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doc_第1页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doc_第2页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doc_第3页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doc_第4页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视野)1. 白色视野:颞侧90,下侧70,上侧60,鼻侧60。2. 红色视野:颞侧3540,鼻侧30以内,上下均30。(眼球转动最大范围)眼球最大外转范围:910mm眼球最大内旋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下视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上视范围:57mm(腱反射强度的分度)0度():不出现反应1度():低于正常的反应2度():正常反应3度():高于正常的反应 4度():出现阵挛性反应或将其分为消失、低下、正常、活跃、亢进五种。(两点辨别觉)正常值:手指掌面1.1 mm ,手掌6.7mm,面颊11.2mm,手背31.5mm ,前臂和小腿40.5mm,上臂和大腿67.6 mm。(脊髓节段定位) 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的关系脊髓节段 皮肤感觉 脊髓节段 皮肤感觉颈1,2 枕,颈部,耳后部,肩胛部 胸10 脐水平部颈5 上臂外侧部 胸11 下腹部 颈6 拇指、食指 胸12腰1 腹股沟部颈7 中指 腰2 股前部颈8 环指、小指 腰3 膝部胸1 前臂内侧部 腰4 小腿前面和脚拇指胸2 上臂内侧部 腰5 足背部胸3,4 胸3,4肋间 骶1 足底部胸5 乳腺部 骶2 小腿内侧部胸6,7 乳头下区 骶3 股内侧部胸8 肋弓下缘 骶4,5 臀部内侧部胸9 上腹部 肛门周围,外生殖器,会阴部 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脊髓节段 主要随意肌 主要深浅反射颈2-4 颈部肌,膈肌 颈5 三角肌 颈5,6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颈6 肱二头肌 颈6,7 肱三头肌反射颈7 肱三头肌 颈7-1 屈指反射颈8 指屈肌胸1,2 小鱼际肌胸3-7 肋间肌胸8-腰1 腹部肌 腹壁反射:上腹部T8-T9;中腹部T10,下腹部T11-L4腰2 髂腰肌 腰1-2 提睾反射腰3 股四头肌 腰3-4 股内收肌反射,膝反射腰4 股内收肌腰5 颈前肌(腰4-骶2) 腰5-骶1-2 跟腱反射脊髓节段 主要随意肌 主要深浅反射骶1 腓肠肌 骶1-2 跖反射骶2 足跖部小肌骶3-5 会阴部诸肌 骶3-5 肛门反射脑脊液(脑脊液的量及分部)1. 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婴儿为50ml,其中1/4在脑室系统内,约有3/4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内。2. 每个侧脑室约含15ml, 第3,4脑室约含5ml,脑底池和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约含25ml,脊髓蛛网膜下腔约含75ml。3. 脑脊液每分钟产生0.3ml,每日产生400-500ml,每6-8小时更新一次。(脑脊液压力)1. 正常成人:侧卧位时的腰穿或平卧时侧脑室内的压力0.79-1.77Kpa( 80-180 mmH2O)。2. 用20号腰穿针,正常每分钟滴出60滴。3. 正常儿童:0.39-0.88Kpa(40-90mmH2O);新生儿:0.29-0.78Kpa(30-80mmH2O)。4. 在侧卧位时如颅内压超过正常限度1.96Kpa(200mmH2O或15mmHg)时,则为颅内高压。压力低于0.79Kpa(80mmH2O),则称为低颅压。