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doc_第1页
第四章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doc_第2页
第四章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doc_第3页
第四章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doc_第4页
第四章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翻译应试策略与技巧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翻译应试基本技巧2了解翻译考试难点3了解语篇翻译技巧本章概述翻译测试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测试,重点考察学生的转换与输出能力。本章从各种翻译测试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翻译能力调查问卷同学们,为了了解你们的学习动机,请你参与本次调查。你的回答只反映你对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谢谢合作! 本问卷共6个题目,测验时请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句子前填Y,不相符的句子前填N。请记住在填写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去判断是否应该这样。1. 翻译测试中各种技巧可以综合使用。( )2. 翻译技巧适用于各种文体的考试内容。( )3. 翻译测试中词汇是难点。( )4. 翻译测试中冗余信息不影响信息的传递。( )5. 翻译测试中语篇衔接是难点。( )一、翻译考试常见问题的应试技巧 翻译考试中考生常见的问题可以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入手,各个击破。本节将从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角度探讨。本部分主要参考四级翻译、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特训、新编英汉翻译教程。1. 汉译英(1) 词汇在词汇方面,考生往往由于对原文理解的偏差和自身英语词汇量的不足,用含义对应的英文单词对汉语原文进行生搬硬套式的翻译,从而造成词语搭配不地道的问题,导致某种程度的误译或者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例如: 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最主要的人生哲学。 此句中的“不滞于物,不为物役”表达接近古汉语,是翻译的难点。有些考生根据字面的意思翻译为“not stop because of things and not used by things,贻笑大方。其实,这里的“物”指的是“物质”,即material;“滞”指“被束缚”,即be confined to;“役”指“奴役”,可以译为“be kept in bondage”这样一来,该表达的翻译就应该是“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material pursuits,or be kept in bondage by material things”。(2) 句子 在句子层面上,考生易出现的错误涉及对时态、语态的把握,以及对句间关系和句子结构的把握。 (1)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考生极易用错时态,或出现前后时态不一致的情况。 (2)语态错误。考生经常将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被”字句等同起来,出现了“被”就翻译成被动语态,否则就按照主动语态翻译。殊不知,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远比汉语的“被”字句广,除了表示动作的被动性之外,如果不知道动作的施行者是谁,或者不愿意点明动作的施行者,都会使用被动语态。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不知道他会不会来。 句子没有主语,所以不清楚动作的施行者是谁,译成英语时就不宜使用主动语态,而应该译为“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he will come”。(3)逻辑关系错误。对汉语句间逻辑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也是考生极易出错的地方。和英语不同,汉语句法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故汉语中使用逻辑关系词的情况比英语要少得多;而英语句法注重形合,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在汉英转换的过程中,考生有时就会由于对逻辑关系的理解有偏差而出现误译或译文逻辑混乱的情况。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我喜欢红色,他喜欢绿色。 该句中两个分句平行铺排,属于典型的汉语句式。有些考生只考虑了字面意义的对应,译为“I like red, he likes green”,忽略了英语与汉语逻辑意义上的吻合;有些考生则习惯性地将两个分句用and连接起来,而不去考虑其中具体的逻辑关系。仔细分析之下,可发现两个分句间有对比关系,所以译为“I like red,whereas he tikes green”,更好一些。(4)句子结构错误。考生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常犯的句子结构错误又可细分为句子成分错误和语序错误。汉语的句子成分相对英语而言要灵活得多。以主语为例,不仅名词和代词可以做主语,动词、形容词也可以;甚至句子中没有主语,构成所谓的“无主句”。英语的句子则必须具有完整的主谓结构,而且主语只能是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质的短语及从句等。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注意这一点,只是逐字进行翻译,那就极有可能造成误译。例如: 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 如果逐字翻译成“Offer a specified standard is difficult.”,句子的主语为动词短语offer a specified standard,显然不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因此应将主语改为动词不定式,将句子译为“To offer a specified standard is difficult”或者“It is difficult to offer a specified standard”。