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总规说明书.doc_第1页
互助县总规说明书.doc_第2页
互助县总规说明书.doc_第3页
互助县总规说明书.doc_第4页
互助县总规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青海省互助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负责人:段德罡 主要参加人:段德罡 郑江涛 张 沛 李祥平 刘海龙 赵 键 崔云兰 苏鸿翎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匡 湧 刘建军 曹恺宁等 (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应长旭 郑晓英等(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建设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规证甲字0290068)二一年三月目 录前言第一章 概述1第二章 规划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目标5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7第四章 旅游发展规划17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22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26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35第八章 绿化系统组织41第九章 给排水工程规划48第十章 电力工程规划51第十一章 电信工程规划53第十二章 供热工程规划54第十三章 燃气供应规划56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规划58第十五章 环卫设施规划61第十六章 防灾规划62第十七章 郊区规划63第十八章 近期建设规划65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建议68附:动态方法与弹性规划70前 言互助县城总体规划的上一次修编时间是一九九四年,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互助县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会为互助县发展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次总体规划编制除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外,还根据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1、互助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青海省建设厅关于青海省小县城总体规划的通知;3、青海海东地区关于互助县总体规划的要求;4、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汇集(1983);5、互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6、互助县“十五”规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的通知”(199618号文件);8、其他有关的文件资料、规划、计划、谈话等。3欢迎下载。第一章 概述一、县域1、地理位置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之间,北依达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与平安县为界,西邻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境内有省道宁互公路、民门公路、机场专用公路。2、政区建制互助县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合513.6万亩),占海东地区总面积的18.85%,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47%,辖1镇(威远镇),20个乡,288个行政村。1999年末县域总人口368106人,其中土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3、气候互助县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热量资源水平分布不均衡,垂直地带差异十分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3.4,各地均以夏季(68月)气温最高,1710,冬季(122月)最低,-5 -12。全县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年日照率为57%,年辐射量1341474卡/平方厘米,互助县地处内陆,一般降水不足,南部高丘陵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350mm左右,中部浅山区,在400500mm之间,脑山、半脑山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550mm以上,高山区一般在650mm左右。降水由南向北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全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65%,气候比较干燥,全县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西南风,平均风速1.4m/s。4、地形地貌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的最西部,青藏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巴扎藏族乡的北沟脑岭,海拔4484米,最低点在高寨回族乡的曹家堡村,海拔2200米,县境地势起伏,高差悬殊,“三横三纵”的平行岭谷纵横交错。县域地貌可分为高山地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3%,中山地带(俗称脑山地区)占7.2%,低山丘陵地带(俗称浅山地区)占227%,沙谷地带(谷称川水地区)占7%。