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智慧--儒道禅的研究视阈(PPT 28页).ppt_第1页
东方管理智慧--儒道禅的研究视阈(PPT 28页).ppt_第2页
东方管理智慧--儒道禅的研究视阈(PPT 28页).ppt_第3页
东方管理智慧--儒道禅的研究视阈(PPT 28页).ppt_第4页
东方管理智慧--儒道禅的研究视阈(PPT 28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国家安全厅培训课件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张应杭浙江大学法学院 管理学院教授兼 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兼职导师Email zhangyhhz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一 管理与中国特色的管理1 管理学中的 术 与 道 如果说西方管理学以 术 见长的话 那么 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则以 道 为尊 这是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 2 现代管理学中的 中国智慧热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对现代管理水平之提升的绩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却成为西方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 CynthiaMontgomery 2004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3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3000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百家争鸣 一说 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管理思想 事实上 今天西方管理学界最关注的除了兵家的谋略思想外 也正是儒 新儒家 道 新道家 佛 中国禅 的智慧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25章 的思想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 佛教的 佛 就是觉的意思 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 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二 儒家德治的四大智慧原则1 德性立身孔子有 三达德 之说 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孟子有仁 义 礼 智 四端 说 董子则有 五常 说 仁 义 礼 智 信 这是儒家关于德性的总原则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2 以和为贵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 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君子和而不流 中庸 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3 中庸为美庸者 以中为用之意 所以 孔子讲 过犹不及 论语 先进 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论语 尧曰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论语 子路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4 克己复礼孔子说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 明代大儒王阳明有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一说 孔子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三 道家的四大管理智慧原则1 天道自然与自然而然的原则天道自然 管理亦然 道法自然 25章 天道无为 任物自然 抱朴子 内篇 李约瑟认为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 1963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以张绪通博士 道学的管理要旨 1992 为代表的新道家在美国的影响日渐增大 ThegreatTaouniversity 美国的里根总统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经大力推崇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 60章 的思想 一时传为美谈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2 崇尚无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自然是无为的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老子 37章 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老子 81章 不刻意而高 庄子 刻意篇 所以 庄子有 六无之德 的理论 无欲 无念 无名 无言 无功 无我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这个思想也为道教所推崇 元朝时的道士丘处机向忽必烈献清净无为之策 曾受特别礼遇 清风当作伴 明月宜为邻 丘处机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3 阴阳统一与相辅相生的原则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人生亦应如此 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老子 22章 苏轼加 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 二句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即太极思维原则 西方人亦称 太极管理 模式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4 虚静知足与谨守柔弱之道的原则自然是虚静的 致虚极 守静笃 老子 16章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老子 16章 夫恬淡寂寞 虚无无为 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庄子 刻意篇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 78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几于道 老子 8章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老子 58章 这也是中国人做人的韬略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四 佛禅的四大修行智慧1 四大皆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 空 即无常 故佛家讲 诸法无常 的教义 外四空 地 水 风 火 内四空 钱财 权位 家室 子女 因此 佛门主张 空观大千世界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有 佛书 之誉的 红楼梦 中 好了歌 唱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 慧能 心如虚空 名之为大 坛经 般若品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外部世界的觉悟力 空的力量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2 四圣谛 苦谛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 五盛阴苦等八苦 集谛又称因谛 贪 嗔 痴 人生三毒 灭谛 断弃 离欲 灭没 寂静 道谛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等八正道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所以 佛教讲述了 人生苦海无边 的事实 但是 它更给出了 回头是岸 的路径 心无挂碍 故无烦恼 般若心经 慧能 但净本心 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来去自由 坛经 般若品 虚和尚有 看破 放下 自在 的语录警世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自身心灵的觉悟力 灭的力量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3 普渡众生 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 印度佛教讲 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的教义 禅则更多地讲个体生命与众生的必然性 即 缘 的原本含义 佛祖曾以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问弟子 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 不二真谛 中 自他不二 的命题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观音的宏愿 解救苦难 无心成佛 地藏王的宏愿 地狱未空 誓不成佛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与他人关系的觉悟力 缘的力量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4 因果报应 佛祖有两大口头禅 其一是 三世轮回是因果 其二是 怕因不怕果 但是 中国禅的教义里更强调现世报 欲知过去因 现在受者是 欲知未来果 现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东方管理智慧 儒道禅的研究视阈 乾隆 一心一意大慈悲 无染无着 千手千眼观自在 有因有缘 五台山菩萨顶 培养果报之心的管理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为人处世的觉悟力 果报的力量 结束语 以儒 道 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理性原则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处世之道和管理智慧 体悟 亦儒亦道亦禅 的圆融境界 以儒养心 以道养身 以禅养性 易 说 既济 未济 因此 我们的课程告一段落了 但是希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与习却只是一个开始 推荐南怀瑾先生部分著作目录 n 论语别裁 n 大学微言 n 老子他说 n 金刚经说什么 n 怎样修证佛法 n 参禅日记 n 易经杂说 我本人的相关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仁者的教诲 孟子一日一谈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智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