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x_第1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x_第2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x_第3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x_第4页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考点1分封制 考法1什么是分封制 1 分封制的含义 西周建立后 为巩固统治 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武王死后 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 重要提示 封建 一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 封邦建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唐朝柳宗元的 封建论 实为论分封制 二是指 战国之后 以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为基础的经济 政治制度 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法提示 结合 西周分封示意图 掌握分封对象的位置哪些封国属于王族 哪些属于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命题者有时把分封制与宗法制或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2 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1 义务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 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有再分封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的权利 考法2西周的封国 西周的封国分两类 一是同 姬 姓封国 主要是封王族 同姓子弟 占分封的大多数 封国主要有鲁 燕 卫 晋 吴等 二是异姓封国 主要是封姻亲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封国主要有齐 宋 许 陈 楚等 考法3分封制的特点与瓦解 1 分封制特点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2 影响 1 前期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一一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国家权力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推动西周王朝走向繁荣 传播了周文化 为华夏族的形或奠定了文化基础 2 后期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 诸侯国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 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 分封制遭到破坏 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3 分封制瓦解 1 瓦解原因 经济 生产力发展 即铁犁牛耕出现 井田制瓦解 政治 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 诸侯国强大 王室衰微 2 表现 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 天下分裂 诸侯之间混战不已 甚至与周王交战 如田氏代齐 周郑交质 楚王问鼎 孔子的 是可忍 孰不可忍 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重要提示 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 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 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中的 国 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明代的燕王朱棣 明成祖 也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 分考点2宗法制 考法4什么是宗法制 1 含义 宗法制是西周为了加强分封制而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 它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内容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形成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的宗法等级 3 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1 对嫡子 正妻的儿子 立子以长不以贤 2 对众子 妃殡或妾的儿子 立子以贵 母亲地位的高低 不以长 3 特点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 是 家 和 国 的统一 考法提示 命题者往往考查宗法制的核心一一嫡长子继承制 它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只有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被称为嫡长子 他是土地 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大宗和小宗均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而时于封国内的抑大夫而言是大宗 卿大夫对于诸侯而言是小宗 而对于封国内与其相关的士来说是大宗 周天子则是天下的大宗 考法5宗法制的影响 遗存 1 影响 1 对当时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团结 对封建政治的影响 皇位继承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等级观念 重视人情 2 对后世 形成的尊宗敬祖 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 祭黄帝陵 重视修家谱 建宗祠 寻根问祖 落叶归根等 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但也导致特权思想严重 等级制森严 崇尚权威 家 族 长制盛行 缺乏反抗精神 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任人唯亲 裙带作风盛行 缺乏理性 宗族势力较强 妨碍了近现代民主 法制的发展 2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等 考法提示 读到题干中有 追根认祖 家谱 祭祖 祭黄帝陵 家族祠堂 父辈称呼 落叶归根 重男轻女 等信息时 其正确选项往往与宗法制有关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主观题中常考 考法6宗法制衰落的表现 贵族地位下降 官员不再是世袭等 如商鞍变法中的 奖励军功 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分考点3礼乐制度 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 考法7礼乐制度及其作用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 社会活动 例如祭神 结婚 丧葬等 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 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 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考法提示 命题者往往结合西周的衣 食 住 行 娱乐等方面等级规制考查 礼 等级秩序 和周朝后期的 礼崩乐坏 如孔子的 是可忍 孰不可忍 问鼎中原 鼎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分考点1秦朝统一 考法1秦朝的统一 战国时期 秦国经过商鞍变法 政治 经济 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先后灭掉韩 赵 魏 楚 燕 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 考法提示 1 注意识记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2 对秦始皇的评价是 两功一过 功 指秦始皇统一全国 贡献最大 和创建专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最深远 过 指暴政 命题者往往以 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 为主旨 联系美国内战 德国两次统一 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综合考查秦始皇统一国家的意义 易混提示 秦国与秦朝不同 秦国是秦朝的前身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朝指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分考点2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考法2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遂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 皇帝 自称 始皇帝 总揽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等一切大权 休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其特征是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重要提示 皇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 更是一种制度 是至高王权的象征 命题者往往提供材料考查学生时皇帝独尊与皇权至上的理解 重要提示 常结合建筑布局 君臣衣服式样 图案与颇色等考查皇权至上 等级制度 考法3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三公 即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折 下达皇帝诏令 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实际是虚职 三公 以下设 九卿 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这就使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 军政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 皇权至上 各部门相互牵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考法提示 注意秦朝的三公中只有一个丞相 尚不存在削弱相权的问题 掌握 三公 职权 