(3) 语篇从语篇的角度而言,考生易犯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对译文的风格把握不准上。文章的风格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有的简洁清晰,有的词藻华丽;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肃谨慎。译文要想完全反映出原文的风格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考生一定要竭尽所能地使译文接近原文的风格。2. 英译汉(1) 词汇(1)生词 英译汉过程中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于生僻词汇的理解有误。由于对于某些不熟悉单词的理解有误,导致译出的句子不符合上下文语境。(2)抽象名词 英译汉中容易出现的另一类词汇问题就是抽象名词的翻译。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因此在英语文章中常会出现大量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 抽象名词的翻译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上下文具体地确定这些抽象名词的含义。如果缺乏一定的翻译技巧和实践,要译出其具体指明的意思并非易事。例如: To forbear is at times the proof of real greatness.隐忍常常是真正的博大的证明。 此句将greatness直接照字面翻译成了“博大”,使整个句子显得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里应在“博大”之后加上表示行为、特征、状态等的范畴词,将其具体化,例如译成“博大胸怀”,译文会更顺畅,可以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2) 句子 (1)复杂长难句 在句子层次上,考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对英语复杂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句子是“竹节”式的,一个个短句之间可以不用连词,只用逗号连接起来;而英语句子是“树”式的,主干(主句)上面会有很多的分支(从句),分支上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分支。如果不能考虑到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特点,就会导致译文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以定语从句为例,就绝对不能按照汉语的习惯机械地处理成“的”,例如: Among prominent summer deaths,one recalls those of Marilyn Monroe and James Deans, whose lives seemed equally brief and complete. 此句如果翻译成“提起杰出的早逝者,人们定会回忆起生命短暂却完美无缺的玛丽莲梦露和詹姆士迪恩”,那么斜定语就显得太长了。因此,最好通过拆译,将句子处理为“提起杰出的早逝者,人们定会回忆起玛丽莲梦露和詹姆士迪恩。两人生命短暂,却完美无缺”,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翻译也是英译汉的一个难点。正如前文所说,考生经常将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被,字句等同起来,并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将一切被动语态均处理成汉语的“被”字句。其实在汉语中,也并非只有“被”才能表示动作的被动性,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使用“于”、“得”、“受”和“把”等词来表示被动。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Furthermore,the campaign itself was lavishly financed, with plenty of money for a top-flight staff, travel, and television commercials. 斜体部分如果译成为“被”字句,就是“竞选本身被慷慨资助”,显然非常怪异;如果使用“得到”来表示被动,读起来会通顺得多,即“这次竞选本身得到了慷慨资助。” (3)语序 英语句子在语序安排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先发生的事情可以先叙述,也可以后叙述,重要的信息往往出现在句末。而汉语往往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陈述,先因后果,先叙事后表态,重要的信息往往在句首得以表述。有些考生没有把握两者在语序结构上的差别,容易出现译文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情况。例如: In Europe,this desire has found fulfillment in the masterpieces of our music, art, literature and theatre. 此句中介词短语位于句末充当状语,但就内容而言它应属于句子的重要信息,因此在译成汉语时不宜按照英语的语序将其放在句末,而应该按照汉语的习惯将其提前,译为“在欧洲,这种欲望在我们的音乐、艺术、文学和戏剧杰作中寻找到了其实现形式。(3) 语篇 英译汉中的语篇问题依然在于对于原文写作风格的把握上面,例如文学作品的翻译显然和科普类文章的翻译在整体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关于对原文风格的把握,英译汉的要求要比汉译英稍高些,毕竟译入语是考生的母语汉语。考生要充分注意不同文章在遣词造句、整体布局上的特点,灵活选取合适的词语和句子。(金莉 2007:7-12)二、翻译考试中的难点1. 长句的译法 在英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翻译长句时。常常遇到的困难是句子长,头绪纷繁。要翻译好长句,首先要注意从语法上分析全句。通过语法分析,弄清长句中各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特别是要弄清楚哪个是主句,主句中哪个是主语、谓语和宾语,以及整个句子的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然后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把长句译成若干个短句,并安排好各短句之间的次序。