5、水资源县境内除流经县域的湟水与大通河以外,其他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大通河),水能资源有一定的潜力,巴扎、加定建有6座小水电站,年发电量170万瓦小时,全县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77亿立方米。6、生物资源互助地区地形复杂,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有柴胡、猪苓、大黄等二十余种药材,野菜有野葱、苦苦菜、厥菜等,菌类有地衣、发菜、磨菇等,天然林木、花卉几十种;动物有石羊、鹿、猞猁等兽类,雀、鹊、野鸡等禽类及各种虫类。7、矿产资源县内有煤炭、芒硝、硫铁、铁金、磷石膏、磷、油矾岩、白云岩、粘土、石灰岩、大理石、玉石、水晶等10多种,其中石膏储量约1.3亿吨,石灰石储量约1亿吨,芒硝储量约6亿多吨,硫铁5000万吨。这些矿藏主要分布于红崖子沟、西山、五峰、南门峡、沙塘川、边滩、东和、东沟等乡。8、社会经济互助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934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9500万元,占42.29%,第二产业26500万元,占28.37%,第三产业27400万元,占29.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37.3元。全县工业现已形成酿造、建材、冶炼、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原煤、碳化硅、水泥、搪瓷制品、硫铁矿石、机制纸、混合饲料、食用植物油、白酒、砖等。1999年有工业企业单位2157个,现价总产值42845.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3个,现价产值18849.3万元,集体企业42个,现价产值5635.9万元,其它企业22个,现价总产值4360.6万元,重工业企业42个,现价产值6936万元,轻工业企业26个,现价产值21909.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00万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346万元,餐饮业1700万元,制造业2758万元,农业生产者890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406万元。互助县是国家和青海商品粮基地建设县。1999年农业总产值(现价)54236.9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占55.99%,林业产值占3.85%,牧业产值占40.16%。全县在东沟、丹麻、五十、威远镇、台子、东和六个乡建立了杂交油菜万亩示范乡。在川水、浅山、半浅半脑、脑山四个生态类型区共建立地膜洋芋、小麦统包、沟插等重点技术示范区,示范田25个,累计示范面积8600亩,威远镇、双树、蔡家堡、沙塘川、东山、哈拉直沟、红崖子沟、五十、丹麻、东沟、西山、五峰、台子十三个乡镇生猪基地,南门峡、林川、边滩、东和、台子、五十、丹麻七个乡绵羊毛肉基地和加定、巴扎、松多三个乡绒山羊基地建设已有成效。现有北山、南门峡、松多、实验4个国有林场和双树、李丰两个国有苗圃。1999年全县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87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有公路0.67km。1999年,县域城市化水平为6.51%,远低于海东地区及青海省。二、县城互助县城威远镇位于县境内中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6473652,东经1015410202。东接东沟乡,南邻双树乡,西与五峰乡接壤,北与台子乡、东和乡相望。总面积7960万平方米。威远镇四面环山,地形为东北高,西南略低,属半浅半川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480550m,年平均气温33.5。1999年末县城总人口342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75人,农业人口12910人,暂住及其它人口3000余人。县城工业、商业相对较发达,工业以建材、造纸、食品等为主,互助县城主要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如下:1、青海青稞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1823人,用地30万m2,总产值12,401.24万元,利税7,155.12万元,市场以青海为主,甘肃、宁夏、山东、东北、内蒙原材料青稞(省内为主)。2、青海海威鳗用饲料有限公司职工110人,用地200亩,总产值1000万元,利税40万元左右,产品:鳗鱼饲料,市场:广州、南京、河南、陕西、天津、甘肃等地。3、互助县碳化硅厂职工40人,用地14000m2,产品碳化硅,总产值1000多万,利税49万,市场:出口(省外贸)。4、青海省特种水泥厂职工630人,用地124亩,总产值2800万元,利税500万元,市场:西宁为主,面向全省。5、青海省白水泥厂职工380人,用地54669m2,总产值1015万元,利税130万元,市场:西宁、互助、面向全省。6、青海省互助县造纸厂职工430人,用地150亩,总产值2000万元,利税170180万元,市场:面向西北,以西宁、兰州、拉萨、乌鲁木齐为主。7、青海省威乐木业有限公司职工39人,用地17710m2,年产值100万元,利税4万元左右,市场:县内。产品:家用家具系列、办公用品。第二章 规划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目标一、规划年限近期:2000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20年二、规划范围1、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卓杂滩村:北至白崖子村北;西至西侧山体,自山脚含500m山体;南至沙塘川河与安定河交汇口;东至殡仪馆东侧;东面与东南面山体自山脚含500m山体划入城市规划区。规划控制区范围为47.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现状约为3.79平方公里远期约为18.14平方公里三、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青海省、互助县周边地区及所在地区的城市与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将城市的建设发展纳入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考虑。