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doc_第1页
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doc_第2页
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doc_第3页
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doc_第4页
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硕士论文范文信息系统在海关监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摘要海关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一直负担着多种多样的繁重工作,也经受着种类繁多的风险考验。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更广阔、更深入的维度上不断展开,海关工作的意义愈发凸显出来。对外,海关必须守卫国门;对内,又要保障本国国际交易顺利进行。跟随国外海关的步伐,中国海关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并将其与已经开展的信息化技术建设结合起来,对海关监管工作中面临的种种风险进行了积极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海关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海关风险管理的理论日趋成熟、实践经验也愈加丰富。本文在对“海关监管”进行了广义界定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中国海关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随后集中关注了我国海关对相关信息系统的具体开发与应用,考察分析了这些信息系统在海关风险管理尤其是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成效与作用。关键词:海关,信息系统,风险识别,风险控制IIAbstractABSTRACTAs a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apparatus of state, customs is in charging of a variety of heavy work, and stands diverse risk and test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being more and more universal and further, the importance of custom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Customs must guard our sovereignty aboard, and guarantee foreign trade go with a swing.Followed the footstep of foreign customs, China customs introduced the idea of risk control, and tied this idea into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 and has managed all kinds of customs supervision risk positively. After previous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n customs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to manage customs risk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practices are more and ample.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define of the concept of customs supervision, explores of the problems reflected during the practice of China customs supervision, the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China customs, analysis the results and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ustoms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result and effect in law enforcement and incorrupt risk management.Key word: Customs risk identification,information system, law-enforcement risk,incorrupt risk,risk identification,risk control第1章 引言目录第1章 引言 11.1选题依据及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1.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框架 4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62.1国内研究现状 62.1.1相关专著的研究 62.1.2相关论文的研究 72.2国外研究现状 82.2.1相关著述的研究 82.2.2外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实践 102.3 国内外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11第3章 海关监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23.1海关监管风险概述 123.1.1本文对“海关监管”的界定 123.1.2风险管理与海关风险管理 123.2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现状 143.2.1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 143.2.2信息系统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153.3中国海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63.4 海关监管工作中的两大风险 183.4.1 海关执法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183.4.2 海关防范执法风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13.4.3海关廉政风险的含义及其原因 243.4.4 海关防范廉政风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6第4章 信息系统在海关两大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294.1 信息系统与风险识别 294.2 海关利用信息系统识别两大风险的实践及成效 30第5章 信息系统在海关控制两大风险中的应用 395.1 信息系统与风险控制 395.2 海关利用信息系统控制两大风险的实践 405.3信息系统在海关两大风险的控制中的作用 42第6章 全文小结 44致谢 47参考文献 48第1章 引言1.1 选题依据及背景当今世界,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高度的信息化运作改变了人们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信息传递、人际间的沟通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种种改变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而且也充分地体现在政府行政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深刻变革中。作为口岸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我国海关系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海关口岸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多年来,全国海关以应用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完成了海关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形成了综合应用先进技术、整体提高管理效能的海关信息化开发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了海关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全面实现海关通关作业网络化、职能管理数字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不断提高海关通关效率,为合法贸易进出口提供便利,是海关工作一如既往的目标,也是近年来国家、社会和企业对海关工作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时至今日,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海关业务、口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手段。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海关业务也随之增多,世界各国的海关系统都面临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如何更牢地为国把关与如何更好地为经济运行服务。于是,原本诞生于保险学领域的风险管理思想被应用到了海关的管理工作当中。20世纪90年代,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海关,在制订和实施本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时,率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了海关领域。纵观世界各国海关的现代化实践,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海关的普遍关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将风险管理正式列入了各成员国海关的集体行动计划,世界海关组织也把风险管理系统统一化、标准化作为两大支柱构建的要素。