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诵读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以及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的相关内容阐述和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中对此课的教学重点提示。 【学生条件】 1.原有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一一年、初二上学期已接触了少量唐诗宋词,对苏轼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习需要: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列的三座高峰,作为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学生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苏轼是北宋最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对苏轼的宋词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3.学习风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结构】 文学常识介绍: 1、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 2、对词人苏轼的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 内容解析: 1、品读感知。 2、揣摩体会。 3、探究赏析。 【教学目标】 一普适性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行为目标:1.能通过听这首词的范读,认真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2能通过想象这首词的图景,联系中秋节的氛围感受词人的心境。 3能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把握感悟意境。 二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目标:1.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2. 能通过学习完这首词以后发挥自己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改写该词。 三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行为目标:用自己的话表述对作者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时间分配】一课时 【教学材料】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今一轮月,千载共情思。明月激发了许多诗人的灵感,也成就了许多词人的辉煌,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有很多,那么,在苏轼眼中,月亮会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在他仰望明月,他会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二、作者简介:作者介绍:苏轼,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 派的代表,如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背景介绍: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苏轼由于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三、生字正音丙辰( )宫阙( )琼楼( )不胜( )绮户( ) 婵娟( )(学生正音后齐读两遍。)四、初读感知1、 教师配乐范读。、2、 学生自由朗读(注重字音、停顿、感情)3、 指名读(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体会,看看那位同学引起你的遐想)4、 齐读(注意语速,节奏,韵脚)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诗人这首词作于什么时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这一部分是不是词的正文部分?五、揣摩体会。思考下列问题:1、小序除了交代时间还交代了什么?2、疏通文意。这首词的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上片:望月奇思。下片:对月怀人。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那么诗词当中到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赏析。六、探究赏析(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提问释疑。)1、词人在上阕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想要归去哪里?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诗人所说的“天上”实际指哪里?为什么想要归去?最后归去了吗?为什么?(此处表达词人的心理)词人想要归去天上,也就是想要归去朝廷,想回到朝廷这个更能施展自己抱负的权力中心,为国效力,在地方虽然也有一番作为,但作者在这里孤独、寂寞,更多感受到的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表现了词人既想回到朝廷又留恋地方的矛盾心理!最后没有归去,因为在朝廷哪里能像在地方这样轻松自在!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情绪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这里词人已经想开了,于是就回去睡觉,可是躺在床上,词人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2、(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于是词人不由得怨起了月亮。(2)在这个无眠之夜,词人想了些什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修辞,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于亲人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的表达了对不幸的分离者的同情。进而想到了一个人生哲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的悲欢离合就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之理,并非人力所能左右的)(3)A: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蕴含人生哲理的这个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人世的聚合离散正如明月的阴晴圆缺,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想到这词人的心里已经释怀了,便也有了兴致,来表达对与自己一样遭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达美好的祝愿了。B:请同学们找出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这两句话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旷达胸襟。七、小结收获这首词,词人从问月到奔月到恨月,表达了苏轼对明月无限的情思,对人间的向往和眷恋。那么,你读了这首词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八、拓展迁移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 乡)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 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怀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