对于长句的翻译,通常可以采用这样一些翻译方法: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法(断句法)。(1)顺译法所谓顺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前往后顺着往下译。有些英语长句所叙述的一连串动作基本上是按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次序安排的,也有些英语长句的内容是按逻辑关系安排的,这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一致,这时,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比较贴切。例如:(1)I took the young Irish setter for a walk up the road and along a frozen creek,/ (2)but it was difficult to stand or walk on the glassy surface/ (3)and the red dog slipped and slithered/ (4)and I fell twice,hard,once dropping my gun and having it slide away over the ice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长,但其脉络很清楚。根据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全句可以分成4个部分:(1)我带着我那条幼小的爱尔兰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2)在这玻璃般平滑的地面上站立或行走是很困难的。(3)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4)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都挺重的。一次,猎枪也摔掉了,在冰上滑出去老远。原文各句的表达顺序、逻辑关系与汉语完全一致,因此,可以采用顺译法进行翻译。译文如下: 我带着我那条幼小的爱尔兰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平滑的地面上站立或行走是很困难的。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都挺重的。一次,猎枪也摔掉了,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1)Trying doors as he went,swinging his club with many clever movements,turning now and then to cast his watchful eye down the peaceful street,/(2)the officer,with his stronglybuilt form and slight air of superiority, / (3)made a fine picture of a guardian of the peace 这个句子是由1个主句、1个状语从句、3个分词短语和1个介词短语组成的。“警官展现出了一幅和平卫士的优美画面”是主句,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主语是officer,谓语是made,宾语是a fine picture。主句前面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其中包含3个分词短语,表示从句谓语动词went的伴随状态。由with构成的介词短语说明主句的方式。全句共有3层意思:(1)这位警官边走边审视周围的房门,灵巧地挥动着警棍,警惕的目光不时投向寂静的街头。(2)他身材魁梧,姿态略显神气。(3)警官展现出一幅和平卫士的优美画面。原文各句的逻辑关系、表达顺序与汉语完全一致,故可采用顺译法翻译。译文如下: 这位警官边走边审视周围的房门,灵巧地挥动着警棍,警惕的目光不时投向寂静的街头。他身材魁梧,姿态略显神气,展现出一幅和平卫士的优美画面。(2) 倒译法 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样,在翻译时,就必须从后往前译,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这种翻译方法称为倒译法。请看下面的例句: (1) Although her characters were portrayed in many settings and situations,(2)they all reflected,by the often tragic outcome of their lives,her profound conviction /(3)that no human could be happy (4)if that happiness was rooted in the wretchedness of another. 这个句子是由1个主句、1个让步状语从句、1个定语从句和1个条件状语从句组成的。“她的这种深切信念全都反映在一些人生结局通常都很悲惨的人物身上”是主句,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全句共有4层意思:(1)虽然她笔下的人物出现在多种多样的背景和情节中。(2)她的这种深切信念全都反映在一些人生结局通常都很悲惨的人物身上。(3)那就没有人会有幸福。(4)如果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按照汉语的逻辑关系以及条件在前、结果在后的习惯,本句可采用倒译法进行翻译。译文如下:如果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那就没有人会有幸福。她的这种深切信念全都反映在一些人生结局通常都很悲惨的人物身上,虽然她笔下的人物出现在多种多样的背景和情节中。(1)Time goes fast /(2)for me who has a sense of beauty,/ (3)when there are pretty children in a pool and a Young Diana on the edge,to receive with wonder anything you can catch! 这个句子由1个主句、2个定语从句和1个状语从句组成。“时间是过得很快的”是主句,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全句共有3层意思:(1)时间是过得很快的。(2)如果你(我)懂得什么是美的话。(3)当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戴安娜在池边好奇地接受你所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按照汉语的表达顺序以及条件在前、结果在后的习惯,本句可采用倒译法翻译。