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太仓市“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执行情况评估太仓市发改委2010年5月“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五大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中抢抓机遇、争先跨越,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或好于规划序时进度要求,各项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多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实事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市呈现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经济发展类指标。13项指标中,人均(按户籍人口计)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5项指标超“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 “十一五”规划序时要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4项指标属全国百强县(市)测评指标(近两年国家已暂停考评),除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因金融危机影响,占比有所下降外,其余3项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规模企业产值占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项指标与“十一五”规划序时要求有一定脱幅,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占比与规划序时进度目标脱幅5.4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规划序时目标脱幅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比“十五”期末仅提高1.7个百分点,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 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人均(按户籍人口计)地区生产总值元130993增长102.5,三年年均增长19.3120000左右超规划目标10993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20.0提高6.5个百分点15左右超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6提高7.3个百分点18超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6提高3.2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3提高0.2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所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降17.4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占比大幅回落,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3.5快12.5个百分点35超规划目标8.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22快5个百分点18超规划目标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16.2提高1.7个百分点3035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规模企业产值占比%77.2提高3.8个百分点85占比略有提高,与规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工业劳动生产率元/人656366增长87.7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9提高3.3个百分点39.6占比有提高,但与规划目标序时进度尚有脱幅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36.5(预计数)提高13.6个百分点40达规划目标序时进度2、社会发展类指标。1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每万人全年专利申请数、公路密度、人均图书拥有量、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项指标属全国百强县(市)测评指标(近两年国家已暂停考评),比“十五”期末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社会发展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城市化水平%67(按户籍人口预计)按户籍人口计算,提高10.6个百分点65超规划目标2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预计数)提高0.58个百分点2超规划目标0.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25下降0.62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平均水平低于苏州市平均水平,达到规划目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99.6提高1.5个百分点99超规划目标0.6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提高4.3个百分点99超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6.1提高13.6个百分点55超规划目标11.1个百分点高中段毛入学率%99.6提高3.8个百分点96超规划目标3.6个百分点每万人全年专利申请数件73.5增加了66.44件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床53.2增加了8.7床44.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53.1增加了14.9床4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人62增加了19.8人495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人1453(新口径)增长1421700(原口径)1140(新口径)统计口径调整,按原口径的目标增长率,调整后的规划目标值为1140人,现已超规划目标。常住人口总规模万人67.24增加了12.32万人80常住人口总规模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公路密度公里/平方公里1.88增加了0.74公里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人均图书拥有量册0.8增加了0.32册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元2766增长447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3、人民生活类指标。3项指标中有2项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十一五”规划目标,恩格尔系数虽达“十一五”规划目标,但受食品价格影响,食品类支出比重较“十五”期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虽尚未完成规划目标,但年均增长率超序时进度2.4个百分点。人民生活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320比2005年增长63.9,四年年均增长13.1 24000超规划目标3320元,年均增长率超规划目标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2976比2005年增长54.5,四年年均增长11.513000年均增长率超规划目标序时进度2.4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34.4提高1.2个百分点35达规划目标4、资源环境类指标。13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资源环境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 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3提高3.73个百分点42超规划目标2.53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94.1提高1.2个百分点90超规划目标4.1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0.67下降21.2下降20%超规划目标1.2个百分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43.5持平36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变,超规划目标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提高56个百分点70超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8提高12.4个百分点85超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中水回用率%31.9(城区)提高31个百分点 10超规划目标21.9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持平100达规划目标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天数天355增加20天330超规划目标25天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3.2增加1.2平方米13超规划目标0.2平方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持平100达规划目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3提高58个百分点80超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80提高60个百分点70超规划目标10个百分点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1城镇布局“一市双城”格局初具形态。