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2: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件)(40张).ppt_第1页
岳麓版选修2: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件)(40张).ppt_第2页
岳麓版选修2: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件)(40张).ppt_第3页
岳麓版选修2: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件)(40张).ppt_第4页
岳麓版选修2: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件)(4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高频考点 巧解密 创新演练 大冲关 课后习题解答 主旨概括 鸦片战争的失败 震惊了中国的知识界 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地主阶级抵抗派 开眼看世界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 中体西用 的主张 掀起了 自强 求富 的洋务运动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面对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 发动辛亥革命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抗战胜利前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根据地实行 三三制 普选制 团结民主党派 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1949年9月21日 新政协召开并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宣告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学法指导 1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过程 实质上是反对封建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探索过程 它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用改良方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 学习本单元 一要从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设 人民群众的民主斗争三个方面整体把握民主政治斗争和建设的史实 二要理论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三要联系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和内容特点 比较分析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一 外部势力冲击下中国思想界的转变1 地主阶级抵抗派 1 背景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 民族危机凸显 2 口号 魏源提出 3 核心 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 19世纪60年代 清政府为摆脱统治危机而采用自强之术 兴办 2 张之洞的思想 一方面 极力维护和纲常名教 另一方面 主张 务通 倡导 3 评价 体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主张学习西方 实行的共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大的局限 洋务 君主专制 西学 变革 知识点拨 林则徐 魏源的新思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 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 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和 天朝上国 的陈腐观念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二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1 萌发洋务运动后期一些改良思想家开始提出 设议院 君民共主 的政治主张 改良 2 19世纪90年代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天演论 民主 开启民智 托古改制 进化论 君主立宪 兴民权 新民 特别关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但维新思想在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三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 三民主义 1 提出 1905年 孙中山在 发刊词中提出 2 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的专制统治 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解决以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平均地权 民报 满洲贵族 中华民国 土地 3 发展 概况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 联共 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意义 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基础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 五权分立 1 思想渊源 西方学说 2 主要包括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与权 扶助农工 统一战线 三权分立 监察 名词注解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 他主张采取西洋各国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长处 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 创立了以五权分立为核心理念的宪法 五权分立 思想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既超出西方民主政治理论 又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 一 如何正确认识 中体西用 1 含义所谓中学 指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所谓西学 指西方文化 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 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 赋税 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 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 认识 1 积极性 体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主张学习西方 实行变革的共识 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开阔人们视野 追求新知识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是对冲突的东西方文化的一种调试 是落后文明接受先进文明的一种选择 2 局限性 不敢突破夷夏之防 不能认识到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 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 在学习 西学 的同时也限制了 西学 的发展 在巩固 中体 的同时也妨碍了 中体 的变革 所以这种思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 也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1 19世纪90年代 张之洞在 劝学篇 中说道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 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a 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b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c 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d 倡导西学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解析 张之洞的主张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是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的 答案 b 二 比较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异同 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两个主要内容 两者尽管在政体 实现资本主义的方式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 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具体内容如下表 2 2012 海南高考 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 生育于此种 学问饥荒 之环境中 冥思枯索 欲构成一种 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 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 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 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魏源b 康有为 梁启超c 孙中山 章太炎d 陈独秀 胡适 解析 从材料看 新学派 主张将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 这与维新派的观点基本一致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即是将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而成 但从封建传统思想里寻找反封建的理论 表明其思想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最终失败 故本题选b项 新思潮侧重反对外来侵略 革命派主张建立西方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 这些与题干均不符 排除 答案 b 示例 2012 山东高考 在历史发展中 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 1854 1921 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 则及今而图自强 非标本并治焉 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 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 不为其本 则虽治其标 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 练军实 至于其本 则亦于民智 民力 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 民力日奋 民德日和 则上虽不治其标 而标将自立 严复 原强 1895年 1 据材料一 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 据材料二 指出在对 自强 问题的认识上 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 分析严复的 自强 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解析 第 1 问 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所示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 2 问 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严复认为要 自强 必须标本兼治 开民智 奋民力 和民德 然后和洋务派的主张进行比较 第 3 问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从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的腐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 1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严重 西学东渐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兴起 创建海军 兴办新式教育 2 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 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与洋务派相比 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3 西方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势力强大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探究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 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 地位相当 时代相同 风云际会 砥柱中流 面对共同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 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 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闪亮登场 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 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 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 一悲一喜 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 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 人生飞絮 同样是 经世之才 一个身背骂名 抑郁而终 一个大功告成 奇勋盖世 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 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 2007年第五期 问题生成 1 19世纪中叶 中国面对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 是指什么 2 文中称李鸿章是 经世之才 请举例说明 3 结合材料一说明 李鸿章 富国强兵 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请做一简单评价 探究思路 19世纪中叶 中日都面临外来侵略 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了洋务运动 但其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最终因在封建的肌体之上嫁接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而最终失败 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尝试解答 1 面临西方列强侵略 2 领导洋务运动 或答具体内容也可 3 中体西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中国大量引进西方技术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体西用 成为清王朝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武器 一 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 结合世界史的知识 谈谈三权分立和五权分立的区别 并思考五权分立思想的优缺点 提示 三权分立学说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 以权力制衡为原则 目的在于避免滥用职权 保障自由 曾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 后被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机关组织制度与活动的指导思想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结合中国国情及个人思考将三权分立思想发展而来 除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之外还包括考试权与监察权 在三权分立性质的制度下 由于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考核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 容易出现任用私人的现象 政党政治也使各级官员进退频繁 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弹劾权属于立法机构 容易形成立法机关凌驾于行政机关之上或阻碍行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局面 因此 孙中山把考试权从行政机构 监察权从立法机构中分离出来 把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 是弥补 三权鼎立 的不足性的一种探索 显示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执着追求 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擢用 有利于推动廉政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 孙中山在实践中却把立法 司法 行政 考试 监察五权置于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下 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确定的分权原则 二 自我测评1 简述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