋万代展示一个时代的青春,一个盛世的气象。萧条异代不同时流誉千古的李白没有传人。漫漫后叶,没有“效李太白诗体”的诗派甚至诗人。他犹如天际真人,飘渺云端,可仰不可际,可慕而不可法。对此,人们往往归因于他不可企及的天才。的确,李白无疑是才华横溢,但千百斯年熙来攘去的诗人骚客中,难道竟无一人有李白之才者?当然不能这样说,李白并没有将天下之才占尽。人们对他望而却步,敬而远之,根本原因可以说是:“萧条异代不同时”。这个“时”便是时代,时世、时风,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规定,更是一个文化的规定。李白的不可重复,是因为他所处的盛唐时代不可重复。盛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青春时代-一个充满着活力与朝气,洋溢着昂扬澎湃的豪气,激荡着浩然之气的时代。正是有着这样的“气”,才造就了李白这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诗人以及其气象浑沦,兴象玲珑,不可句摘的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