风险管理相当于海关工作的晴雨表和探测器。借助于风险管理这一套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就可以对进出口情况和走私违法行动进行动态的分析、监测和预警。运用风险管理就能使海关的监管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许多国家的海关都已经将实施风险管理作为推进本国海关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世界海关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创新海关管理的改革浪潮。借鉴国际海关通行的做法,中国海关利用海关信息平台,构筑了一个科学、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力求在提高通关速度的同时,也保障了监管质量。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海关工作中,廉政风险与执法风险仍然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卫国门、促经济的目的就无法达成,甚至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为顺应世界海关改革与发展潮流,更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海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海关也制定了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这一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以风险管理运作模式和风险管理两大系统建成并有效发挥作用为主要标志的智能型海关建设基本完成,海关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叶明,骆温平,周桂琴.上海海关通关风险管理改善的探讨.时代经贸,2010(06)中旬刊.这种风险管理思想体现了我国海关管理的本质要求,其核心是在防控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即在工作中要做到勇于承认风险,客观认识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达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使海关工作更好的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实践,海关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系统不断完善。但在为了更有效地防范风险,海关风险管理需要有一个更高的目标要求,一个再认识、再规划、再提高的深化过程。而信息系统在识别这些风险、控制这些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为国家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的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不容忽视。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明确我国加强海关风险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在肯定中国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海关风险管理成果的前提下,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海关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并构筑起应对风险的信息系统的实践历程。最后考察了中国海关目前在“两个风险”的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从这样的分析中明确我国加强海关风险管理能力的必要性。第二,考察信息系统在我国海关所面临的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的识别中的应用。具体的考察进路是: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识别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在具体的信息系统技术方面,主要介绍了H2000系统、“海关廉政风险预警处置系统”(HL2008 系统)、AIS系统、数据仓库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最后对这些技术的具体作用做了分析。第三,考察信息系统在我国海关所面临的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具体的考察进路是: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以风险控制的三阶段为序,分别考察了前述信息系统在风险控制的事前阶段、事中阶段以及事后阶段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了这些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成效。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本文的选题既具有理论性,又兼具实践性。根据前者的要求,本文的写作必须符合思维科学和逻辑规律,后者又要求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运作定理。所以,本文并未局限于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综合采用了几种研究方法对此选题进行研究分析与写作。(一)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方法又称为规范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本文使用该方法的操作规程是:先确立一定的理念、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然后据此对海关监管(内容和过程)的“是”、“非”作出一定的评价,从而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把事物不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性或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既适用于空间序列,又适用于时间系列,并因此而可以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两种具体方式。(三)资料分析法。资料分析方法又称文献法或间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法规条文、政策文件、文书档案、报刊、论文、研究报告等。由于海关监管行为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因此,通过运用资料分析法,能够经常性地、较为清楚地了解海关监管中一些问题的起因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本学位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将查阅现有文献资料中与本文选题相关的内容,从中寻求对特定问题的了解。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框架本文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及背景、本文作此研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相关实践产生的意义、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的框架这几个基础性的问题。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本文所搜集到的国内外对海关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就国内而言,关注海关风险管理的文献资料并不少见,但较多新闻报道而较少正式论文。将海关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联系起来考察的文章就更为少见。国外海关风险管理的实践起步时间较早,大多数国家的海关都将风险管理看作海关监管工作中的基本工作理念,并出台了正式文件将其确定下来。第三章为“海关监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笔者首先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对我国海关监管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考察与梳理,认为我国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海关监管工作是中国当代海关建设的有益尝试与一大进步。随后,在所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对当下中国海关监管过程中风险管理工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特别是海关对廉政风险与执法风险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根据笔者的总结与归纳,目前我国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在思想层面上,对风险及海关风险管理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对海关风险管理的定位也不太准确。其次,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技术层面上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风险管理信息来源有限、通畅度不足,共享程度不高;第二,风险管理平台尚不完善;第三,缺少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本章最后一节中,笔者将目光聚焦于海关监管过程中最主要的两大风险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分别考察了这两种风险的含义、成因以及海关对它们进行识别与控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第四章为“信息系统在海关两大风险识别中的应用”。