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笔下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认知生字。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度,我们不仅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还有着雄奇秀丽的大好河山,而且“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大家是不是听着很熟悉,它来自八年级上册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谢中书书其中给大家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在我国南朝时,文人间常常把这种山川美景写信给有人分享,并且成为一种时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摘自书信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准确的讲应该是一篇写景小品文。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2、检出预习,识记生字。3、快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作者、出处文体等)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出示幻灯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语速、节奏)。2、朗读课文,自由读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要缓)。3、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四、再读课文,欣赏富春江上优美的自然风光。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教师归纳总结。(1)、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明确:描写,表现富春江的景色,突出水之异,山之奇。(2)、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明确:A、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奇山异水。B、文章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顺序构思: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望青山。C、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写使写作对象鲜明生动,富有生机和活力。D、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沉醉于大自然的闲适、自由、恬静的心境,展现作者阔达的情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赋予山水情感、生命,表现作者对大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议论:表现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思想。(4)、读与朱元思书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句话说明自己的感受吗?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a结构美:总分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b志趣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 c意境美:从水色、水深、水清、湍急、迅猛,突出“异水”。从形、声、色等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描绘出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d语言美:本文主要采用骈体句式,又有所突破加入了五字句的运用,大量运用对偶句,使文章显得对仗工整,节奏感强,语言活泼、灵活多变,语言结构优美。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五、延伸拓展 (唐)韦庄称赞富春江: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清)刘嗣绾(w n)有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 清水 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志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宋)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江情美。六、布置作业1、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