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论文刘玥.docx_第1页
英汉翻译论文刘玥.docx_第2页
英汉翻译论文刘玥.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人修辞手法的中英对比摘要:本文对英汉拟人修辞格在定义、对象、表现手段、文化因素几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拟人修辞格有很多共同之处。这表明人类表现思想和感情的方式相同,并且为跨文化研究和文学作品的美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关键词:拟人格 定义 文化因素 对比研究拟人,指的是赋予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物以人的品格、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它们具有类似人的特征。因此,拟人法也被称作“静物动化”的一种修辞技巧。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作为作品的修辞手段来抒发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美学家朱光潜说;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拟人。”1这就是“人格化”,它可以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栩栩如生。英语与汉语拟人相对应的personification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给的定义是;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thing,quality,or idea is represented as a person ”英语“拟人”也是对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把它当作人来描写,以便把物描写得生动。一,以拟人对象为基点的对比在英汉拟人格中,被拟人化的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现象或是抽象概念。总之,这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让它们具有了人的动作或声情笑貌,使它们变得具体、生动。深刻传神地传达了作者的感情,使人感到亲切产生共鸣。(一)以动物拟人试看一下例句,分别用a,b标识出来。(1a)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例中,把“油蛉”、“蟋蟀”当作人来描写,它们能唱歌、能抚琴,渲染了泥墙根一带的无穷趣味,非常具有画面感。(1b)The baby crocdile thought hard. Then he had an idea. He saw near the tree and shouted,“ Hey, Monkey! Would you like some bananas?”此例中,把动物小鳄鱼拟人,使之有了人类的语言、思维和特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灵性。(二)以植物拟人 (2a)榆叶儿梅仿佛故意躲在浓浓的柳荫后头,悄没声儿地瞅着我直笑。(韩少华晴窗漫笔) 此例中,“躲”和“笑”把榆叶儿梅写的活灵活现。(2b)He glanced at the dew-covered grass, and it winked back at him.(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此例中,把青草当做人来写,我看了青草一眼,青草也回过来看我,富有生气。(三)以无生物拟人。(3a)死亡的阴影还没有降临,一切安宁,色彩明媚而丰富;流过的白云在与河水谈心,它也要少许享受生的幸福。(穆旦秋)此例中,作者把“白云”,“河水”当作人来写,能够谈心,使人感到生动活泼。(3b)The rain kept tapping on the window panes with a mil-lion nervous fingers。此例中,作者把“the rain”当作人来写,有了手指,还会敲打玻璃,具有了人的形体和动作,把无生命的自然想象生命化了,让人倍觉亲切. (四)将抽象概念拟人 (4a)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子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此例中,“教条主义”是一个抽象概念,作者用“休息”和“起床”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富有灵性。(4b)Corruption often shakes the heart which peril cannot.此例中,“corruption”和“peril”都是抽象概念,它们被赋予了人的动作,使这两个概念立刻鲜活生动起来,极富趣味。二, 以文化因素为基点的对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作为英、汉语言特殊成分的各种修辞格自然也会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拟人辞格也是如此。影响拟人辞格形成的文化因素众多,其中尤以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一) 思维模式对辞格的影响人类自原始时代便开始用自身的一切去类比大千世界,人体各部位的不同形状和功能自然成为他们认知与命名的最有效手段。在这一点上,英、汉民族的拟人思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请看例句:the head of an arrow(箭头)the mouth of a river(河口)the foot of a mountain(山脚)。当然两者也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汉语说“书眉”指的是书页上方空白处,而英语却用“眉”来指称“靠近山顶的一段山坡,所以有“the brow of a hill”一说。汉语说“针鼻子”,因为鼻子和针一样有小孔,但英语却无“the nose of a needle”之说。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更倾向于用人体的部位去对人事物进行拟人隐喻。(二) 地理特征对辞格的影响不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和不同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拟人格也会打上各种地理特征的烙印。首先拿自然地理特征来说吧。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英国人关于海洋及海岸地貌的拟人隐喻很多。例如;a neck of a sea海峡;an arm of the sea海湾;a tongue of land岬。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因此,汉语对山的细致人微的拟人描述是远胜于英语的平铺直述的。例如,山嘴the mountain pass;山头the top of a mountain;山腹the area among mountains等等。其次,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也会在英、汉拟人语中体现出来。例如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在历史上曾出现七位美国总统,故被誉为“Mother of states” (众州之首)。英国人用“Father Thames” 指称“泰晤士河”。但对于汉民族所崇拜的黄河、长江,我们常称之为“母亲”河。因为汉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体产业,自然视这几条大河为哺育土地、作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三) 典籍文化对辞格的影响英、汉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均累积了丰富的典籍文化,在这些典籍当中,有着许多具有拟人色彩的谚语或成语,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英语中的这类成语或谚语很多出自神话传说或离言故事。例如“An ass in a lions skin” (色厉内往)这个成语便出自伊索离言源自一头驴子披上狮皮去吓唬别的动物,最终被狐狸识破的故事。另有谚语“love is blind” (爱情是盲目的)则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爱神Cupid.“take time by the forelock ” (抓住时间的额发;抓紧时机) 则源于希腊神话,它将时间描绘成一位秃顶但前额留着一绪短发的老人。当然,汉语中也有不少具有拟人色彩的成语或谚语出自各种典籍。例如;“虾兵蟹将”源于警世通言);“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同样源于民间故事或诗词的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