2、根据互助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上一轮总体规划以及目前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未来互助县的发展。3、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后对互助带来的影响,抓住机遇,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保证。4、注意对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四周的山体、水系等地形地貌特色,扬长避短,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互助城市独有的特色。5、根据现状实际情况,在合理的前提下控制规划人均用地指标,最大限度地少占耕地,节约农田。6、在满足目前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前提下,探索既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又能体现城市动态与持续发展的方法与手段。四、规划目标1、通过对互助所在地区城镇体系的分析研究与规划,进一步明确互助在海东地区城市网络中的重要地位。2、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腾飞提供可能性。3、依托老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使互助城市成为既具有历史传统,又包含民族特色,同时富于时代风貌的文明、整洁的现代化城市。4、为互助城市建设提供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5、注重城市环境及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集“山、水、林、城”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城市,给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现状截止1999年末,互助县辖21个乡镇(威远镇和20个集镇);县域总人口368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81人,农业人口344125人;县域人口密度110人/km2,城镇密度为1个/3424km2;以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县域城市化水平为6.51%。从城镇规模看(按非农业人口衡量),威远镇规模最大,非农业人口为18275人,其余乡镇非农业人口在200500人之间。从职能分工上看,威远镇是互助县行政所在地,经济基础好,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是互助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城镇现状分布来看,威远镇位于县域西南部。由此可见,互助县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城镇数量少,规模小首位城镇(威远镇)规模不大,但城镇发展不平衡(首位度接近40,四城市指数接近14),故互助县仍处于区域开发初期的城镇规模体系。除县城(威远镇)非农业人口接近1.9万人,其余集镇的非农业人口仅在200500之间,城市化水平低。(2)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目前县域内的主要城镇(威远镇),缘由其地理位置(处于县域西南部)、交通网络(宁互东路)及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而决定了威远镇的吸引范围是偏心态势,难以伸入到县域内各乡镇,且除威远镇外,县域中又无其它乡镇作为二级中心,导致了城镇空间分布的不均衡。二、城市化指标预测1、县域总人口预测截止1999年末,互助县总人口为368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81人,占总人口的6.51。同年人口出生率为11.80。死亡率6.28%,自然增长率5.53。根据互助县城19961999年人口增长趋势,考虑到现状人口的年龄构成及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机械迁移情况,综合确定全县的人口增长率(表31):表31 互助县人口增长率 单位:年份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20002005年651120062015年5101520162020年459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参照互助县及全国自然增长率水平与变动情况而确定,机械增长率参照19961999年机械增长率(2.160.68)以及互助县经济社会发展而确定。据此,可预测互助县域人口发展规模:2005年末县域最大可能人口为:368106(1+11)6=393079(人)39万(人)2010年末县域最大可能人口为: 393079(1+15)5=423458(人)42万(人)2015年末县域最大可能人口为:393079(1+15)10=456184(人)46万(人)2020年末县域最大可能人口为:456184(1+9)5=477085(人)48万(人)2、城市化水平预测城市化水平确定时所参照的几个标准:(1)区域平均水平及城市化速度平均值:青海省1999年城市化水平为34.6%,海东地区1999年城市化水平为9.9%。(2)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比较:工业化水平可用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值来表示。一般地,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是高度正相关的,双向互动式推进发展的,互为推动力、互为制约因素、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的。(3)本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历史进程考察。现状的城镇化水平是规划与发展的起点,不能盲目加速城镇化水平提高,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曲线规律(稍被拉平的“S”曲线,30%的初期阶段;3070%的加速阶段;70%的后期阶段。)