译文如下: 当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戴安娜在池边好奇地接受你所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懂得什么叫美的话,时间是过得很快的。(3) 分译法(断句法)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句与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若依次翻译,会使译文显得松散,不容易使人获得清晰的印象。这时,可按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若干个短句,分开来叙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分译法,也叫断句法。有时,还可适当增加词语,使语意连贯。例如:While the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and on one sunshine morning in June,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on Chiswick Mall,a large。family coach,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在这个句子中,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on Chiswick Mall,a:large family coach是主句,也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整个句子由1个主句、1个状语从句(以及和该从句平行的on one介词短语)组成,但主句较长,包含了用逗号分开的2个介词短语和1个分词短语。状语从句所指的大范围时间是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它与主句所叙述的一件具体事情有关系,但并不密切,因此可单独分译成一句。主句中的介词短语(with)和分词短语(driven by)都是描述“马车”的;另一个介词短语(at)又是这个分词短语的修饰语。这3个短语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因而可从主句里分离出来,译成独立的句子。整个句子可分成3层相对独立的意思进行翻译。译文如下: 当时,本世纪才过去十多年,6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荫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驶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马肥肥的,套着雪亮的马具,车夫也很肥胖,戴着假发和三角帽子,他以4英里的时速赶车前行。 It was a bright,cold day,the ground covered with a sleet that had frozen so that it seemed as if all the bare trees。 the bushes。the cut brush and a11 the grass and the bare ground had been varnished with ice 这个句子是由1个主句、1个独立主格结构、1个定语从句和2个状语从句组成的。It was a bright,cold day是主句,the ground covered with a sleet为独立主格结构,补充说明具体情况。a sleet后面跟有由that引起的定语从句,内含由so that引起的状语从句,表示结果。as if引起的从句在这个结果状语从句中充当表语,表示状态。该句结构比较复杂,句子也较长。若按原句的结构和句式译成汉语,译文会显得生硬、别扭。因此,可采用分译法,把较长的句子译成若干个短句。全句根据内容可分为4个层次进行翻译。译文如下: 那天,天气晴冷,地面覆盖着一层结成了冰的冻雨,所有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吹下的树枝,所有的草地和空地都不见了,像用冰装饰过似的。2. 从句的译法 英语中,主从复合句比比皆是。主句和从句之间多用连词连接,表明主句和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英语中的从句可分为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这些从句在汉语中没有对等的句式。一般来说,英语中的名词从句常常要译成汉语的名词词组,状语从句应译成汉语的介词或副词词组,定语从句应译成汉语中作定语的词组、独立的分句,或融合成主句的一部分。有时,我们需要将松散的英语复合句译成汉语的紧缩复合句,使语言更简练,更符合汉语的习惯。下面就分类讨论一下英语中各种从句的翻译方法。(1) 名词从句 名词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等。翻译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从句译成汉语的名词词组,或按原文顺序翻译。请看下列例句: 1.Whatever he saw and heard in the factory surprised him greatly他在工厂的所见所闻使他大为吃惊。(主语从句译成汉语的名词词组,仍按原文顺序翻译。) 2.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whether he attends the meeting or not他参不参加会议没有多大关系。(将主语从句在译文中提前。) 3.She told her mother that she would go into hospital for a minor operation the next day她告诉母亲,她第二天得去医院动个小手术。(由that,what,how等引起的宾语从句译成汉语时一般不需要改变其在原文中的顺序,故本句仍按原文顺序翻译。) 4.Can you hear what I say? 你听得见我讲的话吗?(宾语从句译成名词词组。) 5.What 1 want to know is how you managed to finish the paper in such a short time我想知道的是你怎样设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写完了这篇文章。(主语从句译成名词词组,表语从句仍按原文顺序翻译。) 6.I ha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would be unwise to accept his proposal我已得出结论:接受他的建议是不明智的。(同位语从句前用冒号,仍按原文顺序翻译。) 7.There were indications that the man has come down in the world有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人已经家道败落。(同位语从句译成宾语,仍按原文顺序翻译。) 