(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脑脊液理化检查正常值组分 法定单位 换算系数 旧制单位比重 1.0051.009 1.0051.009白蛋白 100300mg/L 10 1030mg/L胆红素 阴性 阴性蛋白电泳(滤纸法) 白蛋白 0.550.69 0.01 5569 球蛋白:1 0.030.08 0.01 38 2 0.040.09 0.01 49 0.100.18 0.01 1018 0.040.13 0.01 413蛋白定性 阴性 阴性蛋白定量 脑池:儿童 0.100.25g/L 0 .01 1025mg/dl成人 0.150.25g/L 0.01 1525mg/dl 脑室: 0.050.15g/L 0.01 515mg/dl 腰池:新生儿 0.201.20g/L 0.01 20120mg/dl儿童 0.200.40g/L 0.01 2040mg/dl成人 0.150.45g/L 0.01 1545mg/dl 谷酰胺: 0.411.10mmol/L 0.068 616mg/dl氯化物以Cl-计:婴儿 110122mmol/L 0.28 393436mg/dl 儿童 成人以mEq计:婴儿 儿童 成人以NaCl计:婴儿 儿童 成人组分 法定单位 换算系数 旧制单位免疫球蛋白IgA 06mg/L1000.6mg/dlIgG 1040mg/L 10 14mg/dlIgM 113mg/L 10 01.3mg/dl头颅X线平片(成人头颅各径值)后前位及侧位,实物放大率约19,前后径:男215mm,女203mm,平均109mm。横径:男174mm, 女166mm,平均170mm。高径:男150mm,女147mm,平均149mm。(儿童头颅各径值)年龄 长径(mm) 宽径(mm) 高径(mm)6个月以前125144106123103113712个月1661491271330个月170173151129135311岁1821931571651371421221岁201209165170146149(松果体钙化位置)鞍背顶端后3cm,上3cm或外耳道后1cm、上5cm。(脉络丛钙化位置)位于松果体后23cm,其下12cm,距中线2.5 cm处。(颅低角)鼻根到蝶鞍中心点之连线与蝶鞍中心点至枕骨大孔前缘中点连线中间所成之角。正常为109148,平均为132,大于148时考虑有偏平颅底。(蝶鞍的大小)最大前后径816mm,平均11.5mm;最大深径413mm,平均8.4mm。(内听道管径)Towne位片:内听道管径310mm,平均5.3mm,约1/3者左右不对称,相差0.10.2mm。头部CT(正常脑组织的CT值)1. 额叶大脑皮质为36.33.6H;髓质为27.13.6H。2. 豆状核为30.93.2H,尾状核为32.63.6H,内囊为23.53.0H,丘脑为30.42.6H。3. 中脑为27.23.6H。4. 小脑为43.05.7H。5. 增强扫描较平扫增加的CT值一般不超过13H。6. 正常人灰、白质CT值相差,成人为7.01.3H,青少年为5.00.6H。(垂体的测量)正常高度为2.66.7mm,其密度均匀,上缘下凹或平直,垂体柄居中。年轻女性垂体可稍大而饱满,但高度应小于9mm。(侧脑室的测量)1. 哈(Huckman)氏值:即前角间最大与最小距离之和,男为477mm,女为445mm。2. 脑室指数:即侧脑室脉络丛球间距离与前角间最大距离之商,男女均为1.60.3。 3. 侧脑室体部指数:即指两顶角距离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男为4.90.8,女为5.00.8。4. 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即头颅最大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外径之商,男为4.30.7,女为4.50.8。5. 前角指数:即头颅最大内横径与前角间最大距离之商,男女均为4.00.8。6. 前角间径与通过该线的颅骨内板间径之比,正常为1939。7. 尾状核头间径与通过该线的颅骨内板间径之比,正常为1823。8. 粗略估计法:侧脑室前角的前外侧部,正常应成较尖锐的锐角,如该部明显圆钝,提示侧脑室已有轻度或中度扩大。(第三脑室测量)第三脑室居于中线,男性宽度为4.41.2mm,女性为3.81.5mm。(第四脑室测量)1. 前后径:7.43.5mm,横径为12.52.4mm。2. 横径比值:通过第四脑室横径线的颅骨内板间距与第四脑室横径之比为11.93.45;第四脑室横径与乳突间最大距之比为0.070.003。3. 第四脑室中心位于鞍结节至枕内隆突连线的中心(0.470.53)。4. 第四脑室前缘至鞍背距离347mm,第四脑室后缘中点至乙状窦间线距离76mm。(脑沟测量)1. 大脑皮层脑沟宽度5mm。2. 小脑半球脑沟不多于两条,宽度2mm。3. 小脑蚓部脑沟不多于4条,宽度2mm。(脑池宽度测量)1. 桥池:5.32.0mm。2. 桥小脑角池:5.61.4mm。3. 环池:3.61.4mm。4. 四叠体池:6.11.6mm。5. 小脑上池:7.43.6mm。6. 小脑上池宽度与该层面的颅骨内板间距之比为0.100.01。(脑干测量)1. 脑干前后径25.02.4mm,横径32.43.8mm。2. 脑干相对大小:桥脑前池宽度与后床突至第四脑室间距之比为0.110.01。脊髓影像(环枢关节)张口前后位片:影像环底线中点的寰枢轴线应通过齿状轴线,否则为左或右齿状突移位。侧位片:环枕线与齿状突后缘交点的距离约为环枕线全长的1/3,差数不超过4mm,否则为齿状突后脱位,环枕线与齿状突轴线交角正常在7080之间,小于此角为后脱位,6070为中度,小于50为重度。