(4)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关系分析:Y=a+blnxY市镇人口比重(%);X人均GDP或人均GNP值(元/人)例如依据1993年可比价格和19831993年我国市镇人口比重与人均GDP值回归得到的相关分析方程为:Y=-50.5341+10.1034lnx据此式,在已知未来各年人均GDP值(一般参照当地的五年计划和远景目标可得到)的前提下,可预测得到规划期末的城镇化合理水平值,做为规划参照值。(5)考虑到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互助县抓住大开发的机遇,超常规发展。(6)城镇户籍政策改革综合以上因素,可确定城市化速度值为1%2%,据此,预测互助县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12%,2010年为25%,2015年为35%,2020年为40%。三、城镇体系规划1、职能分工规划期城镇职能分工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区域及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充分利用城镇发展的一切有利条件,以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城镇及区域间经济发展上的合理分工协作,体现城镇间职能上的有机联系;(3)体现城镇对区域的带动影响作用。在分析互助县各乡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参照互助县“十五”规划,对各乡镇作了发展潜力综合评判。在评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影响城镇发展的多方面因素,选取了七个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评价体系(表32)。表32 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因子表指 标得分1. 地形地貌条件 (1)川水地区1.00 (2)半川水浅山地区0.80 (3)浅山地区0.60 (4)半浅山半脑山地区0.40 (5)脑山地区0.202. 矿产资源的种类、规模和开发可能性 (1)有计划上马的大型煤、石灰石、石膏、硫铁矿1.00 (2)有部、省、县属的大型煤、铁矿山和有开发条件的大型非金属矿(石灰石、石膏、硫铁等)0.75 (3)有乡、镇、村办煤、铁矿0.50 (4)有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0.25 (5)缺乏有价值的矿产资源03.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 (1)富水区且适宜规划扩大开发(小水电、矿泉水等)1.00 (2)富水区较适宜扩大规划开发小水电0.80 (3)富水区较适宜扩大规划开发矿泉水、纯净水0.60 (4)富水区较适宜扩大规划开发0.40指 标得分 (5)富水区但需控制开采0.20 (6)水资源贫乏区04. 农、畜资源价值、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 (1)有特色的农业、畜牧业产品1.00 (2)有计划开发的特色农业、畜牧业产品0.70 (3)有一定开发潜力的特色农业、畜牧业产品0.30 (4)缺乏特色农业、畜牧业产品0 (5)风景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开发可能性05. 旅游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 (1)有国家级旅游地1.00 (2)景点集中、质量较高、近期有开发计划0.75 (3)景点单一,但质量较好,并有开发计划0.50 (4)景点单一,但质量较好,有一定开发潜力0.25 (5)无景点或远期才有开发可能的一般景点06. 交通条件 (1)铁路四等站及以下,每一个方向;飞机场0.30 (2)省道0.15 (3)县级以下通公路0.05 (4)等外公路07. 县城的现状基础(以驻地非农业人口计划) (1)0.052万人乡镇1.00 (2)0.030.05万人乡镇0.75 (3)0.020.03万人乡镇0.50 (4)0010.02万人乡镇0.25 (5)0.01万人以下乡镇0表33 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镇/乡名地形地貌矿产资源水资源农畜资源旅游资源交通条件非农业人 口得 分威远镇0.801.000.601.000.750.701.005.85南门峡乡0.200.500.800.700.750.200.753.90五峰乡0.400.750.400.300.750.350.753.70沙塘川乡0.800.750.200.700.000.400.753.60镇/乡名地形地貌矿产资源水资源农畜资源旅游资源交通条件非农业人 口得 分五十乡0.400.750.400.300.500.350.753.45红崖子沟乡0.800.750.200.300.250.300.753.35加定乡0.200.000.600.701.000.300.503.30高寨乡1.000.000.000.300.250.550.752.85边 滩0.800.250.200.700.000.100.502.55双树乡0.800.000.200.300.000.450.752.50丹麻乡0.400.000.400.300.000.400.502.00通过综合评价可确定互助县城镇发展的职能分工(表34):表34 互助城镇发展的职能分工(2020年)互助县城互助县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青海重要的旅游景区,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基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五 十 镇县域东片经济中心,从旅游商贸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五 峰 镇县域西片经济中心,以旅游商贸和矿产资源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南门峡镇县域北部经贸强镇,以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沙塘川镇县域南部经贸强镇,以农畜产品深精加工为主导产业方向红崖子沟镇县域东南片经贸强镇,以农畜产品深精加工和矿产资源加工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 定 镇县域东北片经贸强镇,以农畜产品深精加工和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高 寨 镇县域南片外围经贸强镇,以现代城郊型农业和商贸服务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2、等级规模主要依据:(1)城镇等级分布规模;(2)乡镇人口规模(据自增过程);(3)规划目标;(4)乡镇域总人口规模;(5)互助县小城镇建设规划;(6)村镇规划标准(中心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来进行城镇等级规模规划。