8.It did not alter the fact that her son had died in the war她的儿子已经阵亡,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同位语从句在翻译时提前。)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英语名词从句的翻译,有时可译成名词词组,有时可译成句子。在多数情况下,可按原文顺序进行翻译,但有时也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名词从句提前。进行翻译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2) 定语从句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主要包括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它们在句中起修饰和限制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定语从句和主句之间还存在着状语关系,这就要求在翻译时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加以辨别。在翻译定语从句时,可以用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等等,把定语从句译成汉语中作定语的词组、独立分句,或融合成主句的一部分。请看下面的实例: 1.This is the present that she has been longing for这就是她盼望已久的礼物。(用前置法,将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汉语中作定语的词组,放在被修饰词之前,从而将复合句译成汉语的单句。)2.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she will see her own mother她见到母亲的那一天是会到来的。(采用前置法,将表示时间的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汉语中作定语的词组。)3.It happened in one of those picturesque taverns that cater to tourists and where English is spoken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小客店里,那里供应旅游者膳食,而且服务员会讲英语。(采用后置法。本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句子也较长,因此,将原句中的两个限制性定语从句分别后置,译成并列分句。)4.There is a man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楼下有人要见你。(采用融合法,将原句中的主语和定语融合在一起,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5.The old lady,who was sad and disappointed,tore the cheque into little bits这个既伤心又失望的老太太将支票撕得粉碎。(采用前置法,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汉语中作定语的词组。)6.After dinner,they resumed their discussion,which continued well into the night晚饭后,他们继续进行讨论,一直讨论到深夜。(采用后置法。)7.School programs will be much more responsive to what the child is capable of thinking,which will minimize overchallenge and underchallenge学校的课程将更加适合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减少课程过难或过易的现象。(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汉语的结果分句。)8.They would become an illiterate generation who spent most of their time watching TV如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上,他们就会成为一代文盲。(将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汉语的条件分句。) (3) 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包括时间、原因、条件、让步、地点和目的等从句。在翻译时,往往可以将这类从句译为汉语的介词或副词词组,或译成各种分句。请看下列例句: 1.While she spoke,tears were running down她说话时,泪水直流。(译成相应的表示时间的状语。) 2.While in Europe on vacationthe twins roamed the countryside on their bikes这对孪生兄弟在欧洲度假时骑着自行车在乡间漫游。(省略的状语从句译成汉语的介词短语。) 3.She was late because the traffic was too heavy因为交通太拥挤,她迟到了。(将原因状语从句译成表示原因的分句。本句原文中原因状语从句后置,在译文中前置。) 4.If you cant get outside,bicycling can be done indoors on a stationary bicycle,and you can do your jogging in place or on a treadmill如果你无法到户外活动,可以在室内脚踏健身车锻炼,你也可以原地或在跑步机上慢跑。(条件状语从句译成表示条件的分句。) 5.Although seriously wounded,he flatly refused to quit the battle line他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省略的让步状语从句译成汉语的并列句,从属连词although省略不译。) 6.He posted the letter early in the morning so that she could receive it in the afternoon为了让她下午能收到信,他一大早就把信发了出去。(将目的状语从句译成表示目的的分句,原文中后置的目的状语从句在译文中前置。) 7.As she worked,Mother softly sang a song she had learned as a child妈妈一边工作,一边轻声唱着孩提时代学会的一首歌。(将由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译成汉语的并列关联结构“一边一边”。) 