首先,笔者对“信息系统”、“风险识别”的概念、性质以及信息系统在风险识别中的大致作用进行了界定与梳理;随后着重介绍了H2000系统、AIS系统、物联网技术以及HL2008系统在海关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的识别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以上述几个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众多信息系统在海关识别两大风险的具体工作中的成效。第五章为“信息系统在海关两大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与上一章的行文结构类似,本章首先也对“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的概念、性质以及风险控制的三个阶段(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事后控制阶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然后对应风险控制的三个阶段,叙述了信息系统在三个阶段中分别应用的实践。最后结合具体事例,考察了信息系统在海关控制两大风险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为“全文小结”。主要内容是对前几章的叙述与分析进行总结。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2.1 国内研究现状2.1.1 相关专著的研究由于我国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海关监管实践的历史并不长,国内有关海关风险管理的专著主要是海关高等教育的教材,以此为研究主题的专著并不多见。在这些教材中,被研究海关风险管理的论文所引用次数最多、且直接是以海关风险管理为主题的是潘裕文主编的海关高等教育教材:海关风险管理。潘裕文,主编.海关风险管理.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这本教材主要由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两个部分组成。它从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架构入手,阐述了海关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了海关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置和评估的技能知识,并对海关风险管理的有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其叙述不可谓不全面。其他海关高等教育的教材对此问题也有涉及,比如谢凤燕主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现代海关管理。谢凤燕,主编.现代海关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这本教材全面地涉及了我国现代海关管理制度,包括海关监管制度、海关征税制度、海关统计制度、海关缉私制度、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海关行政处罚和行政救济制度等。在第一章“海关监管概述”中,编者对我国海关风险管理的进程进行了介绍。但就全篇比较而言,作者在这一章所费笔墨不多,分析问题也不够深入。对海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则主要是周斌的海关风险管理研究及孙毅彪所著的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周斌.海关风险管理研究.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孙毅彪.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周斌的海关风险管理研究以国内外海关风险管理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对国内外海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重在针对当前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在理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的情况,对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制度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构建海关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的设想。并在最后部分系统地总结、归纳了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的状况以及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分析方法。孙毅彪所著的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和外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的系统研究,探索了我国海关开展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用策略,并结合海关管理实践开展了实证分析,从而初步构建起了我国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的基本框架。这些专著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海关目前的风险管理状况予以了关注,但却甚少注意到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地位及作用。它们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海关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对相应的信息技术缺乏介绍与关注。2.1.2 相关论文的研究笔者在CNKI数据库对于此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多次查找。第一次,以“海关”、“信息”为关键词对我国1991年至201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模糊搜索,共找到资料20篇。然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这为数不多的资料中大部分都是新闻报道。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海关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了这些资料对本文将要开展的研究而言意义不大。其次,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是从信息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述的。一方面,这可以让我们较深对海关信息建设中所应用的具体技术的了解,在信息技术的介绍上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文章过于技术化,从而在理论言说意义上难以为本文提供思考线索与理路。笔者第一次搜索到的论文有: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李延海,孙林岩,孙雯.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9).我国海关信息化进程与相关技术的应用、王立根.我国海关信息化进程与相关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2).基层海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工作的一些思考山科青.基层海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工作的一些思考.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以及海关信息化及对电信业的需求吴幼毅.海关信息化及对电信业的需求.数码世界,2007(08)等等。第二次,根据文中将涉及的分论题,笔者以“海关”、“风险” 为关键词对我国1991年至201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模糊搜索,共找到资料20篇。比如: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李延海,孙林岩,孙雯.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9).、中国海关风险管理调查分析、钱锦,林德萍,胡晨寅.中国海关风险管理调查分析.调研世界,2012(12).浅议风险管理在基层海关监管体系改革中的定位与实施张珂.浅议风险管理在基层海关监管体系改革中的定位与实施.科技风,2011(10)下.以及海关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何学军.海关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01).等。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刚好契合了本文的研究旨趣,同样注意到了信息技术在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田颂旻.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该文以治理理论为出发点,融合了“电子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的紧密联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海关管理领域信息化治理实践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并探索性地将部分前沿信息技术引入海关风险管理,探究了这些信息技术与海关风险管理实践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他同样认为,风险管理作为海关管理领域信息化治理的重要实践载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海关监管工作中严格执法与高效运作的突出矛盾,为守法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按照该文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我国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海关信息化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第二、构建了各类服务于海关风险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促进了海关监管效能的大幅提升;第四、将GPS、信息识别、传感等信息技术引入了海关风险管理。