2005年共计:建制镇3个(威远、五峰、五十),其中新设2个(五峰、五十);中心集镇4个(南门峡、沙塘川、红崖子沟、加定);2020年共计:建制镇11个(威远、五十、南门峡、沙塘川、红崖子沟、加定、高寨、边滩、双树、丹麻)。表35 县域乡镇现状规模城 镇镇乡域总人口(人)镇乡域非农业人口(人)1999年县 城5073118275五 峰22927361五 十18289344南门峡20832337沙塘川19861418加 定7853282红崖子沟19213496高 寨12324430边 滩14267315双 树19048374丹 麻22226294表36 县域城镇规划规模城 镇 城镇镇域总人口(人)城镇非农业人口(人)备 注2005年互助县城6000028800建制镇五 峰245002400撤乡建镇五 十200002400撤乡建镇高 寨160002400撤乡建镇南门峡220001200中心集镇沙塘川210001200中心集镇红崖子沟200001200中心集镇加 定10000800中心集镇城 镇 城镇镇域总人口(人)城镇非农业人口(人)备 注2010年互助城市9000040600建制镇五 峰2630011000中心镇五 十2150011000中心镇高 寨180005600建制镇南门峡237005600撤乡建镇沙塘川225005600撤乡建镇红崖子沟215005600撤乡建镇加 定125003700撤乡建镇边 滩140003700撤乡建镇双 树220003700撤乡建镇丹 麻245003700撤乡建镇2015年互助城市12000058400五 峰2800018000中心镇五 十2250018000中心镇高 寨190009100建制镇南门峡255009100建制镇沙塘川245009100建制镇加 定150009100建制镇红崖子沟230006100建制镇边 滩190006100建制镇双 树220006100建制镇丹 麻260006100建制镇2020年互助城 峰2900019000中心镇五 十2300019000中心镇高 寨200009600建制镇南门峡265009600建制镇沙塘川255009600建制镇加 定165009600建制镇红崖子沟240006400建制镇边 滩200006400建制镇双 树230006400建制镇丹 麻270006400建制镇 注:表中城镇非农业人口中均未包括城镇暂住人口。3、空间布局城镇的空间布局是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布局规划的目的在于从城镇发展条件出发,根据城镇布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不同规模、不同职能城镇的空间分布及组合关系进行总体布局,是区域城镇发展的总体设计和规模、职能规划在地域空间的具体落实。互助县域空间结构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心城镇为基地,沿交通干线形成多级城镇发展轴线,同时选择条件较好的城镇重点扶持,以更好地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规划县域发展轴线共5条,其中一级轴线2条,二级轴线2条,三级轴线1条。它们是:一级发展轴线:(1)平大公路互助段,沿线包括五峰、威远、东沟、丹麻、五十、红崖子沟(2)宁互东路,沿线包括沙塘川、双树、威远。二级发展轴线:(1)威远南门峡公路,主要城镇为南门峡。(2)威远加定旅游专线公路,沿线包括东和、巴扎、加定。三级发展轴线:南门峡柏门峡,沿线包括边滩。4、基础设施规划:城镇体系的基础设施规划主要侧重于公路建设。互助县公路发展规划近期重点和目标是: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力争实现县乡公路黑色化;远期公路发展应以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和标准,适当改造一定里程的四级油路为重点,使全县乡村公路标准化、等级化,达到全面提高路网等级和技术标准,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的目的。其中作为一级发展轴线的宁互公路,现状是三级渣油表处公路,近期规划为二级油路,远期规划为一级油路;威大公路现状是四级渣油表处路面,部分为等外砂路,近远期规划着重于改善纵坡、加固路基、增建防护工程和涵洞、按地形截弯取置,以达到增加行车安全、提高车速、改善停车条件的目的。作为二级发展轴线的威南公路,现状部分为四级渣油表处路面,部分为四路砂砾面公路,其余部分为等外公路,无路面,近期规划主要侧重于公路黑色化,远期侧重于渣油路面的养护,并提高到三级渣油表处路面;民门路现状为三级砂路,近期规划达到三级油路,远期规划达到二级油路。作为三级发展轴线的柏窎公路,现状为四级砂路,近期规划为四级油路,远期规划侧重于渣油路面的养护。第四章 旅游发展规划一、旅游资源现状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境内山川相间,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1、人文景观资源:(1)民族民俗:土族是吐谷浑王国的游牧民族在亡国后与蒙、汉、藏等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语。土族妇女的花袖衫由红、黄、兰、绿、白色的彩条拼成,恰似天上裁下来的一段彩虹,故互助土乡又被誉为彩虹的故乡。土族是一个勤劳纯朴、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妇女制作的精美刺绣品具有收藏价值,土族人酿造的青稞酒芬芳甘洌,回味绵长,土族人还自创娱乐活动项目“轮子秋”,且善跳“安召舞”,而“花儿”歌会是土乡最具有浪漫色彩的情人节,其时,这里便是歌的海洋。(2)建筑与遗迹佑宁寺:位于县城(威远镇)东35公里处五十乡寺滩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和医明四个学院。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有农历六月初八跳欠,晒佛等活动,届时盛况空前。五峰寺: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属道教寺观,为中国古典寺庙宇建筑,清代时期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六在五峰寺举行盛大的传统花儿会。却藏寺:位于互助县北部18公里处,始建于清顺治六年,清光绪十三年重建,其建筑雄伟壮观,主建筑释迦千佛殿俗称“金瓦殿”。却藏寺东西二山环抱,右如盘龙绕卧,左似凤凰展翅,后山松柏苍翠,寺前良田千亩,南门峡水库及林区优美宜人。每年有两次观经会,一次在农历正月十六日,一次在农历六月初六日。白马寺:位于威远镇东南约50公里红崖子沟乡白马村。每年正月十五,端午节,附近各方信教群众聚集于此,举行佛事活动。