8.He slipped out before the lecture started讲座还没有开始,他就溜了出去。(将由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从句在原句中后置,而在译文中则前置。) 3. 分句译法 英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一个句子可以表达很多内容;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比较松散,以小分句出现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常常需要用分句法来处理一些句子。 所谓分句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文中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我们可以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词组或一个简单句译为汉语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从而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请看下列例句: 1.They,not surprisingly,did not respond at a11. 他们根本没有答复,这是不足为奇的。(将原文中的副词译成一个句子。) 2.The boy spoke to his father with understandable pride这个小男孩和他父亲说话时很自豪,这是可以理解的。(将原文中的形容词译成一个句子。) 3.The thought of his returning to strong s house filled him with fear他还得去一趟斯特朗家,想到这事,他感到万分恐慌。(将原文中的名词译成一个句子。) 4.She stood by the window,staring at the street她倚窗而立,眼睛凝视着街道。(将原文中的现在分词短语译成一个句子。) 5.The postman turned round the corner on his bicycle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绕过拐角。(将原文中的介词短语译成一个句子。) 采用分句译法,可以使译文简洁、明了,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果一味按照英文原句的结构硬译、死译,那么译文便会显得别扭、生硬,而且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分句译法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翻译技巧。4. 重复译法 在进行翻译时,有时为了明确词义、强调重点或使句子生动,往往需要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加以重复翻译。事实上,重复译法也是一种增词法,只不过所增加的词是上文刚刚出现过的词。请看下列例句: 1.They began t。study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enemy他们开始研究敌情,分析敌情。(重复作宾语的名词,以达到明确的目的。), 2.This is your faultbut not mine这是依的过错,而不是我的过错。(重复作表语的名词。) 3.You will learn more lessons out of yourself than out of many other people,你从自己身上得到的教训,会比从许多其他人身上得到的教训还多。(重复介词短语前所省略的名词。英语中常重复使用介词,而将第2个、第3个等介词前的名词省略,但翻译时则往往要重复这一名词。) 4.But that Christmas,which my father had planned so carefully,was it the best or the worst I ever knew?可是,那个圣诞节,我父亲如此精心安排的那个圣诞节,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好的一次还是最糟的一次圣诞节呢? (重复作先行词的名词。英语中,定语从句常用关系词引导,它一方面代表定语从句所修饰的那个先行词,另一方面在从句中担任某一个成分。汉语中没有关系词,因而往往需要重复这个作先行词的名词。)5.Water can be decomposed by energy,a current of electricity水可由能量来分解,所谓能量,也就是电流。(重复同位语前的先行词。)6.The professor knows both English and Japanese这位教授既懂英语,又懂日语。(重复动词。)7.We talked of ourselves,0f our prospects,of the journey,of the weather,of each other一of everything but host and hostess我们谈到自己,谈到前途,谈到旅程,谈到天气,谈到彼此的情况谈到一切,只是不谈我们的男女主人。(重复动词。英语句子中的动词后有介词时,在第2次、第3次往往只用介词而省略动词,但在译文中则往往要重复动词,以代替英语中重复的介词。)8.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despised it in others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重复代词。) 9.Whoever spits in a public place will be fined谁在公共场所吐痰,谁就应被罚款。(重复关系代词。英语中,强势关系代词或强势关系副词,如whoever,whenever,wherever,whatever,whichever等,在翻译时往往应使用重复译法。) 10.After class,some played football and others played volleyball下课后,踢足球的踢足球去了,打排球的打排球去了。(或:下课后,有的人踢足球去了,有的人打排球去了。)(重复不定代词。英语中用someand others 连起的句子,译成汉语时主语往往用谓语重复形式的“的”字结构,或可译成“有的,有的”句式。) 11.He was proficient both as a flyer and as a navigator他既精于飞行,又善于导航。(用“精于”、“善于”两个不同的词重复同一个内容proficient。有时英语原文没有重复,但在翻译时可采用一种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的重复手段。) 12.I said,“If I cant have a pony,give me nothingnothing”我说,“得不到小马,就什么也别给我,什么也别给我。”(重复原文中的重复词nothing。