这与本文的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2.2 国外研究现状2.2.1 相关著述的研究对于海关风险管理这一课题,欧盟的海关风险管理列出了基本一致的、海关如何应用风险管理念的理论框架,并且确定欧盟海关未来的工作重点是切实有效地实施该风险管理模式。Risk Management for Customs in the EU.http:/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customs/customs_controls/risk_management/customs_eu/index_en.htm. 2012-08-01.目前,为了更好地推进欧盟成员国的海关监管工作,欧盟已经就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并根据2002年的海关通关程序制定了一个标准化的框架。其目的是要在现有系统可以容纳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具体的、灵活的手段以确保海关监管过程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根据该文件的规定,海关风险管理有四个关键性的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置以及风险监控。其中的每一步都是风险管理的成功实施和有效利用的关键。首先,为了识别非法物品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当根据所有可用的信息,检查潜在的风险数据来源。欧盟将同其成员国共同努力,以创建一个服务于经济运行的风险识别及评估的共同指标。在风险分析这一环节,要对已经产生的风险和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风险作区别对待。这一文件认为,已出现的风险是历史的事实。在组织有记录的事件和事实的情况下,将这些风险一一列出,对当前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审视风险目前所存在的环境,同时警惕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二个关键性的步骤是评估和衡量这些风险。欧盟制定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风险排名系统,对各种风险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评估,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一般情况下,高风险是指有可能出现的,并将产生严重影响的风险。中等风险则或者不太可能出现,或者有较严重的影响。对中等风险,欧盟建议将海关不对其采取行动的原因记录下来。而低风险则是在海关的监管工作中可以接受的风险。接下来的步骤是确定及应对风险。现在,需要海关进行控制的风险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如何对其进行控制则尚未形成统一的做法。欧盟在此文件中希望与各成员国一起制定一个共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满足特定要求的风险控制方法。第四个步骤是对风险进行监控。监控风险的系统是必要的,在对各种风险进行长期、持久地监控的同时,也必须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评估与审查,以保证其能够有效率地运行。在实施海关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欧盟进行了风险信息表(RIF)的测绘工作。这一信息表的绘制以满足海关风险管理的需要为目的,并以适当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有效的信息基础技术为前提。它将有助于巩固海关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成绩,提高所有成员国和准成员国的海关风险管理意识。欧盟海关使用RIF的例子之一是欧盟对泰国家禽产品进口的控制。泰国爆发禽流感之后,欧盟海关对此公布了风险评估策略,禁止进口来自泰国的家禽及其制品,并支持各成员国及准成员国对非法进口此类货品进行打击。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新西兰海关在海关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Managing Risk in Customs: Lessons from the New Zealand Customs Service /uploads/NewZealandnote12.pdf.2012-08-01.新西兰海关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一个解决风险责任的决定机构,一个评估风险的确定方法以及处置风险的方法。新西兰海关认为,海关是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化因素的环境中工作的。因为我们难以预测每天有多少人、多少货物将合法或违法地穿越边界,要对每一个进出国界的对象进行检查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各国必须根据确定的跨境活动或交易来制定风险管理办法,对这些已经出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干预。新西兰海关将风险看作有一定的可能会发生且会对监管目标产生损害的事情。并且,根据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新西兰海关将其分为“罕见的”、“不可能的”、“可能的”、“几乎可以肯定的”这几个等级;还按照风险产生后果严重程度不同,将风险分为“(后果)不显著的”、“ 轻度”、“中度”、“重大”以及“极端严重”这几个等级。新西兰海关要求在海关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分析,对后果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经济成本、无形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对国家声誉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损害等因素都应当被纳入风险分析的考虑范围。为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新西兰海关建立了决策问责制、风险管理问责制、审计监督等机制,以确保海关的监管活动在有效应对风险的同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保证海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符合公共服务的标准。这一文件还向我们展示了新西兰海关的发展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尤其关注了信息技术在海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文中叙述道:1981年,新西兰海关引入了CASPER (Customs and Statistics Processing of Entries and Retrieval)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资料处理及检索。通过CASPER系统,新西兰海关逐步建立起了对进口货物进行随机抽样的技术平台,并可以经由自动化的交易处理来对高风险货物发出警报。CASPER系统运行了16年,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被新的系统所取代。由于CASPER系统的维护十分昂贵,这就限制了海关管理的能力,也不利于海关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状况。于是二十世纪90年代,新西兰海关总署推行了CusMod计划以促进海关的现代化建设。这一计划使新西兰海关整合了货品、技术及通关旅客的情报系统,并发展出了更好的方法来识别和减轻风险。新西兰海关所采用的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标准是与澳大利亚联合进行编制的,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同时适用。这一标准包含了一个有大量术语的精确定义的列表,从而为通关企业及海关自身提供了一套同样的语言,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便利。文件同样介绍了新西兰海关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步骤,这里不再赘述。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风险管理方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可以有助于组织改进自身。在每个周期中、周期与周期之间,风险标准都可以逐步加强以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这一文件还认为,新西兰海关所进行的风险管理不只是一个运作良好的管理流程,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海关对边界事务积极主动的处理而非被动的管理。风险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虽然支持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可能会保持不变,但新技术将不断被引进。此外,Truel, C.的海关风险指南展示了何为海关风险以及企业如何在遵守海关规定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优势。 Truel, C. A Short Guide to Customs Risk. Farnham: Gower Publishing. 2010.