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案.doc_第1页
文言文翻译教案.doc_第2页
文言文翻译教案.doc_第3页
文言文翻译教案.doc_第4页
文言文翻译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肖贵兰【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设计】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步骤】一、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二、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以前,大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段落或句子的翻译已成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而且逐渐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发展。2004年高考,句子翻译由5分增加到8分,2005年全国卷又增加到10分,2006年全国卷翻译仍保持10分,2007年全国卷仍以10分稳居不下。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三,金题示例:2008年高考题全国卷:(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2007年高考题: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难道 /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2006年高考题: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分)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3)闻/同类/之/相/害/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四、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1、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2、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例:以勇气闻于诸侯。译文: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3、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例:曹公,豺虎也译文: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五、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例: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翻译: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翻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翻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翻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六、文言文翻译方法点津第一招: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课堂练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3、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4、“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二)“换”字诀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课堂练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词类活用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疗他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 使它们保全。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4、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尚:崇尚 岁:年。作状语,每年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子绝:隔绝,境:地方(三)“删”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的特点: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课堂练习: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顿助词)字字落实留删换牛刀小试: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四)“补”字诀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句;课堂练习:书曰:“谦受益,满招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 )是说也,余犹疑之。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省略主语)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竖子,不足与 谋。省略宾语今以钟磬置 水中(省略介词)(五)“调”字诀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指定学生翻译下面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课堂练习: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后置)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译: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第六招: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文从字顺调补贯试翻译下面语段: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第七招: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牛到大试:综合运用7种方法,翻译下面文段:(07年高考浙江语文卷)三、典型题分析 v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v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v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v (1)其李将军之谓也?v 译文: ?v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v 译文: 。v 参考译文:(李广)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v (1)其李将军之谓也?v 解析:v 此题有两个难点:v 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v 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v 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v 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v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v 解析:此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v 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v 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v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v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v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v 译文: 。v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v 译文: 。v 参考译文: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三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人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鲍叔使管仲进身为官后,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v 注:“逐”的原意是驱逐,这里译作“罢免”。v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v 解析:此题中,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v 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v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v 解析:此题中,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v 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四、布置作业(见附卷)五、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附卷: 课外综合练习 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 范氏富,盍已乎!(2分) 译: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译: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 译: 2、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译: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衣敝衣以耕。 译: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注: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1)解释加点的字 以( )御史出 还次( )蒲州驿(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人莫之知也。 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文 言 翻 译 所谓的翻译,指的是用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来译出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高考说明中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翻译的基本标准: 信: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 达:明白流畅,无语病; 雅: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文采。 二、总体要求: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准确规范,字字落实。 三、基本方法: 对、换、留、删、补、调。 四、注意的地方 翻译文言句子,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实词和相关的语法知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五、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