(颈椎管测量)采用骨窗条件测量(窗中心为250300Hu)。1. 前后径正常范围:C1为1627cm;C2以下为1221mm,有人将前后径下限定为1112mm。2. 横径正常范围:C1为23.033.4mm, C2C6为19.229.2mm;C7为17.528.1mm。(腰椎管测量)采用骨窗条件测量(窗中心为250300Hu)。1. 前后径正常范围:1525mm。2. 弓间距离为2030mm。(脊髓测量)选择脊髓与蛛网膜下腔中造影剂CT值的平均值作为窗中心,一般为150Hu。1. 颈髓:前后径为6.610.2mm,横径C1C2C6C7为9.914.2mm。2. 胸髓:前后径为5.98.9mm,横径C7T1为10.41.1mm,T7T8为8.20.7mm,T11T12为8.60.8mm。(椎管内一些软组织测量)1. 黄韧带厚24mm,如大于4mm为增厚。2. 神经根直径23mm,CT值3060Hu。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主要动脉流速)大脑中动脉(MCA):63.010.9cm/s大脑前动脉(ACA):51.312.6cm/s颈内动脉终末段(ICA):59.710.2cm/s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PCA2):29.87.6cm/s 交通后段(PCA2):28.06.3cm/s椎动脉(VA):32.29.0cm/s基底动脉(BA):40.910.6 cm/s眼动脉(OA):15.83.7 cm/s虹吸部膝部以下颈内动脉(CS1):45.510.6 cm/s床突上段(CS2):45.111.2 cm/s人工呼吸机(人工呼吸机的潮气量选择)对既往肺部无病变者,可按812ml/kg体重估算,阻塞性通气障碍者,较预计数增加2050;限制性通气障碍者,则适当减少。可根据测得的PCO2,计算所需每分钟通气量(VE): VE =已知PCO2已知VE预计PCO2(人工呼吸机给氧浓度的安全界限)空气中氧浓度为21,当吸入氧浓度40时,不会发生氧中毒;当吸氧浓度60,23d后可发生氧中毒;当吸入100纯氧时,不应超过24小时,否则会发生氧中毒。(人工呼吸机吸呼比值的调节)参考值:1(1.52),呼气时间应较吸气时间长。吸气时间过长可引起静脉回流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心排量。呼气时间过短可造成气道压力增加,进而引起气压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呼气时间宜长,可用1(34),以利CO2的排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可用11,适当延长吸气时间。(人工呼吸机气道压力的选择和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来决定。一般维持气道压力于1025cmH2O即可,但对严重肺部疾患及支气管痉挛的患者为获得满意的通气量,有时压力必须高于40cmH2O,但不得超过50 cmH2O,不然可能造成气道压伤。若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出现气道压力过高,除了要考虑到肺顺应性差和潮气量过大两个因素之外,还应注意痰阻塞气道、气管套管的套囊脱出及气管插管的管端与气管壁成角诸因素。(呼气末气道正压)呼气末气道正压简称PEEP。PEEP能使肺泡气积滞,残气及功能残气量增加。而功能残气量增加,使肺泡在呼吸周期保持扩张充气,有利于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的气体交换。在正常健康人,PEEP为5 cmH2O时,功能残气量增加为500ml;PEEP为13 cmH2O时增加为1.18L。PEEP为5 cmH2O时,对心排血量无影响;超过10cmH2O时才开始对心排血量产生影响。(机械性辅助呼吸使用和停用标准)参数 正常范围 应用指征 停用指征呼吸速度(次/min) 12-20 35 30肺活量(ml/kg) 65-75 15 15FEV1(ml/kg) 50-60 10 10呼气力(cmH2O) 75-100 25 25PO2(mmHg) 75-100 70(室内空气) P(Aa)O2(F1O21.0) 2565 450 400PCO2(mmHg) 3545 55 VD/VT 0.250.40 0.6 0.58补液和水电解质平衡(成人需水量)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按下列计算式计算:每日需水量体重(kg)40(ml)每日需水量体表面积(m2)1500(ml)(成人体液电解质) 成人每天电解质需要量、摄入量、排出量参考值 需要量(mmol/L) 排出量(mmol/L) 电解质 摄入量 最少 一般 尿 粪 汗钠 20 50250 100 97 