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doc_第1页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doc_第2页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doc_第3页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doc_第4页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施善娥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生的表现欲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教学过程: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二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老师的性格:总的来说:你尊重我,我就充分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将会更不尊重你!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台睡觉和不交作业。三、教材介绍:1、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我们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2、寄语: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3、语文课学什么?为什么还要学语文?语文是什么?是一笔好字,是庞中华;是一张铁嘴,是晏婴;是秦汉明月,是先秦诸子;是历史的见证,是司马迁;是壮美的山河,是李白;是为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爱国的情怀,是岳飞;是开阔的胸怀,是苏轼;是田园的闲逸,是陶渊明;是对社会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指物作诗立就;是下笔如有神;是满肚子的名篇佳作。 语,语言,说话。像墨子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像孔明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像魏书生演讲妙语连珠;像周总理谈判机智幽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场合发什么言,话一出口如春风拂面,如隆冬的炉火,如炎夏的清泉。 文,文章,文采。他是比喻迭起的离骚;是气势如虹的汉赋;是凝炼隽永的唐诗宋词;是琅琅上口、词彩句丽的散文;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写是读的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写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脑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有篇课文杨修之死(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中考占40分。 第四、写。 “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同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作一定要重视。1、一个作文摘抄本(必须硬皮本)、三个语文作业本、一叠作文稿纸、一个周记本摘抄本用来摘抄和记作文笔记 2、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3、课外书籍:阅览室、图书室4、每课要交的作业:字词抄写 5. 每天练一页字6、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周记一篇(300500字);C:摘抄一页;A、B:2页7、每天上课前,先由一名同学读新闻或者讲故事要求:投入的课前: 预习五步法:一看: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后的“字词积累”。看完后,对课文有初步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了解作家作品的方法:名、时、地、评、作,“知人论世”。 二查:就是查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词或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看”和“查”是课前预习的起码要求。 三思:就是思考。要求依据提示、课文、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问题是否懂了、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 四批: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用铅笔),如不懂的地方用“?”,重点用“” 五记:就是记笔记,在看、查、思、批的四个环节中作好笔记。五、目标:争做“五一居士”、一颗充满爱的心、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六、学习语文方法歌学好语文贵坚持,长期积累入佳境。精泛结合是良方,多读才能得真谛。课文其实是基础,烂熟于心须学精。作文关键是多写,日记叩开成功门。演讲辩论需大胆,敢于开口自能言。活学活用多实践,蟾宫折桂我当行。讲笑话故事 师: 板书: 别字父子 讲: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它是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趁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一次儿子奉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他没有带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命(伞),有命(伞)块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儿字。”(学生大笑)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的脸色铁青,原来,信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学生又大笑,有人笑得前俯后仰)再看内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四(日)嫂(叟):(又大笑)你会马(写)责马(写)之,不马(写)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学生:哈哈哈哈 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生: 说明不读书不识字会闹出笑话。 师:说得好! 师: 板书: 白字县官 讲:从前有位白字县官,审讯一名叫冉佳俊的人。冉佳俊一上堂,先管就叫他的名字:“再往后”。冉一听,就往后退了两步。县官一看冉没吱声,气的双目圆睁,猛拍惊堂木,高声叫道:“再往后!”这是冉的脊背快贴到墙了,才说:“再往后就是墙了。”县官说:“我叫你的名字呢。”冉接着说:“老爷,我的名字不叫再往后,叫冉佳俊”。这时,县官的脸红了半截,蛮不讲理地说:“俊什么俊,看你长的一脸麻子!” (在笑声中师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教益? 生:要多读书,有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否则会出笑话,会丢人。 师: 板书: 本本先生 讲:从前,有个遇事爱搬书本的教书先生。一次,有人死了岳母,请他写篇祭文。先生搬出祭文大全,边照抄一篇给那人,那人一看,祭文是祭岳父的,便很生气地问道:“我死了岳母,你怎么写了篇祭岳父的给我呀!”教书先生便用手指头戳着书,理直气壮地说:“这本本上写得清楚明白,不会有错,那一定是你家的人死错了!” (学生说读死书的坏处) 师: 板书: 我不敢娶 讲:清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不学无术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乡试,憋了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眼看终场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再字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可是,“戚”字不会写,只好借用“妻”来代替。他想: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准能考中。 谁知,翔实的主考官元不徇私情,他看了李某的试卷,啼笑皆非,便信手在“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后,又加上了几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你”。 谜语故事 (一)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探诗论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做也睡不着,做了一挑子米,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出脊梁骨,便使你的谜。” 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 学生猜。聪明的学生很开就猜出来了。(日) (二)三媳妇回娘家 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有三个儿媳妇。每次媳妇们嚷嚷要回娘家,他都发愁,因为二媳妇们一走,家务事就没人料理了。所以,他总想办法来阻止他们回娘家。有一次,新年到了,媳妇们照例要回娘家了,并且还要住几天。老头子没理由不让他们回娘家,于是就想了一条妙计。他对儿媳妇们说:“你们要回娘家可以,不过,得替我班三件事。谁能办得了,谁就回去;颁布了就别想走”媳妇们说:“什么事?您快说”。老头儿说:“第一,给我煮一碗永远煮不熟的菜;第二,回去后,给我带上“骨包肉”和“肉包骨”来;第三,路过人从屋顶过,水在屋下流那村庄时,到我那姓西北风的表弟那里,把我留在他那里的包火筒、招风纸拿来。“大媳妇和儿媳妇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是怎么一回事。可是聪明的三媳妇却说:“我可以办到”。她马上到厨房里住了一碗生菜(一种青菜),双手端出来放在老头儿面前说:“这就是永远煮不熟的菜”。并说:“那两件事,我从娘家回来后准替您办好。”老头儿只得让他回娘家了。 让学生猜这三件事三媳妇是怎么完成的?一个学生很快说出第一件事:煮的是一碗生菜。第二件事思考了一会儿有人说出来了:肉包骨是红枣,骨包肉是核桃。也有人说骨包肉是鸡蛋。我说:都对。你们很聪明。第三件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还是猜出来了大桥村、灯笼、扇子。表弟的姓想不出来,我点的,“冷” (三)猜 字 谜 (1) 两口坐在狗头上(哭)(2)牛的头,土的尾,猜不着,别多嘴。(先) (3) 一对明月,完整无缺,落在山下,四分五裂。(崩) (4) 四面不透风,一人在当中,若是猜囚字,其实没猜中。(因) (5) 两个幼童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归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出来(幽) (6) 写时口要合,读他口张开,平时不露面,你笑她准来。(哈) 解缙的对联故事 反唇相讥老财主 又一次解缙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财主,这个老财主略知一点文墨,久闻解缙山做对联,故意拦住解缙的去路。解缙很生气,老财主就奚落解缙:“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底”。老财主见解缙穿绿,又出上联:“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老财主着红袍,随口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老财主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让大臣当众出丑 解缙尊敬长辈,虚心好学,很年轻就当上了朝廷的大学士。他性格刚直,不会溜须拍马,有些老奸巨滑的昏官都忌恨他。在一次宴会上,由各大臣用对对子对他搞突然袭击:“二猿断木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