中心城区不断拓展,初步形成了包括老城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在内的大城区格局。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西门、府南、人民南路、大半泾等地块相继改造,南洋广场、之江国际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上海路、人民路、郑和东路、县府街等一批城市道路提档和贯通。新区2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形态初步形成,行政商务中心、发展大厦等相继落成。科教新城道路框架基本完成,新浏河风光带、风情水街海运堤等景观长廊凸显城市风貌。滨江新城初显都市风貌,“二纵三横”交通框架成形,行政商务区加快建设,联检大楼、郑和国际酒店等一批配套设施建成投运,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办公楼等基本完工,学校、医院、交通客运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建设。镇域发展各具特色。沙溪镇实行新老镇区互动开发,古镇开发加快实施,新镇区淳大酒店、香槟年华国际社区等项目相继开工;浏河按照“一城三轴五区”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郑和大街二期建设;陆渡镇启动中心商住区建设,加快实施镇区与市区、339省道、上海嘉定区道路的对接;璜泾镇启动三棉厂地块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老璜中、老市场等地段的改造建设;双凤镇启动美化小区环境工程,首批维新村新川苑小区和凤中村雅苑小区完成改造整治。2.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二带一圈”布局明晰。沿江产业带:主要包括港区、浮桥镇、璜泾镇。主要产业有:电力生产、化纤加弹、高档造纸、石油化工、机械、进口再生资源加工、服装、物流业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44.2%,其中化纤加弹业占全市的74.7,电力、燃气供应业占全市的93,造纸及纸制品业占全市的90,石油制品业占全市的99.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8.7%。沿沪产业带:主要包括毗邻上海的新区和城厢、陆渡、浏河三镇。主要产业有:汽车配件、精密机械、轻工、电子信息、金属冶炼及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饰、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商贸业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40.6%,其中机械行业占全市的87.8,电子行业占全市的79.8,塑料制品业占全市的66.4,金属加工业占全市的56.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7.2。中部经济圈:主要包括沙溪镇和双凤镇。主要产业有:纺织化纤加弹、化工、金属冶炼及加工、轻工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5.2,其中纺织业占全市的30.9,化工医药行业占全市的29.1,化纤加弹业占全市的25.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4.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的5.0:60.4:34.6调整为2009年的4.0:58.1:37.9,农业占比调低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行业结构渐趋优化。“十一五”以来,机械行业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6.8%,产值年均增长24.3%,而传统的纺织行业资产年均增长仅为4.9%,产值年均增长11.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1,其中IT产业投资增长97.2。工业经济提档升级。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5.82亿元,四年平均增长22%,超过目标4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418.34亿元,四年平均增长21.6%,超过目标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77.2%,比“十五”期末提升了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3.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97.4个百分点。2009年,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完成工业产值212.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8.3;化纤加弹业完成工业产值188.4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2;金属加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34.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11.6。特色产业集群化初见成效。港区石化、钢材剪切配送,新区电子、精密机械和汽车零配件,陆渡自行车,璜泾化纤加弹、纺织服装,沙溪纱线、高分子电缆材料,浮桥再生资源、塑业和衬衫,浏河工业钉、机电,城厢的有色金属等16个苏州市级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1885家企业,实现产值856.3亿元,实现销售839.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6.9和59.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09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7.9%;全年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43.2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0.4%。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19.8;金仓湖二期加快推进,恩钿月季公园对外开放;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131.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3。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服务外包强势发展,2009年底,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93家,完成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16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508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9和152.9。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太仓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我市被授予“物流中心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74家,实现物流主营业务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21。集聚区载体建设日趋完善,LOFT工业设计园被认定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30多家。3.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围绕四个“十万亩”建设,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形成了园区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太仓特色。2009年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24.5万亩,占比达62.8;设施农业面积超5.4万亩;高效渔业面积3.2万亩,占比达48.2,荣获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单位“四连冠”。以市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集聚了现代农业展示馆、花卉园艺展示馆、艳阳农庄、恩钿月季园、园花园山庄等一批亮点项目,农业休闲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15家省和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8万户,同比增长12,户均收益7682元。新增“三资”农业15家,投资总额8.18亿元。富民强村成效显着。村级经济跨越发展,2009年51个示范村完成投资7.08亿元。新增村级物业项目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万元,增长40,18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全市有23个村可支配收入超500万元,其中6个村超千万元。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976元,比“十一”期末增长54.5,四年年均增长11.5%。