3 010钾 2033 50150 100 90 10 05钙 7.5 12.537.5 25 2.5 22.5 镁 1625 2050 30 10 20 氯 20 50250 100 97 3 010 (小儿需水量)可根据不同年龄按下列计算式计算:2周1岁小儿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20160)23岁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00140)47岁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90110)89岁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70100)1012岁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5080)(小儿体液的电解质组成)正常小儿血清内电解质浓度:钠135145 mmol/L,钾4.05.6 mmol/L,钙2.253.0 mmol/L(4.56.0mEq/L),镁0.51.25 mmol/L(1.02.5mEq/L),氯98106 mmol/L,婴儿碳酸氢盐2025 mmol/L,儿童碳酸氢盐2530 mmol/L。(补液的一般公式)补充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电解质补充量计算)以克计算公式:克数(常见电解质克与毫当量的换算关系)1g氯化钠17 mEq钠; 1 mEq钠58.5mg氯化钠;1g乳酸钠9 mEq钠; 1 mEq钠112mg乳酸钠;1g碳酸氢钠12 mEq钠; 1 mEq钠84mg碳酸氢钠;1g氯化钾13.4 mEq钾; 1 mEq钾74.5mg氯化钾;1g枸橼酸钾8.3mEq钾; 1mEq钾120mg枸橼酸钾;1g氯化钙18mEq钙; 1mEq钙555mg氯化钙;1g葡萄糖酸钙5mEq钙; 1mEq钙224mg葡萄糖酸钙;1g硫酸镁8.3mEq镁; 1mEq镁120mg硫酸镁。(补钾计算式)根据病人缺钾程度及体重,按下式计算细胞外液补液量:应补钾量(mmol)(5血钾mmol/L)体重(kg)0.2应补氯化钾(g)(5血钾mmol/L)体重(kg)0.0149(休克指数)休克指数0.5,表示血容量正常;休克指数1,表示血容量丢失2030;休克指数1,表示血容量丢失3050。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正常为0.591.18kPa(612mmH2O)1. 血压低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 kPa(5 m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输液,使升至0.79-1.18 kPa(8-12 mmH2O)。2. 补足血容量后,仍处于休克状态,中心静脉压超过0.98 kPa(10 mmH2O),须考虑心功能不全,应强心治疗和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 中心静脉压为1.471.96 kPa(1520 mmH2O),表示心功能已明显衰竭,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可能,应用毛地黄制剂(毛花甙丙等)。少数严重感染者,中心静脉压虽小于0.98 kPa(10 mmH2O),亦有发生肺水肿可能,应密切注意。4. 中心静脉压为0.79-1.18 kPa(8-12 mmH2O)者,一般输液无顾虑,但需观察在血容量纠正过程在中的反应及中心静脉压变化。5. 经上述处理,病人血压与中心静脉压暂时好转,不久又下降,且无其它明显原因,表示血液可能停滞于周围血管中,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血管扩张剂。酸碱平衡(动静脉血气分析)1. 动脉血检验项目 参考值pH 7.40(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CO2) 4.675.33kPa(3540mmHg)氧分压(PO2) 10.6613.33 kPa(80100)实际碳酸氢盐(AB) 2227mmol/L碱剩余(BE) 33 mmol/L标准碳酸氢盐(SB) 2227 mmol/L氧饱和度(SO2) 952. 混合静脉血检验项目 参考值pH 7.36(7.317.41)二氧化碳分压(PCO2) 5.476.80 kPa(4151mmHg)氧分压(PO2) 4.675.33 kPa(3540)实际碳酸氢盐(AB) 2227mmol/L 碱剩余(BE) 33 mmol/L标准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