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oc_第1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oc_第2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oc_第3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oc_第4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摘要 课外作业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目前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业重现成、多巩固,以书面作业和结论性评价为主。为此,笔者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作业现状作了调查分析,并在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力求课外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课外作业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如何在学生的作业领域落实新课标精神,渗透新课程理念,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实、急需研究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现状透视: 1、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使课外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人对我校低年级19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能独立完成 基本能独立完成 需要家长辅助完成 依赖家长陪同完成 人数 23人 42人 91人 34人 比例 12% 22% 48%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作业形式,利用语文课外作业来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仍然是广大教师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样对我镇低年级32个班级的语文课外作业调查如下: 作 业 形 式 每 天 经 常 有 时 从来不 语文练习册等辅导资料 23% 62% 15% 0% 生字词抄写、默写 45% 48% 7% 0% 词语辨析、组词、造句等 21% 38% 38% 3% 写日记(写话) 3% 19% 41% 37% 课文(诗文)背诵、抄写 32% 48% 20% 0% 画画、手工制作等 0% 3% 47% 50% 看书报、听广播、网上阅读等 6% 34% 54% 6% 课外阅读积累性作业 3% 46% 48% 3% 养殖(种植)观察 0% 3% 34% 63% 专题调查访问 0% 0% 25% 75%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学生语文课外作业合作、兴趣、时间等方面作了统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做了了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语文课外作业在“质”的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 (1)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课外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课外作业。 (2)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语文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音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3)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据本人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级,在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有时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业,教师仍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4)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课外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5)局限本学科多,联系跨学科少。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不考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语文课外作业不能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体。 (6)结论评价多,自我评价少。在我们现在的作业评价中,作业的评价是结论性的,作业由教师批改,一个“钩叉”、一个分数或等级,批改作业成了教师的“机械体力劳动”,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作业少,对学生自我评价、反省、体验成功的评价方法少,缺少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 我们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虽然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存在许多问题。因为课外作业的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多数学生对作业存有“任务”观点,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课外作业。 2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都作了较为新颖、具体的阐释和规定。但是,对于作业活动却没有提及。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对语文课外作业也进行一番改革。对我们现在的作业形式、内容、评价进行全息透视和深刻反思,建构语文课外作业的全新概念,并赋予作业全新的丰富内涵,让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例剖析 自从我校在家庭作业方面作了改革之后,涌现出大量个性化的、实践性强的作业。以下是我校一位一年级老师为学生设计的一份语文家庭作业。 评价办法:写出15个以上带“花”的词,得五颗星;小组交流时,说出15个词以上的,得五颗星;双评均得五颗星的,评为“识词明星”。完成作业形式新颖别致者被评为“识字特长生”。 老师布置这则课外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掌握生字“花”,一般巩固生字的方法就是抄上几遍,或者是组几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而这则作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有: 1、和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完成作业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2、不强求书面作业,画画、写词、剪纸什么形式都可以,小朋友非常喜欢。 3、“识词明星”和“识字特长生”这一称号对小朋友很有诱惑力。 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高质量的、令人欣喜的作业。在此简单罗列几例: 有按花的部位分的:花枝、花蕊、花朵、花瓣、花蕾、花粉等; 有按花的大小多少分的:花苗、小花、大花、一朵花、一束花、花丛等; 有按花种植的位置分的:花盆、花圃、花坛、花园、花瓶等; 有按与花相关的动作分的:插花、种花、卖花、买花、赏花等; 有按花的种类分的:桃花、杏花、梨花、菜花、梅花、荷花等。 作业带回学校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在小组中交流,形式多样。先说自己的,再欣赏别人的。在整个作业的过程中,小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了解了许多自然常识,在动手制作、绘画、剪贴中激发了兴趣,与家人、同学、老师、大自然作了充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那份愉悦的心情,会让小朋友深深地喜欢上语文课外作业,喜欢上语文学习。 三、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初步尝试 一则看似简单的低段作业设计,把它放在新课标的天平上一称,立刻显现出了它的份量,引发了笔者极大的思考。