命题者往往把不同朝代的政治侧度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结合当今的反腐倡廉考查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与作用 分考点3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考法4郡县制 分封制度下 诸侯权力过大 王权衰弱 形成了诸侯争核的分裂局面 为了避免地方割据 秦朝实行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诸侯国已陆续设郡县 秦统一后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 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之处 负责治理民众 作用 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考法提示 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 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 不得世袭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是官僚制度取代贵族制度的典型体现 从分封制到那县制的意义在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以中央集权为切入点 归纳古今中外哪些地方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易混提示 郡县制并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 而是对它的否定 分封制在后期易造成分裂割据 那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秦统一后 有能力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考法5从贵族政治 分封制 向官僚政治 郡县制 的转变 1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 世卿世禄 2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易混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1 演变过程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延续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特点 1 权力高度集中 以皇权至上为核心 人治大于法治 2 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北宋基本解决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明朝得到解决 3 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宗法制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易混2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例1 2013浙江 14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 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考例剖析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 考法1什么是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 由图示中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的等级关系可知 此为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故 正确 禅让制为夏朝以前实行的制度 错误 周初 为了扩大和巩固家天下 周天子实行世官制 以分封的形式将统治权力 土地 人民封赐给同姓 姻戚 功臣 受封的卿大夫 诸侯便成为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故 正确 因此答案为D项 题眼 文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考法2西周的封国 例2 2014课标全国II 24 周代分封制下 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 行事 学说统一的 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 题眼 分封制 周代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 解析 根据材料中 周代分封制 周礼 雅言 等信息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并为巩固这一制度同时实行礼乐制度 即 雅言 根据所学可知 西周建都于镐京 应是周代 雅言 最早起源的地方 即今天的陕西西安 故选C项 A B D三项均属于诸侯国所在地 不符合题意 考法3分封制的特点与瓦解 例3 2013课标全国I 24 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题眼 抓住 战国 以及秦国与东方六国墓葬规模的不同 解析 材料表明 战国时期 秦国最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 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 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制向集权统治演变 故C项符合题意 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 而非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A项表述错误 B项错在混淆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的分权体制 D项与史实不符 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 考法4什么是宗法制 例4 2014广东 12 宗 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 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 青铜兵器B 祖先牌位C 铁制农具D 皇帝宝座 题眼 宗 甲骨文 象宫室屋宇之形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涵 根据题意可知 甲骨文的 宗 字由外部的 和包在内部的 组成 由于 宗 是一个会意字 表示宫室屋宇 所以 有可能是安置在 宫室屋宇 内的祖先牌位 象征维系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亲情 故B项符合题意 皇帝出现在秦朝 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而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 故排除C D两项 表示宫室屋宇 兵器象征战争 而战争不可能在 宫室屋宇 下进行 故排除A项 考法5宗法制的影响 遗存 例5 2013海南 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 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 门当户对 题眼 把握宗法制下的嫡庶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原则 一夫多妻和血缘关系没有联系 诸子财产继承权不平等 一般由嫡长子继承 以保证统治阶层的稳定 门当户对 指的是同阶层关系 也不是血缘关系 故排除A C D三项 B项虽将 立嫡以长 改为 立嫡不以长 但并未改变嫡庶关系 即血缘问题 答案选B项 考法6宗法制衰落的表现 例6 2013广东 12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 题眼 百姓 一词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含义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衰落 古代庶民无姓 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 遂以 百姓 作为贵族的通称 战国时代 贵族地位下降 平民地位上升 原有的宗法制无以为继 随着宗法制的衰落 贵族的社会地位逐渐与庶民相似 百姓 就失去了贵族的意义 故选B项 西周后期 分封制遭到破坏 A项错误 百家争鸣 与贵族地位的变化无关 排除C项 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 D项错误 考法7礼乐制度及其作用 例7 2013山东 9 周礼 考工记 载 建造王城 九里见方 四周各三门 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 宫城之左为宗庙 右为社稷 前为朝 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中央集权B 中正有序C 敬天法祖D 君权神授 题眼 关健在于通过 周礼 考工记 锁定朝代 解析 本题考查礼乐制度 从 周礼 考工记 可以看出这是西周都城的情况 A项是秦朝时建立的政治制度 C项是宗法思想的体现 与材料无关 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 因此A C D三项均错误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 故选B项 考例剖析 考法1秦朝的统一 例1 2013北京 12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 九域守令图 石碑 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 国 天下分而为一七 并四海 变易古制 始为 县 更 分裂 至 灭陈 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 周B 秦C 汉D 唐 题眼 关健语句 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 解析 本题考查秦的统一从材料 天下分而为七 可知是战国时代 后来秦并四海 结束战国混战局面 实行郡县制 由此可知 处应是 秦 B项正确 A C 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法2皇帝制度 例2 2012海南 3 秦灭六国后 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 五帝 之名而称 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 题眼 皇帝 制度的含义 表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帝制度 秦灭六国后 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他把 三皇 和 五帝 的名称合为 立帝 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首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个人功业 C项正确 A B两项不符合史实 D项是目的之一 但并非首要目的 考法4郡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