天门寺:位于佑宁寺东北2公里的山崖上。天门寺远离村舍,幽静秀丽,为佑宁寺僧人闭关修行的出名静地。(3)风物景园土族民俗风情园:地处互助县威远镇西门外,面积6.3万平方米。台子河流经此地,风情园三面环水,园内古树参天,林深径幽,水清草秀,情趣盎然。土族民俗风情园突现土族特色,着眼于反映土族古老文明。民俗村:小庄村和大庄村是土族聚居的自然村落,独特的五檩起脊住房,饰以奇巧精美的雕塑,屋内红柜佛龛,热炕方桌,奶茶飘香,羊肉肥美,青稞酒醇美,刺绣品精美秀丽,土族民风民俗尽现其中。2、自然景观资源(1)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互助县东北部,总面积11.3万公顷,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公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居全省之冠,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400多种。公园内峡谷幽深、险峰耸峙、森林繁茂、遮天蔽日、溪水流淌、飞瀑溅玉。整个公园山川壮丽,奇景迭出。(2)五峰山:位于互助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因五座山峰并立,故称五峰山,“五峰烟雨”为湟中八景之一,主要景点有三林、三洞、三泉。(3)南门峡景区:位于县城威远镇北15公里处。始建于1973年的南门峡水库,蓄水量1800万立方米,湖面碧波荡漾、水鸟翔集、游艇穿梭。主要景点有石天门、二廊神栓马桩、哮天犬铁索槽、二郎神甲盔。由此可见,互助县旅游资源在境内均有分布,其中以中、北部数量较多,南部较少;旅游资源中人文景观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都较为丰富,风格迥异的土族风情更具特色。二、旅游业发展前景1、旅游业发展现状互助县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有以下特点:(1)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由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开发的规模都不大。(2)旅游产品单一。除土族风情人文景观,北山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的旅游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外,其余旅游产品还仅停留在观赏的初级阶段,开发深度不够。(3)旅游发展宣传已在开展,但力度不够。2、旅游业发展前景(1)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热门产业,从国内来看,许多省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优先发展。(2)互助县邻近全国的旅游热点地区西安、兰州、西宁、自身旅游资源丰富,在大的区域中可以发挥作用,在青海省域中,西有青海湖,南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及刘家峡、李家峡水库、北部具有北山森林公园及土族风情等丰富旅游资源的互助可在省域内发挥(西宁北面的后花园的)作用。(3)互助县境内有西宁机场、兰青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车站,互助公路交通以宁互公路、平大公路、威北公路为骨架,以“三纵三横”公路为主干,以威远镇为轴心,辐射全县21个乡镇,与周围地区联系方便,游客可进入性好。三、客源市场定位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其旅游发展应注重与甘肃及青海其他地区的区域互补性,突出其特色。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西宁、甘肃、宁夏及陕西等周边地区。四、旅游分区互助旅游应纳入青海旅游大网络系统,同时,应根据其景观特质进行合理旅游分区:1、城市综合旅游区:以威远镇土族民俗风情为主题,包括威远镇、南门峡、五峰寺三个分景区及佑宁寺景点。威远镇分景区由土族民俗风情园、民俗村、鼓楼、青稞酒厂等构成,主要突现土族的文化个性、营造异域异族风情的文化氛围;南门峡及五峰寺分景区由南门峡库区、却藏寺、五峰山、五峰寺构成,集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宗教文化于一体;佑宁寺景点包括佑宁寺、白马寺、天门寺,主要凸现藏传佛教的神秘特性。2、北山生态旅游区:互助县东北部的北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处青海省与甘肃省接壤地,包括小三峡、“风雪之库”黄垭豁、十二盘坡、胡勒天池、浪士当沟、药水泉瀑布等景点。可利用其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来开发森林生态游、科学考察游、野生动物寻踪游、森林揽胜游、漂流探险游、民族风情游、青藏高原田园风光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把其建设成为水脉(水系统)、绿脉(植物群落系统)和文脉(土族文化习俗)为先导的生态旅游区和休闲消夏避暑胜地。除以上两部分旅游区外,利用高寨乡正在建设度假村的契机,进行综合开发,依托高寨乡紧邻西宁的地域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观光农业旅游基地。旅游接待设施分别在各个旅游景区内根据游客需求具体布置。城市综合旅游区依托威远镇,建设一定数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把其建成互助县旅游的组织、服务基地。北山生态旅游区更应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主要依托加定城镇,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就地建成旅游服务设施相对齐全的旅游服务基地。五、旅游线路组织根据旅游资源分布及景区划分,考虑到旅游资源(旅游价值)、与旅游可达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和旅游成本因子(费用、时间或距离)四方面因素,可以组织以下几条旅游线路:1、一日游线路(1)威远镇一日游。主要是参观青稞酒厂,游览民俗风情园、风俗村、欣赏鼓楼与市镇风貌,领略土族风情。(2)威远镇五峰山、南门峡一日游。主要游览五峰山、南门峡水库,参观五峰寺和却藏寺。(3)威远镇北山一日游。主要游览北山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2、二日游线路(1)威远镇北山二日游。