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简介ppt.ppt_第1页
中国航天史简介ppt.ppt_第2页
中国航天史简介ppt.ppt_第3页
中国航天史简介ppt.ppt_第4页
中国航天史简介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 经历了艰苦创业 配套发展 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 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 设计 生产和试验体系 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 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 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培育了一支素质好 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史 时间线1956年10月8日 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简称老五院 代号0038部队 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 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 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 P 2 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 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首颗FSW 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天后顺利返回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 中国利用 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 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 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 国际星7A 失败 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 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 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 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 1b及1c 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 神舟五号 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 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 神舟六号 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 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 刘伯明 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 航天飞船神舟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后靠拢 从捕获到锁紧 对接完成约需10分钟 并且组合体控制权在天宫一号 最终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会对接 并顺利完成任务 2003年10月18日 国际先驱导报 有美国媒体称 要在今年10月用自己的火箭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的中国 将成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第三大太空强国 中国究竟是如何成就了这一被国外专家用 惊世骇俗 来形容的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呢 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时代 青铜时代 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 一 青铜时代 关键词 人造卫星 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2月 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 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之后不久 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 10月8日 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 导弹研究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的号召 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10月20日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 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 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 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 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968年2月20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 首任院长钱学森 35年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研制发射了52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 神舟 号飞船 创下航天史上许许多多个 中国第一 翻开院史 满眼尽是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名字 钱学森 王希季 孙家栋 杨嘉墀 钱骥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同时 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 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20日 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 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二 白银时代 关键词 长征系列 下海 80年代 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 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1985年10月 中国政府宣布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 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1987年8月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 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 卫星成功回收后 该公司的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 长征 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 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 1992年10月6日 发射瑞典科学卫星 以 一箭双星 的形式将瑞典 弗利亚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 迄今为止 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 科学卫星 地球观测卫星 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 为香港 巴基斯坦 瑞典 菲律宾 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三 黄金时代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神舟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 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 神舟 一号首发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 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2年12月 神舟 四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 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 参试系统最全 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 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 最低气温接近 30 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 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 神舟 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 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 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2002年10月6日 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 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 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 神舟六号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 刘伯明 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20 3 10 15 可编辑 中国的航天器发射场 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 建于1958年 主要承担运载火箭 卫星 飞船等各种航天器的发射试验任务 是中国建设最早 规模最大的综合发射场 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战术武器试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其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射成功率而蜚声中外 在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 九个第一 的基础上 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并回收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 被誉为 中国航天第一港 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 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第一颗中巴 资源一号 卫星 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 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XSLC 又称 西昌卫星城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峡谷中 建成于1983年 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 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 约北纬19度19分0秒 东经109度48分0秒 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 如弹道导弹 的测试基地 现在正在扩建 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低 距离赤道只有19度 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 建设是为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从 天宫一号 看外太空的战略意义 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 超过了金字塔 长城 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奇迹工程 为何中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去呢 经济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 地球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枯竭的危机 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而丰富的太空资源带来了希望 随着经济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以通信卫星为主干的航天通信系统作为人类获取 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 可实现全球高频段 高速率 大容量 低成本的无缝链接 形成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 进一步推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军事 在陆地时代 制陆权是战争制胜的主导因素 在海洋时代 争夺制海权成为大国军事竞争的重点 进入太空时代后 制天权成为战争的最新制高点 太空领域的竞争成为21世纪军事斗争的战略前沿 在和平时期 拥有制天权对于遏制战争 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战争时期 拥有制天权对于掌握先机 打赢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 政治 开发太空 拥有空间能力 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同时强大的空间能力也是21世纪大国地位的支撑和标志 对太空的有效利用 太空资源的开发 将成为一国国力强盛的主要源泉 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 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主要构成角色将是空间大国 正如法国 打击力量之父 加卢瓦将军所说 在未来 谁占领空间 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进军太空的目的 1992年9月 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并确定了 三步走 发展战略 第一步 发射载人飞船 第二步 发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 建造空间站 此次 天宫一号 的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 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基础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开发外太空 反对太空军备竞赛和太空军事化 中国进入太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 2006年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指出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 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造福全人类 满足经济建设 科技发展 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维护国家权益 增强综合国力 一是和平利用太空 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服务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 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 上讲话指出 维护太空安全 建设一个安全与和谐的太空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 中国主张和平开发利用空天 在探索 认识 开发 和平利用空天资源上中国享有平等权利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