英语原文中有词的重复,翻译时有时可以保持同样的词的重复,以得到强调的效果。) 13.They had to stand there in the heat,watching me go in,come out,come out,go in and never saying anything他们在那大热天里站着,一言不发,眼巴巴地看着我进去出来,出来进去。(重复原文中的重复词语。) 14.Only my stocking was empty只有我的袜子空空如也。(用4字词组翻译empty,增强修辞效果。) 1 5.The old lady was delighted to receive a present from her daughter收到女儿的礼物,老太太真是喜出望外。(运用4字成语,使译文显得生动活泼。)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恰当地运用重复法,可以使译文大为增色。而要熟练地运用重复法,则需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有人说,如果说英语水平决定着译文的正误,那么汉语水平则决定着译文的优劣。因此,平时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也不应放松汉语水平的提高,从而熟练、恰当地运用重复法,提高译文的质量。三、语篇翻译技巧1. 论述文体的翻译 论述文(Exposition)一般指社会科学的论著、研究报告、文献资料及报刊的社论和评论等,其功能在于解释、说明、阐明或陈述事实。因此,论述文体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论著,也适用于报刊政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及社会问题)等专论。(1) 论述文体的特点 论述文在用词方面的特点是规范、严谨。规范是指语句合乎语法规则,而严谨则是指语言逻辑性强。论述文中一般不会出现不合语法、不合逻辑或非约定俗成的语句,除非出于作者的故意安排。由于传统的影响,更因为其特定的社会交流职能,论述文用词的语域与其他文体不大相同。 论述文旨在解析思想、阐述论点、辨明事理、进行论争等,因而文章不仅内容比较复杂,句子结构也比较复杂。作者在阐明观点时总是力求周密、深入,避免疏漏,所以文章的逻辑性往往也比较强。论述文的措辞一般比较讲究,重修辞、重发展层次、重谋篇布局,因为论述文的功能是“解释”,而不是“感召”。当代英语论述文强调论证的客观性,倡导在论证事理中排除感情因素,即重“理”而不重“情”。(2) 论述文体的翻译 由于论述文多用抽象、概括的词语,正确理解词义就成了翻译论述文的关键。译者必须正确判断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还要注意汉语措词的准确性。论述文重逻辑论证。因此在翻译这类文章时必须反复通读原文,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脉络,弄清作者的每个论点和每一个论证环节,理清文章的逻辑推理层次。也就是说,必须在完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动手翻译,切不可急于求成。此外,翻译英语论述文时还应注意译文与原文在用词倾向、风格、体式上要大体吻合。一般说来,汉语论述文也要求行文端庄,所以翻译时要注意词语的语域,避免使用俚语和方言词语,以免使译文显得太俗气。(3) 论述文体译例 Choose ptimism By Rich DeVosIf you expect something to turn out badly,it probably will2 Pessimism is seldom disappointed3 But the same。principle also works in reverseIf you expect good things to happen,they usually do! There seems to be a natural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 and SUCCESS4Optimism and pessimism are both powerful forces,and each of us must choose which we want to shape our outlook and our expectations5 There is enough good and bad in everyones lifeample sorrow and happiness,sufficient joy and painto find a rational basis for either optimism or pessimism6 We can choose to laugh or cry,bless or curseIts our decision:From which perspective do we want to view life? Will we look up in hope or down m despair?7I believe in the upward lookI choose to highlight the positive and slip right over the negative8I am an optimist by choice as much as by nature9 Sure,I know that sorrow exists. I am in my 70s nowand Ive lived through more than one crisisBut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I find that the good in life far outweighs the bad10 An optimistic attitude is not a luxury;its a necessityThe way you look at life will determine how you feel how you performand how well you will get along with other people11 Conversely,negative thoughts,attitudes,and expectations feed on themselves,they become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12 Pessimism creates a dismal place where no one wants to live13Years ago。I drove into a service station to get some gas. It was a beautiful day,and 1 was feeling greatAs 1 walked into the station to pay for the gas,the attendant said to me,“How do you feel?” That seem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