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中之的用法.doc_第1页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中之的用法.doc_第2页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中之的用法.doc_第3页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中之的用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中 忠之属也中之的用法 从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的“之”谈之的用法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文观止和古文鉴赏辞典等很多材料中都把句子中的“之”字理解为结构助词,意思是“的”,笔者认为不妥。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很多种,因其位置、作用的不同,其用法和意义也不同。它的前面是动词时 ,常常用作代词,可代人或代事,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在主谓语之间时,常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呼东西 ”(柳宗元捕蛇乾说);它后面涉及的对象表处所时,常常译作“到”“往”“去”等,如“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它做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词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时,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它的后面是名词时,常理解为结构助词“的”,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但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就是当“之”字后面是“属、徒、伦、族”等这些表示某一类或某一种人或事物的名词时,“之”必须做代词,复指前面列举的内容,不能再理解为一般的结构助词。像下面这些例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贾谊过秦论) 3、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班固汉书?酷吏列传) 4、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司马光资治通鉴) 5、齐明、周最、陈轸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6、郯子(苌虹、师襄等)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7、吾不能不为匈奴冒顿、 突厥颉利之徒悲也。(梁启超正统论) 8、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司马浅史记?孔子世家) 9、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陈寿三国志) 10、吴起、孙膑、带佗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 11、至于王、谢之族,希、瘐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孙过庭书谱序) 12、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刘向说苑) 1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韩愈师说 以上例句中的“之”,因为后面跟着“属、徒、伦、类”等词,所以都要译为“这些”或“那些”。再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中的“之”,后面 的“属”是“类”的意思,前面的“忠”是指代庄公说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些尽心尽意、尽力为人民的事情,因此,“之”应该是复指代词,代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