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至第三章复习课件.ppt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至第三章复习课件.ppt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至第三章复习课件.ppt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至第三章复习课件.ppt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至第三章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地理 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 经线 纬线 经纬网三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四 地图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地球形状与大小1 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为5 1亿平方米 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登高望远麦哲伦环球航行 二 经线 纬线 经纬网 N N N S S S 赤道以北为北纬 代号为 N 越往北度数越大 赤道以南为南纬 代号为 S 越往南度数越大 北 南 几条重要的纬线00是最长的纬线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0是中低纬的分界线 600是中高纬的分界线 900为南北极点 23 50为回归线 是热带 温带的分界线 66 50为极圈 是温带 寒带的分界线 读右图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非洲 大洋洲 亚洲 欧洲均有热带地区B 中纬度地带比温带地区的纬度范围大C 高纬度地带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 温带地区既没有阳光直射 也没有极昼极夜 E E E E E W W W W W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 代号为E 越往东东经度越大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代号为W 越往西西经度越大 东 西 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半球 西半球 200W 1600E 东半球 E E E E E W W W W W 200W 1600E 本初子午线 东半球 西半球 赤道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请问A与B一样长吗 30030 70 90 70 90 9012015018015012090 A B C 1200E 700N 1200E 纬度00 1200W 700S A属半球 东西 半球 南北 属纬度 高中低 属温度带中的带 写出ABC的地理坐标 东 北 高 北寒 三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图中日本是 印度是 白天 黑夜 此时 北极出现现象 由此判断太阳直射在 济南是季节悉尼是季节 极昼 北回归线 夏季 冬季 白天 黑夜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白昼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直射点由赤道往南回归线移动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往赤道移动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直射点由赤道往北回归线移动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往赤道移动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拓展训练 2 当北半球是冬至日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在哪 1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 当我们过春节时 地球公转在哪两个位置之间 4 当地球从 公转到 时 南半球从什么季节过渡到什么季节 冬季到春季 阅读日历反映的信息 你能说出此时济南的自然地理现象吗 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热量 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长短 植被 四 地图 等高线图 地图1 概念2 三要素比例尺A 线段式B 数字式C 文字式方向一般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图例3 种类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及内容详略关系 北京市地图 的比例尺 比 中国地图 的大 描述的内容比 中国地图 详细 但范围没有 中国地图 大 海拔与相对高度等高线 海拔相同各点连接形成的线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 坡缓等高线密集 坡陡根据等高线地形判断地形类型 山顶 盆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甲的海拔为 米 甲乙相对高度为1 米 山顶 海拔268米 鞍部 山脊 等高线往海拔低处凸 山谷 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 缓坡 陡坡 等高距为10米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 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 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世界海陆分布 不均匀 北 南 海洋 陆地 快速读图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大洲 大洋 ABCD 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纬线 赤道 0 南北回归线 23 5 S 23 5 N南北极圈 66 5 S 66 5 N 经线 本初子午线 0 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 160 E 20 W 学以致用 三 关于P区域所在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区域位于欧洲B P区域位于非洲C P区域位于南美洲D P区域位于北美洲 B 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山 河 海 山 海 海峡 亚非分界线 运河 苏伊士 南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 巴拿马 1 主要内容 由大板块组成 板块是不断的 板块交界处地壳 多 板块构造学说 1 日本地震频繁 近百年来 五级以上的地震发生了100多次 用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小试身手 两大火山 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 现代测量表明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用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小试身手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两条巨大山系 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判断下列地点中多火山 地震现象的是谁 请用板块学说解释原因 拓展 第三章气温降水气一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三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第三章气温降水气一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B 同纬度海陆温度不一样 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C 同纬度地区 高山 高原气温低 平原气温高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0 60C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下图是某个地方的平均气温线分布图 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中A B两点哪点气温高 2 图中描述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依据是 200C 160C 120C A B 南半球 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降低 北是低纬度 南是高纬度 B高于A B大于160C A小于160C 3 如果A为陆地B为海洋 请问这是什么季节 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这是冬季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A 赤道附近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C 中纬度地区 沿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中纬度 中纬度 D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A B C D E F 各地降水状况及影响因素 图中降水多的有 A C D 图中降水少的有 B E F 说出ACDBEF气候类型 有人说F地是一块 白色的沙漠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出理由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