虽然该专著主要着眼于企业的应对策略,但站在作为监管机关的海关的立场上,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监管过程中海关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2.2.2 国外海关风险管理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海关,率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海关领域,大大提高了海关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为中国海关全面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孙毅彪在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中的考察,美国海关的风险管理运作流程大致可分为四步: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识别风险及风险的本质原因)、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管理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处置措施(对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跟踪和报告。荷兰海关风险管理确立了“以客户为导向,海关与工商界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理念,新的监管制度也以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对所有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明确的“量体裁衣”式的监管方式。其自从全面推行事先风险分析以来,形成了全国海关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实用、操作性强的风险分析作业机制,成为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成功范例。此外,荷兰海关对企业和商品开展的事先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分类方法、商品风险分析、货物抵港前的风险分析。孙毅彪.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5.澳大利亚海关为了提高海关风险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关键风险参数,并以此参数为标准,将申报的货物信息与之对比,从而筛选出重点监管目标以备进一步审单与分析。关键风险参数贯穿于海关风险布控的全过程,成为整个布控环节的统领性文件。此外,澳大利亚海关风险管理内容主要还包括:贸易守法管理,口岸监管风险管理。通过预知信息及风险分析前置,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2.3 国内外研究对本文的启示国内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海关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且主要是从技术本身应用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与分析。但也有文章与本文研究主题比较一致,都关注了信息技术在海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这些文章探索性地将部分前沿信息技术引入海关风险管理,探究了这些信息技术与海关风险管理实践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启示性思路与审视对象。而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少,多是在考察海关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顺带提及进行风险管理所使用的信息技术。美国海关风险管理给中国海关的启示主要有:一是严格的预算约束和明确的工作目标;二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管理思想由被动面对风险向主动承担控制风险转变;管理策略从“单一依靠海关监管提高守法水平”向“加强执法与企业自主守法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管理对象由单笔进出口货物向客户(企业)转变。三是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如自动商务管理系统(ACA),海关自动化口岸信息系统(CAPPS),企业行动工具(AAT)等等。张旭,许健,佟仁城.美国海关风险管理过程研究与启示.工业技术经济,2005(09).纵观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海关全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技术、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排和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四个方面。孙毅彪.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9.49第3章 海关监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章 海关监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3.1海关监管风险概述3.1.1 本文对海关监管的界定对于海关监管,现在的普遍定义是指海关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式,依法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进出境活动所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海关监管是一项国家职能,其目的在于保证一切进出境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规范,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根据监管物件的不同,海关监管可分为运输工具监管、货物监管和物品监管三大体系,每个体系都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程式与方法。监管是海关最基本的任务,海关的其他任务都是在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通过备案、审单、查验、放行、后续管理等方式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进出境活动实施监管外,海关监管还要执行或监督执行国家其他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实施,如进出口许可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制度、文物管理制度等,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公众健康等方面维护国家利益。但是,本文认为,海关监管这一概念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上文所述之“海关监管”只是狭义层面的概念。更广阔、更全面意义上的海关监管不仅仅指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进出境活动实施监管,也不只是执行或监督执行国家其他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实施,还涵盖了对自身的监管,也就是对海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行为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意义上的海关监管不仅面向外界工作,而且面向自身、面向海关内部。这一广义的概念同时也对海关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海关不仅要做好严格为国把关、促进经济良好稳定运行的基本任务,并且同时必须符合国家、党对于廉洁性的要求,因此显得更加全面。3.1.2 风险管理与海关风险管理众所周知,任何组织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会涉及风险问题,风险已经成为了金融理论、保险理论和决策理论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美国学者威雷特于1901 年对风险管理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义。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人们不愿看到的事件的发生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风险的两个特点:第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即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规避、控制或者转移风险,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灭风险。第二,风险的本质与核心是不确定性。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环境的变化有时是突发的,加上人们认识和控制能力的有限性,使得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充满悬念。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的结果同样具有不确定性。控制组织环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是未来实际结果比人们事先的期望结果要好,这是风险收益,另一种是比人们期望的结果要差,此时是风险损失。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技术,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初的保险行业,目前已经在金融、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许多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所谓风险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 “关键少数”,以及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对象、环节等,并分析其成因,然后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去加以应对,实现将有限的管理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达到管理整体效能最大化的目标。而对于海关风险及海关风险管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京都公约(Kyoto Convention)中将海关风险定义为违反海关法律法规的可能性。 