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5个,累计达480个,村村建立了劳务合作社。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2009年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万亩,累计流转面积23.1万亩,占农地总面积的65。推进土地复垦整理,新增耕地486.7亩,盘活存量1846.6亩。新型社区有序建设。全市规划确定了30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至2009年底,有22925户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占比达27.2。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累计达51个,占比达48,先后落实重点建设项目431个,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太星村、牌楼村协心农庄、伟阳社区、电站村、维新村、涂松村、新闸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成为亮点。电站村荣获国际“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奖。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桥梁、河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余公里,农村道路硬化率达97.7,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新建、改造农桥588座,疏浚河道663条、681公里,完成土方1029万立方米,高标准实施了长江江堤修复加固、圩区治理建设等水利工程。全面完成了长江引水工程。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市镇全覆盖,通过了国家“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和省“户户通”有线电视县验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水普及率100,改厕普及率99.2。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实施农村教育“三大工程”建设,易地新建10所农村中小学,改扩建16所农村中小学,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求,配足配齐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专项设施设备。全面完成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改建工作,实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建立挂钩协作机制,实行市属医院协管镇卫生院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一体化发展,被征地农民置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置换率达92%以上,在企事业单位从业的本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8%,老年农民政府养老补贴享受率达到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9%以上。4.科技教育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市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3434件,发明专利授权51件,同比增长183.3,增幅居苏州之首。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LOFT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高新技术产品211个,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8.32亿元,同比增长19.5。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连盟太仓工作站。教育事业高素质发展。2009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二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6.1。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荣获“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2009年,全市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6064人,占76.1。省中德培训中心运作良好,张江创新学院分院正式落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通过验收。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2009年,全市人才总量达6.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400人。成立了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领导小组,出台了对来太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予以经费支持的政策。全年有4人获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项目,4个团队成功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5人。5.和谐社会建设城乡居民生活日趋改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0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3.9,四年年均增长13.1。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加强,2009年安置就业1.85万人,培训各类人员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5以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月人均410元和310元,为7048位特困群众增发一个月低保补助金。新增经济适用房4万平方米,首批73户家庭入住。大力推进各镇福利院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00人,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艺术中心、图博中心、传媒中心和各镇文化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开展“百团大展演”、宋文治先生诞辰纪念活动,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查,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一院易地新建和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抓紧实施,通过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省级评估,“六位一体”医疗保健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十五分钟健康圈”基本形成。承办了全国青年男子排球冠军赛等各类重大赛事,获得2014年第26届世界杯竞走比赛主办权。6.改革开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项目76项、非行政许可项目34项,成为省首批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城市。太仓市便民服务中心顺利运行,实现现场服务、网络互动服务和热线电话服务“三位一体”。加大了企业上市推进力度,不断完善企业上市资源数据库,制订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并对首家拟上市公司落实了奖励政策。太仓港港口开发建设投资公司6亿元10年期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德威公司上市材料上报国家证监会,进入发行审核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46.9亿元,民营经济年末累计注册资本达到265.4亿元,各类民营经济组织累计达到32533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9.9%。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完成注册外资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51.1 %和150%。“两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2009年完成注册外资9.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5 %和81.6 %。欧美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加速集聚,德资优势继续巩固,德资企业累计突破140家。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产值5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1%。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2.985亿欧元,注册资本达1.074亿欧元,已发展成为目前为止苏州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德资工业企业。以舍弗勒、特灵空调为龙头的欧美企业在新区形成了以精密机械、汽车配件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埃克森美孚、BP、海德鲁等众多欧美知名企业将港区石化区打造成为“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2009年,全市完成进出口额54.