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放鹤亭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放鹤亭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放鹤亭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鹤亭记教学设计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袁盛湘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章内容。2、学生从了解苏轼生平入手,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二、教学重点本册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为选修,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来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而读懂文章是本课的重点。三、教学难点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这种复杂的思想源自于其坎坷的经历;文章写酒、状鹤、作歌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内涵就是学生们在学习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讲授法、讨论法 运用多媒体五、课时: 一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 课前积累,调动气氛导入:关于鹤有“丹鹤鸣,白鹤飞,长风万里招鹤回,关山八万里,君当今日归”的壮丽;又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华美 。(看一段鹤舞的视频)学生介绍与鹤有关的三个成语:(例如下)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虽然隐居,其名声却传播在外。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焚琴煮鹤: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设计意图:每堂课前有成语及其他语文积累。学生每次都认真准备,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学生尽快进入语文学习的情景。本课前请学生准备了三个与鹤相关的成语。学生很有创意,并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环节二 自主学习,弄清文意多媒检测文言学习情况,教师出示投影,提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答案:C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答案: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并落实文言知识的重要环节。放鹤亭记的学案在课前已经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标出不能解决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交流,解决各自的难点。本节课教师出示投影,提问,学生回答以检测他们掌握文言知识的情况。 环节三 读出心得,评价思想(一)谈鹤1、师引入并提问:东坡与鹤有缘,在后赤壁赋中有对鹤的如下描述: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在课文放鹤亭记是如何描述鹤?(请用原文作答)生: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生:高翔而下览”“翻然敛翼”“矫然而复击”小结:寥寥文字,勾勒出仙鹤的清新俊美,飘逸脱俗。或停或飞,各有千秋,停则亭亭玉立,俊逸迷人;飞则高蹈尘外,超然物外。文章说,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2、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鹤的意象含义是: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也是清闲洒脱,自由自在的隐士形象。作者借鹤写人,描绘了一种如鹤独立,如鹤高飞的自由人格。作用是:就鹤说史:卫懿公爱鹤失众。(东坡文章从来不是为记而记,总是由此及彼,此景此情,他联想典故借题发挥。)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名赤,世称公子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位,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轿车。 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今大同一带)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砍成肉泥。小结:古人言:“玩物丧志”,过于沉迷所玩赏的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壮志。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可说是玩物丧志的典型。(二)谈酒 1、酒能荒惑败乱:酒诰现为尚书中的一篇,它本是周公为其弟康叔而作。西周初年,周公平定殷乱,封其弟康叔于卫。周公初封康叔时,担心康叔年龄较小,于是告诫他商纣之所以亡国,其原因在于“淫于酒”,商纣之乱始于“酒之失”。 卫武公作抑:据考证,抑是卫武公献给周平王的诫勉诗 。告诫周平王潜心修德以治国,勿颠覆败德而乱政 ;告诫周平王敬慎威仪以显德,勿僭贼威仪以败德;告诫周平王听受善言是敬慎威仪的直接体现。 2、酒能守真养性: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世说新语 刘伶戒酒晋书阮籍传记载:“文帝(司马昭)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为了避免与司马家结亲,阮籍竟连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让对方连提亲的机会都没有,只好不了了之 。小结:竹林七贤:刘伶、阮籍肆意酣畅,亦此全其真而名后世。风流名士,狂歌纵饮,逃避现实而全身远祸。补充材料:东坡与酒。东坡在徐州有95篇文章,35篇文章都含有酒。如: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在后赤壁赋中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妻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醉人的文字)小结:作者以酒衬鹤。把酒临风,举杯痛饮,有刘伶、阮籍为师,游目骋怀,临风放鹤,有张君山人相伴。这是多么逍遥自在,如闲云野鹤一般,令人心醉。(三)谈隐者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分析苏轼对隐者以及隐者生活所持的态度。 提示:原文有“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苏轼对隐者的态度欣羡。 小结:苏轼在文章中表明:同样是鹤,隐者爱鹤,有益无害,其乐无穷,而卫懿公爱好养鹤,竟然因此而亡国;同样是酒,刘伶、阮籍之类的隐者,赖酒以保全自己并留名后世,而君王好酒,却要遭到告诫。同是好酒好鹤,因人不同,“其为乐不可同日而语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内涵。文章写酒、状鹤、作歌表达作者什么思想,这是学生们在学习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环节四 知人论世,拓展延伸1、多媒体展示苏东坡的生平:1037年出生 1056年19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1061年24岁通过制科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5年28岁还朝判登闻鼓院 1069年32岁任监官告院,两次上书否定变法 1071年34岁出任杭州通判 1074年37岁改任密州通判 1077年40岁改任徐州通判,期间作放鹤亭记 1079年42岁改知湖州,同年“乌台诗案”发,年底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47岁改贬汝州 1086年49岁回朝,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52岁出朝知杭州 1091年54岁知颍州 1092年55岁改知扬州 1094年57岁贬知英州,后贬为惠州司马 1097年60岁贬为琼州别驾(海南儋州安置) 1100年63岁遇赦内迁 1101年64岁病逝于常州 2、文章末段,乃作放鹤 招鹤之歌,作用是什么?一是关涉前文,歌以抒情。二是歌以言志,凸现主旨。3、小结: 苏轼因上书批评变法,得罪了变法派,他感到了不妙,请求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接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欣羡和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 4、练习:读罢此文写一句感言:(以下学生示例)生:万物均为一苇,风浪来时便脆弱不堪。但是总有人因态度而超然,凭心态而独立。生:“豁达”二字说来甚易,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豁者,明理也;达者,通达也。生: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使东坡豁然开朗,可以再次吟唱。生:有一种力量叫豁达。当身处黑暗时,我们的心能在东坡处觅得一线光芒! 5、以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结束全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设计意图:在某种程度上,苏东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要想较为全面了解苏东坡及其作品,必须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苏东坡的生平,余秋雨的文章。同学的感言,都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和研究的欲望。 七、作业:以“亦鹤亦酒话人生”为题写一文八、板书:鹤酒隐者感慨(欣羡和向往) 附放鹤亭记原文及课前预习题: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