从到达之日起游览城市综合旅游区后,去北山,在北山停留一天半;再返回威远镇。(2)白马寺威远镇五峰山、南门峡两日游。从南部平大公路进入,游览完白马寺、佑宁寺后到达威远镇,领略土族风情后在威远镇住宿;第二日游览五峰山、南门峡旅游分景区。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一、城市性质1、定位原则(1)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动态与静态结合,顺应发展潮流,发挥现状优势;(2)溯源历史,展望未来,宏观与微观并举,突出环境特色,争创世纪辉煌。2、主要依据互助县城是互助县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都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公路运输方便,基础设施较好,又是全县物资集散地;西部大开发将为互助县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从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来看,互助县城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互助县城在该县域的城镇体系中规模很大,功能最齐全,在整个县城城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综上所述,互助县城的城市性质可归结为:互助县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青海重要的旅游景区,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基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二、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1)城市人口现状1999年末,互助县城总人口342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75人,农业人口12910人,暂住及其它人口3000余人。(2)城市人口增长预测:人口增长率确定:表51 人口增长率预测 单位:年 份非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农业人口机械增长率20002005年1262020062015年868020162020年4680表中数据,非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参照互助县城1999年数据(15.20)及发展趋势综合确定;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参照互助县城19961999年的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机械增长率考虑到西部大开发及西宁市的发展和功能结构调整,所以不仅基于19961999年的机械增长趋势,更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采用超常规的发展思路,综合确定县城人口机械增长近期缓慢发展,随城市规模扩大,机械增长率控制在80左右;暂住人口依据区域与城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取总人口的2030%。城市人口增长预测:城区人口增长预测年份人口类别2005年末非农人口18275(1+32)6=22077农业人口12910(1+6)6=13382暂住人口(22077+13382)20%=7092总人口35459+7902=425512010年末非农人口22077(1+88)5=33658农业人口13382(1+6)5=33658暂住人口(33658+13788)30%=14234总人口47446+14234=616802015年末非农人口22077(1+88)10=51313农业人口13382(1+6)10=14207暂住人口(51313+14207)30%=19656总人口65520+19656=851762020年末非农人口51313(1+84)5=76802农业人口14207(1+6)5=14638暂住人口(76802+14638)20%=18288总人口91440+18288=109728随着城市发展,考虑农业人口中大约50%农转非,则城区人口增长预测结果(表52):表52 互助县城城区人口增长预测结果年 限人口类别数量(人)年 限人口类别数量(人)2005年末非农人口287682015年末非农人口58417农业人口6691农业人口7104暂住人口7092暂住人口19656总人口42551总人口851762010年末非农人口405522020年末非农人口84121农业人口6894农业人口7319暂住人口14234暂住人口18288总人口61680总人口109728郊区人口增长预测1999年末郊区人口19546人,其增长预测如下:2005年末 19546(1+11)6=208722010年末 20872(1+40)5=253942015年末 20872(1+40)10=308962020年末 30896(1+30)5=35817综上,可计算得到互助县城总人口增长预测结果:2005年末 42551+20872=634236.3万人,控制在6.0万人2010年末 61680+25394=870748.7万人,控制在9.0万人2015年末 85176+30896=11607211.6万人,控制在12.0万人2020年末 109728+35817=14554514.6万人,控制在15.0万人2、用地规模县城现状城市建设用地3.79km2,人均111.58m2,规划在现状基础上根据互助县城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做出综合调整,使县城之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在远期按照120.9m2控制。表54 互助县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比例(%)人均(m2/人)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1R居住用地(包括农业、暂住、特殊人口)181.20217.70394.4347.7027.1021.7453.2936.2826.302C公共设施用地88.36122.23254.0823.3015.2014.0025.9820.3716.9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23.3027.9050.956.003.432.816.854.653.40商业金融用地21.2036.60107.815.60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