京都公约即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Simplification and Harmonization of Customs Procedures),于1973年5月18日由海关合作理事会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41/42届年会上通过,1974年9月25日生效。1999年6月26日,海关合作理事会在布鲁塞尔通过了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Protocol of the Amendmen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Simplification and Harmonized of Customs Procedures)。中国于1988年5月29日交存加入书,同年8月29日正式生效。对于1999年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中国于2000年6月15日委托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签署。按照这一定义,一切可能违反海关法律法规、侵害国家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因素都是海关管理过程中必须防范的风险。WCO标准框架协议对海关风险管理的定义为:一种逻辑、系统地鉴别、分析、化解处置风险的手段。澳大利亚海关在海关风险管理方针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是:系统地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和实践来建立风险背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和监控风险。美国海关则将其定义为:海关风险管理并不创造任何新的工作,而只是融合现有的工作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一门用于识别、确定贸易守法中的管理技术。我们认为,海关风险管理是对海关工作领域存在的各类风险,系统地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有效进行识别、度量、分析、评估、处置和监控,以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减少或者避免风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孙毅彪.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现状3.2.1 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长期以来, 中国海关监管工作始终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 即严格执法与高效运作的矛盾。如果海关执法不严、打私不力, 势必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反之, 海关的通关效率低、速度慢, 又将会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并进而影响外贸进出口, 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说, 这一矛盾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海关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矛盾。为此, 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 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 在制订和实施本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时, 率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海关领域, 以期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世界海关组织在修订京都公约时也将风险管理纳入其中, 作为简化和协调海关手续的一项具体措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则将风险管理正式列入了各成员国海关的集体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许多国家海关都将实施风险管理作为推进本国海关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而在世界海关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全面引入风险管理, 创新海关管理的改革浪潮。目前, 实施风险管理已成为各国海关应对新形势和挑战、化解矛盾和压力的共同选择。中国海关对风险管理的探索、建立与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外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境人员和邮递物品急剧增长,海关传统监管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阶段,中国海关虽然没有形成海关风险管理意识,但却针对前文所述的严格执法与高效运作的矛盾进行了一些监管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比如在旅检工作中推行“红绿通道”验放制度。 红绿通道(亦称申报或无申报通道)通关制度,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海关对旅客行李通用的一种验放制度,是进出境旅客在海关规定范围内自行申报并选择通道办理海关手续的一种制度。实施红绿通道通关制度的海关,在旅客行李物品检查场所设置通道,在通道前,用中英文分别标明“红色通道”(申报通道goods to Dec1are)和“绿色通道”(无申报通道Nothing to Dec1are);前者标志为红色正方形“”,后者为绿色正八角形“”。实施这一通关制度的目的是简化海关手续,方便旅客进出境。 率先试行这一制度的是广州海关。1986年,广州海关改变了“细查细验”的监管方式,在旅检渠道试行红绿通道验放制度,由此揭开了海关监管制度改革的序幕。2、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的确定及实践阶段。90年代初,中国海关启动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理论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在海关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应用。2003年初,在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海关总署党组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目标,其中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广泛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2004-2010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中国海关.2004(04).3.2.2 中国海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海关风险管理的现状我国海关有着近20 年的信息化建设的雄厚基础, 从基于H883 小型机的通关系统开发和运行开始, 到目前基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H2000 工程。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为海关进行数据挖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引入基于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 辅助海关进行风险管理, 是解决海关面临的主要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在以海关总署为中心,对内联结各地46 个直属海关单位和800 多个业务现场,对外联结政府各相关部委及进出口企业,推广应用大型应用项目120 余个,中小型应用项目600 余个,全面覆盖海关各项业务。杨国勋,周明森,张国利.中国海关信息化进程.电子政务,2009(10).中国海关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根据苗悦学的归纳,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信息共享的思路,基本完成了总署端风险管理平台;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自设立专门的机构以来,多数直属海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在工作调整中由二级处升格成为一级处,并相继成立了风险分析监控中心,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等机构的建立为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完善。随着风险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海关各业务领域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工具不断开发和完善。如选择查验系统、风险辅助决策,税收分析,执法评估等系统的研发为海关的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在推进海关正面监管和打击走私违法等方面成效进一步显现。苗跃学.试论科学的海关风险防控观.海关研究,2007(02).不仅如此,我国海关还建立起了企业守法管理系统及海关风险管理的协调运作机制,它们与风险管理平台一起构成了我国海关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体而言,风险管理平台是指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功能,对各种信息资源、现行各项业务管理及监控分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统一管理、授权应用、分工维护、功能强大的风险管理平台,从而为海关管理提供决策辅助和信息支持。我国基本建立完成的海关风险管理平台由平台数据库,业务分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处置管理系统,H2000通关作业系统,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