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7.8亿美元。2009年太仓港集装箱运量达到15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164万吨,分别较“十五”期末增长501和242。至2009年末,太仓港累计开辟国内外航线75条。接轨上海内涵拓展。长三角首个世博游客中心落户太仓,开通了对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沪太快线,举办了“魅力东方迎世博走进太仓”活动,郑和公园入围第二批上海世博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与嘉定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两区”各镇分别与上海金桥、张江等开发区建立了联运机制。“十一五”以来引进沪上项目520只,投资总额115.83亿元,注册资金52.06亿元,分别占引进内资的22.7%、31.2%和32.4%。7.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扎实推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年耗标准煤688.41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万元综合产值能耗0.59吨标煤,同比下降12.5。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积极推进,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6个,总投资3.63亿元,年节标煤31.82万吨。全面完成27家5000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开展节能监测企业20家。2009年新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2家,重新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家、新认定企业1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2家,累计完成153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新台阶。2009年底,全市建成40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日处理能力为146.5万吨的覆盖各镇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网络系统。全面完成全市26家电镀企业和50家纺织、印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关停44家化工企业,对137家化工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全市所有镇全面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8个行政村建成省级生态村,81.4的学校建成绿色学校,建成各级绿色社区69个,7家饭店被评为“国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2009年城区绿地率为40.2,绿化覆盖率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2平方米,通过了省节水型城市考核,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三、重大项目实施情况(2006-2009)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审议,“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实事项目根据中期评估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将太仓书城、少儿图书馆项目功能整合至图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青少年科技(普)馆项目调整为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长三角国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调整为社会化养老硬件建设项目。调整后的28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情况如下(详见附表):1.已完成项目12个:大半泾地块工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郑和公园、金仓湖生态项目、各镇室内综合性体育活动场所、港城污水处理工程、新区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城区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各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2.已开工建设项目13个:新港城行政中心、太仓市文化艺术中心、太仓市传媒中心、一院迁建二院三院改扩建等医疗设施工程、社会化养老硬件建设项目、市区体育中心、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电网工程项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及公共信息亭建设、生态林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和森林公园建设、新区总部经济商务区建设工程。3.前期准备项目3个:郑和滨江旅游度假区、开辟浏河口长江新水源地项目、儿童乐园。 重大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006-2009年评估表序号项 目 名 称牵 头责任部门执行情况1大半泾地块工程重点工程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底前投入使用2新港城行政中心港区联合大楼投入使用,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内装基本结束,1-4号商务楼基本竣工,康来特大厦结构封顶,港湾新城完成桩基工程。3太仓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广局土建主体结构完成,2010年内投入使用4广播电视中心广电总台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5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广电总台完成6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交通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局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开工在建8社会化养老硬件建设项目民政局社会化养老工作有序推进,沙溪、浏河、浮桥三镇福利院装修施工基本完成,各镇(区)福利院管理工作不断提升9一院迁建、二院三院改扩建、港区医院新建、重点镇卫生院改造卫生局一院迁建主体结构封顶,二院改扩建工程建设进行中,三院二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浏河、沙溪、璜泾三大中心镇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港区医院前期准备中10儿童乐园妇联方案论证中11郑和滨江旅游度假区浏河镇旅游局方案论证中12郑和公园港区已建成投运13金仓湖生态项目城厢镇一期投入运行,成功入围“世博”主题体验之旅14市区体育中心体育局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国健身中心及训练馆、武术馆、灯光塑胶门球场等15各镇室内综合性体育活动场所各镇各镇完成体育健身中心,内设健身房、棋牌室、乒乓室等 16新建第三水厂,开辟浏河口长江新水源地水利水务局前期工作基本完成17港区污水处理工程港区工程于2007年5月建成,8月投入运行,现正常运行。管网配套及完善等建设继续推进中,项目运行效益不断提升18新区污水处理工程新区工程于2006年11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现正常运行。管网配套及完善等建设继续推进中,项目运行效益不断提升19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水利水务局工程于2006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现正常运行。管网配套及完善等建设继续推进中,项目运行效益不断提升20各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各镇主体工程主体均完成,浏河、沙溪、璜泾、港城日处理能力均达到1万吨,双凤达到0.5万吨。管网配套及完善等建设继续推进中,项目运行效益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口风琴社团家长参与计划
- 养老院医生医疗设备使用职责
- 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创新驱动报告
- 高层建筑混凝土复合梁的动态抗弯性能分析
- 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问题研究
- 心理健康自助法:心理教育培训的关键技巧
- 氢能源重卡商业化运营中的技术创新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酒店绿化养护管理计划
-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安排计划
- 茶文化的项目计划书
- 盘磨机-设计计算说明书陈少康
- 比亚迪秦EV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 2025年安徽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低能耗建筑多排孔自保温砌块墙体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 防御台风复盘工作情况报告
- 拼音卡片(四线三格)
-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一年级幼小衔接开学第一课系列:《会问好》教学课件
- 1.2 规划初中生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