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件(33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件(33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件(33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件(33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件(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回顾 问题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第七单元第1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在的经验教训 课前预习点评 1 探究题部分 存在审题不清 问题挖掘不到位 点不全 历史的语言运用不准确 2 习题部分 选择题1 3有1 3同学做错 可见基础知识预习不到位 还需要课下及时巩固 材料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思考 1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点呢 课堂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实行公有制 实行计划经济 取消商品贸易 材料二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征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 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 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 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后来 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 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 直接过渡 的思想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2 依据材料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有哪些 课堂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巩固苏维埃政权 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材料三 3 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课堂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民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破坏农村生产力 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列宁说 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前进两步 应该怎么走 材料一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我们必须迁就农民 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1 为此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结合这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思考它是如何实现其目的 课堂探究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施固定粮食税后 农民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出售 可以用于换取工业用品 以改善自己生活 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材料二1921年 新经济政策通过后 一位俄共元老甚至对列宁说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1921年8月 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 他在遗嘱中写到 看 莫斯科忍受饥饿 从前整洁美丽 而现在是买卖投机 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 背叛了马克思主义 是严重的倒退 他们想不通 2 你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后退吗 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提示 从马克思理论 新经济政策背景 内容 影响多角度思考 课堂探究 新经济政策 是后退观点 从理论看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 当时俄国生产力水平很落后 就需要 后退 从背景看 战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极大的威胁了苏维埃政权 必须 后退 从效果看 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后退 是必要的 从内容看 退到俄国的实际生产力水平上 退到国情上 后退是为了进一步发展 不是后退观点 新经济政策 公有制性质没变 变得是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 材料三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 恰恰相反 我们深信 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列宁 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他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课堂探究 新经济政策 从国情出发 继承发展 贡献 在生产力落后的俄国一个国家单独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找到了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也许纯属巧合 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 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 而他的继任者 斯大林 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 钢 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 列宁时代 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 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 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大国崛起 风云新途 解说词 斯大林体制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1 实行单一的所有制2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3 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4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特点 加速 再加速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到1940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用不到20年的时间 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 计划 方式 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一时间 计划 成了最时髦的词 苏联 一五 计划之后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 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 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 人均粮食产量 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平等 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光芒背后的思考 在世界历史上 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 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 所有的生产 运输 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 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 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据统计 1932年 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 苏联三个大型联合钢铁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聂伯河水电站等著名建设项目都是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完成的 1929 1931年 苏联派遣大量人员出国考察 实习和留学 订购大量外国技术书刊 聘请大量的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 萨顿 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 1930 1945 思考 再思考 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 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 这就是愚蠢之至 斯大林 思考 再思考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知识升华 判断某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是否符合国情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学有所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 要从国情出发 要从生产力出发 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三十五1 13题 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 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就是 活跃商业 小企业 资本主义 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或者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 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 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当堂训练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极其浪费 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 当堂训练 1921年春 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 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 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 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的口号 这表明 a 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 农民阶级愚昧落后 思想觉悟不高c 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当堂训练 d 当堂训练 1924年 苏联的 消息报 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 外交人民文员会的办公室外 西方外交官们为第一个入内而挤成一团 手里都举着一份承认苏联的文件 在不远的街角处 身着星条旗衬衫的山姆大叔探头探脑地向这边望着 该漫画揭示了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 苏联政权巩固c 苏联建成了工业国d 苏联渡过经济危机 b 1922年 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 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 结果应是a 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 他被处以罚款c 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 行为合法 没有人干预 当堂训练 我们国家 苏联 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 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 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以工业化为主导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 当堂训练 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 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 而当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 主要是因为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当堂训练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 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改变了间接过渡 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多种所有制并存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与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体制 当堂训练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讨论 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