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都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一)优化作业设计 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真正体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 就是将过去单一的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水乡歌一文时,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篇散文所描写的水乡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写出了童趣盎然的儿童诗,还有的自己录制了古筝的乐曲给课文配乐等等,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又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有的画了一张表格,把两种不同的小兔区别得一清二楚;有的用童趣盎然的儿童画一目了然地展示了两种小兔的不同特点。有的学生给小灰兔写信,安慰他,并讲道理给他听;有的把龟兔赛跑里的小兔和小灰兔比较,肯定小灰兔的进步。再如教学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情境式的文章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无疑比枯燥的朗读背诵有趣得多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开心,老师自豪,家长也啧啧称道,不亦乐乎! 这样的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科技、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2、变任务作业为自主作业,给学生自由的天空。 传统的作业多为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 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我们特地建立了“作业超市”,即在教室的墙壁上规划出一块“芳草地”,精心布置一番,作为“作业超市”的空间。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市”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每天,师生共同评选出一名最佳“设计师”(即作业设计选中率最高的学生)和一名最佳“挑战者”(即作业完成得最棒的学生)。最佳“设计师”、最佳“挑战者”优先参加“每周之星”的评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完成的作业质量更是大大提高,几乎再也找不到拖欠作业的,完完全全地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3、变封闭式的作业为开放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开放式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教学放小鸟后,让学生通过“亲眼看一看,张口问一问”等方式调查家乡的鸟儿生存和自然保护情况,把它反应给当地的村组管理人员或者学校老师。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调查访问和开放性作业的操作,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更在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每学完一课,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完识字课菜园里一课后,教师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1读一读:把儿歌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读得怎样。把你读的儿歌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2说一说:把课文中你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字和它的样子说给小朋友听。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认识哪些蔬菜、瓜果,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特点。3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有什么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还可以让学生跟爸爸妈妈到厨房去看一看,了解这些蔬菜水果各吃哪个部分,有哪些吃法,可以做出什么名字的精美菜肴。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变学科本位为整合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完这儿真好后,联系综合实践课护宝宝,可布置学生了解袋鼠、鸽子、企鹅等各种宝宝的特点,动手做一做,把一个鸡蛋带在身边做自己的小宝宝,既学会关心别人,又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 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课文内容。课后,再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另外,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做调查访问,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还可以把阅读同航模、天文、科技结合起来阅读科普文章;同饲养、参观、劳动等结合起来写参观日记。 (二)优化作业评价 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良好的评价是一针催化剂,使孩子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孩子向着好的方向努力。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势都很单一,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作业评价中,如果能更多的争取孩子们自己的力量,采用他评、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一定会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在评价形式上,变单一的“”“”“优”“良”等结论式的评价为形式多样的评价,让孩子每天在惊喜中看到自己的作业。卡通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爱的,在孩子们的作业中,我经常会给他们画上一颗星星、一个大苹果、一棵小松鼠、一个小妹妹每一次所画的卡通图案孩子都不知道,所以更充满了期待,希望今天捧一颗星星、摘一个月亮回家,或者来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当然,孩子的作业中由于粗心出现了错误,我会画一个哭脸宝宝,流下伤心的泪水,孩子们看了这个小哭脸,不用多说自然心里就有了一丝悔意和害羞,下一次无论如何也会努力换回一个笑脸回家。每当孩子得到漂亮的卡通画时,急着要把本子递给同桌同学看,炫耀着老师画得又多漂亮,同时也渴望能获得同学的好评,这一举动,又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网络,为孩子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2、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现在的孩子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也不要凶巴巴地打上一个“”。每次看见孩子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在错误下面划个横线,然后等待孩子订正之后,再把完整的“”补上。有时在作业上,我写上“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很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等评语,延迟判断,提供给孩子“再表现的机会”。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3、变被动批改为对话式评价,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在过去的作业模式中,学生写作业总是被动的,如何使学生从这种固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