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古文总结范文 必修一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 一、虚词1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已为陈迹2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其欣于所遇 (3)暂得于己 (4)终期于尽3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亦足以畅叙幽情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之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夫人之相与 (3)及其所之既倦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仰观宇宙之大5所 (1)或因寄所托 (2)当其欣于所遇 (3)及其所之既倦 二、实词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2)趣舍万殊2一词多义修禊事也 (1)修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其致一也 (2)一悟言一室之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 (2)不知老之将至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齐彭殇为妄作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8)死生亦大矣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列坐其次 (3)悟言一室之内2变式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仰观宇宙之大 (3)俯察品类之盛 (4)不能喻之于怀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6)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赤壁赋苏轼北宋 一、虚词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苟非吾之所有 (4)耳得之而为声 (5)取之无尽,用之不竭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郁乎苍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又何羡乎 (5)相与枕藉乎舟中 二、实词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 (4)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3一词多义顺流而东 (1)东东望武昌七月既望 (2)望望美人兮天一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纵一苇之所如 (4)如如泣如诉,如怨如慕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破荆州,下江陵 (3)顺流而东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文言句式1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梦德之诗乎? (3)而今安在哉?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2省略句 (1)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相与枕藉乎舟中3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凌万顷之茫然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渺渺兮予怀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山中与裴秀才书王维唐 一、虚词1之 (1)斯之不远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2因因驮黄檗入往 二、实词1特殊词义 (1)足下方温经 (2)猥不敢相烦 (3)因驮黄檗入往,不一2古今异义 (1)景气和畅 (2)非子天机清妙者3词类活用 (1)与山僧饭讫而去 (2)与月上下 (3)北涉玄灞 (4)夜登华子冈 (5)村墟夜舂4一词多义近腊月下 (1)下与月上下猥不敢相烦 (2)相复与疏钟相间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非子天机清妙者2疑问句倘能从我游乎?3省略句 (1)憩感配寺 (2)夜登华子冈 (3)明灭林外 (4)此时独坐 (5)携手赋诗 (6)步仄径 (7)倘能从我游乎 四、重点语句翻译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2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3夜登华子冈,辋水沦连。 4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5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 一、虚词1之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而卒葬之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褒之庐冢也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6)余之力尚足以入 (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9)而人之所罕至焉 (10)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其 (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5)其文漫灭 (6)而其见愈奇 (7)既其出,又以咎其欲出者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其孰能讥之乎3而 (1)而卒葬之 (2)而记游者甚众 (3)而其见愈奇 (4)有怠而欲出者 (5)来而记之者已少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则 (1)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则其至又加少矣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4)则或咎其欲出者5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险以远,则至者少 (6)不随以止也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于 (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于人为可讥 (5)余于仆碑7然 (1)有穴窈然 (2)然视其左右 (3)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者8者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而记游者甚众 (3)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9焉 (1)于是余有叹焉 (2)然力足以至焉 二、实词1一词多义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得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词类活用 (1)有泉侧出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4)火尚足以明也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则其至又加少矣 (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省略句 (1)有碑仆道 (2)遂与俱出3变式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四、重点语句翻译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虚词1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阙秦以利晋2而 (1)今急而求子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3焉 (1)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朝济而夕设版焉4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是寡人之过也 (4)夫晋,何厌之有 (5)因人之力而敝之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将焉取之 5、其 (1)以其无礼于晋 (2)君知其难也 (3)又欲肆其西封 (4)失其所与 (5)吾其还也6且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二、实词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4)越国以鄙远 (5)阙秦以利晋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君之所知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许君焦、瑕 (3)子犯请击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变式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夫晋,何厌之有 四、重点语句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虚词1以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4)使工以药淬之 (5)日以尽矣 (6)以次进 (7)以故荆轲逐秦王 (8)倚柱而笑2所 (1)顾不知计所出耳 (2)仆所以留者3于 (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2)燕王拜送于庭4而 (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3)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二、实词1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之 (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图穷而匕见 (7)秦王方还柱走 (8)愿大王少假借之 (9)卒起不意 (10)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5)诸郎中执兵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断其左股 (8)其人居远未来3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2)樊於期乃前曰 (3)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6)使使以闻大王 (7)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8)前为谢曰 (9)左右既前,斩荆轲4重点实词 (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4)轲自知事不就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则虽欲长侍足下 (2)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3)今闻购将军之首 (4)既已,无可奈何 (5)乃为装遣荆轲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7)皆白衣冠以送之 (8)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9)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0)遂拔以击荆轲2变式句 (1)秦王购之千金 (2)邑万家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5)给贡职如郡县 (6)燕王拜送于庭 (7)见燕使者咸阳宫3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疑问句 (1)岂可得哉 (2)将军岂有意乎 (3)为之奈何 四、重点语句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鸿门宴司马迁西汉 一、虚词1以 (1)具告以事 (2)请以剑舞 (3)不然,籍何以至此 (4)项王未有以应 (5)樊哙侧其盾以撞2为 (1)约为婚姻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军中无以为乐 (4)窃为大王不取也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君为我呼入 (7)为之奈何 (8)何辞为3因 (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且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且为之奈何5之 (1)起,立而饮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今日之事何如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于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贪于财货 (3)长于臣 (4)得复见将军于此7然 (1)沛公默然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然不自意能先入秦破关8与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3)则与斗卮酒 二、实词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因击沛公于坐2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而听细说,与诛有功之人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一词多义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君安与项伯有故不如因善遇之 (2)如沛公起如厕劳苦而功高如此然不自意能先入秦破关 (3)意其意常在沛公也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举杀人如不能举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乃令张良留谢4词类活用 (1)吾得兄事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沛公军霸上 (4)道芷阳间行 (5)籍吏民,封府库 (6)范增数目项王 (7)素善留侯张良 (8)此其志不在小 (9)沛公今事有急 (10)毫毛不敢有所近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2)项伯杀人,臣活之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5)拔剑撞而破之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疑问句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能复饮乎 (5)公岂敢入乎3省略句 (1)毋从俱死也 (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3)欲呼张良与俱去 (4)拔剑撞而破之4变式句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客何为者 (4)因击沛公于坐 四、重点语句翻译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无采,此天子气也。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一、虚词1以 (1)道路以目 (2)以告,则杀之 (3)是以事行而不悖2之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以告,则杀之 (3)民亦如之 (4)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5)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3乃 (1)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2)三年,乃流亡于彘4于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财用于是乎出 (3)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4)三年,乃流王于彘5犹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二、实词1重点实词 (1)民不堪命矣 (2)为民者宣之使言 (3)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4)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5)故天子听政2古今异义 (1)财用于是乎出 (2)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3)行善而备败 (4)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5)亲戚补察3词类活用 (1)是障之也 (2)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2)以告,则杀之 (3)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4)亲戚补察 (5)瞽、史教诲 (6)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7)三年,乃流王于彘2变式句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3疑问句 (1)胡可壅也 (2)其与能几何 四、重点语句翻译1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4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一、虚词1而 (1)弃甲曳兵而走 (2)或百步而后止 (3)然而不王者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 (1)则移其民于河东 (2)移其粟于河内 (3)无失其时3之 (1)寡人之于国也 (2)察邻国之政 (3)填然鼓之 (4)树之以桑 (5)鸡豚狗彘之畜 (6)申之以孝悌之义 (7)未之有也4焉 (1)尽心焉耳矣 (2)斯天下之民至矣5然 (1)河东凶亦然 (2)填然鼓之 (3)然而不王者6于 (1)寡人之于国也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实词1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特殊词义 (1)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直不百步耳 (4)数罟不入洿池3一词多义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养生而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变式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未之有也 四、重点语句翻译1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养生而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有也。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劝学荀子 一、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蟹六跪而二螯2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之 (1)青,取之于蓝 (2)不如须臾之所学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善假于物也 二、实词1通假字 (1)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用心一也 (7)輮使之然也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輮以为轮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过秦论贾谊西汉 一、虚词1以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以致天下之士 (3)以为桂林、象郡 (4)以愚黔首 (5)铸以为金人十二 (6)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7)自以为关中之固2而 (1)外连衡而斗诸侯 (2)会盟而谋弱秦 (3)叩关而攻秦 (4)逡巡而不敢进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因 (1)蒙故业,因遗策 (2)因利乘便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4之 (1)商君佐之 (2)修守战之具 (3)当此之时 (4)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5)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于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2)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二、实词1通假字 (1)合从缔交 (2)而倔起阡陌之中 (3)赢粮而景从 (4)百有余年矣2古今异义 (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4)当是时也 (5)流血漂橹 (6)赢粮而景从3一词多义赵奢之伦制其兵 (1)制履至尊而制六合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蒙故业,因遗策 (2)策振长策而御宇内追亡逐北 (3)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吞二周而亡诸侯 (4)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宽厚而爱人 (5)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内立法度 (6)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约从离衡 (7)从赢粮而景从北收要害之郡 (8)北追亡逐北致万乘之势 (9)致以致天下之士收天下之兵 (10)兵赵奢之伦制其兵4词类活用 (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2)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履至尊而制六合 (6)序八州而朝同列 (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8)尊贤而重士 (9)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0)会盟而谋弱秦 (11)以愚黔首 (12)却匈奴七百余里 (13)序八州而朝同列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威振四海 (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4)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5)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7)身死人手2变式句 (1)铸以为金人十二 (2)金城千里 (3)而倔起阡陌之中 (4)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5)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重点语句翻译1蒙故业,因遗策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师说韩愈唐 一、虚词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其皆出于此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嗟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8)如是而已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郯子之徒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3)作师说以贻之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皆出于此乎 (4)于其身也 (5)不拘于时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二、实词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吾从而师之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7)小学而大遗3一词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传师道之不传者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者久矣 (2)师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吾从而师之3变式句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被动句不拘于时 四、重点语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西汉 一、虚词1为 (1)拜为上卿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而 (1)夫赵强而燕弱 (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毕礼而归之 (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3于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归璧于赵 (3)故燕王欲结于君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5)而君幸于赵王4以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2)宁许以负秦曲 (3)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以秦璧5之 (1)我见相如,必辱之 (2)均之二策 (3)即患秦兵之来 (4)为刎颈之交6其 (1)乃使其从者衣褐 (2)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其势不俱生7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 (2)于是秦王乃斋戒五日 (3)臣乃敢上璧8与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9因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不如因而厚遇之10且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3)且庸人尚羞之 二、实词1通假字 (1)可与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臣愿奉璧往使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一词多义臣愿奉璧往使 (1)奉请奉盆缶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3)闻寡人窃闻赵王好音秦贪,负其强 (4)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闻之,肉袒褥荆相如顾召赵御使书 (5)顾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传舍相如广成传舍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词类活用 (1)乃使其从者衣褐 (2)舍相如广成传舍 (3)秦御使前书 (4)臣乃敢上璧 (5)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左右欲刃相如 (7)而相如廷叱之 (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9)间至赵矣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毕礼而归之 (12)宁许以负秦曲 (13)臣请完璧归赵 (14)且庸人尚羞之 (1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2疑问句 (1)何以知之 (2)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谁可使者 (5)独畏廉将军哉 (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3省略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今君乃亡赵走燕 (3)请奉盆缶秦王 (4)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5)于是王召见 (6)固请 (7)欲以击柱 (8)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9)赵王以为贤大夫 (10)不若秦王也4变式句 (1)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故燕王欲结于君 (4)君何以知燕王 (5)设九宾于廷5被动句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徒见欺 (3)而君幸于赵王 四、重点语句翻译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4五步之内,臣得以颈血溅大王矣!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苏武传班固东汉 一、虚词1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4)蹈其背以出血 (5)空以身膏草野 (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8)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2为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3)凿地为坎,置煴火 (4)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6)何以汝为见 (7)皆为陛下所成就 (8)子为父死,亡所恨3于 (1)为降虏于蛮夷 (2)请毕今日之欢 (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4因 (1)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会论虞常,欲因此降武 (3)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4)因泣下霑衿5与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2)素与副张胜相知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6然 (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2)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7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乃幽武置大窖中 (3)羝乳乃得归8所 (1)非汉所望也 (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3)皆为陛下所成就9其 (1)武帝嘉其义 (2)答其善意 (3)其一人夜亡 (4)置煴火,覆武其上 (5)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二、实词1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空自苦亡人之地 (5)信义安所见乎 (6)请毕今日之驩 (7)因泣下霑衿 (8)与武决去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以货物与常 (4)欲因此时降武 (5)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8)且陛下春秋高 (9)皆为陛下所成就 (10)武等实在3一词多义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使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武使匈奴,明年,陵降方欲发使送武等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2)发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张胜闻之,恐前语发须发尽白会武等至匈奴 (3)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安全培训表卡课件
- 2025年莆田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2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校聘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鹤壁黎阳中学招聘教师若干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阜阳颍上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社会化用人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安全培训范鸿熙2020课件
- 2025湖南益阳市玉潭教育集团艺术部教师招聘2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系统招聘学前教育备案制教师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内蒙古省际劳务协作招聘岗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4年秋季新教材三年级上册PEP英语教学课件:含视频音频U3-第1课时-A
- 公安涉警舆情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与康复》
- DB34∕T 3790-2021 智慧药房建设指南
- 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素养竞赛语文试卷(有答案)
- 2024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及解析
- 酒店住宿清单模板共5份不同模板
- 景区标识标牌投标方案
- 新学期新起点励志奋斗青春初三毕业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及答案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