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融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doc_第1页
读思融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doc_第2页
读思融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doc_第3页
读思融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思融合 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榕欣小学 毛春香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巧读,使他们掌握读书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仅供餐用;授之以渔,则事终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呢?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语。一课或一段文章,不能平平淡淡地读过去,而是要抓住重点词语,既体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诵读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三段,写出漓江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和内心的感受。以前,在教学中总是详细分析,以讲代读,效果并不佳。现在改讲为读,在诵读中抓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表现漓江的山的特点的词语,用舒缓的语气适当重读,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仿佛被带到了漓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 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时,注意琢磨诵读语气,体会人物感情。一般语文课离不开读,对对话为主的段落更要多读。先让学生自己悉心诵读,从提示语和对话内容上去体会人物感情,琢磨诵读语气。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致很高。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对父亲的神情严肃,“我”的迷惑不解以及母亲的一句做人名言,都有比较具体真切的体会。有个学生读父亲的神情严肃一段文字时,语气低沉、稳重、缓慢,较好地表现了父亲的思想感情,这说明学生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三、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能读有所疑。“读书贵有疑,解难须自悟”说的就是要读有所疑才能读有所得,从而让学生在“生疑-析疑-释疑”中突破难点,深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我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敢决定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兴趣很浓,立即钻研课文阅读分析,积极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此时教师用点拨的方法把讨论引向深入,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通过点拨,使学生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这样,读、疑、思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了读的释疑功能,长此坚持下去,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敢问,这是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一切学问都始于疑问。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导学生质疑。使之会问、爱问。在教学五彩池时,我巧妙地引疑:“是啊,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呢?其中的奥妙教师也不知道。”于是一下子把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紧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质疑。有的同学提出:“折光镜是什么?”“课文中的石笋是不是折光镜?”有的问:“池水的颜色跟折光镜有什么关系?它又是怎么折光的?”大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争先恐后地进行了解答。这样的过程使发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四、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能疑有所解。要使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善提问题,不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思路,而且要培养学生养成相互配套的好习惯。让学生养成提问意识,更要让学生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他的思维过程分为五个步骤:脑子出现问题。动笔操作。对不懂的问题标上记号,如可用“-”划上,后面再打个“?”。也可以分类写质疑卡。思考自己提的问题:想自己能不能解决?展示思维过程:把自己提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是怎样解决的?用语言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已经解决的,擦掉记号。如没解决,上交到小组,或集体讨论,或请教同学、老师。如果学生每提出问题,在脑子中都能展示这样的思维过程,那么比较简单的问题一般通过思考,查阅资料便能解决,而剩下来的便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难度较大,水平较高的问题,这样便能解决学生提问乱、散,水平不高的弊病了。当然这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下子学生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和培养。五、 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会想象。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想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为感受理解奠定基础。如读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样通过想象、理解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感人。还可以引导学生无中想有。有些文章“言虽穷而意无穷”。学生在阅读后思维不能随言尽而终止,依然要顺着文中的内容去想。只有通过学生去想,进行发散思维,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是“说着向小羊身上扑去。”文章在高潮处戛然停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可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羊就甘心让恶狼吃掉吗?”“小羊的结局会如何?”促使学生调动过去的阅读经验,创造性地说出小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或逃脱、或遭不幸、或战胜恶狼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了训练,而且思维得到了发展,进行了再造想象。六、 训练学生默读深思,掌握作者思路。 朗读重表情,默读重理解。学生从口读到默读沉思,反映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开始对默读很不习惯,一读就出声,因此要耐心训练,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在默读前,教师可以出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到领会作者思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就学求学生带着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来默读,边读边想边动笔画出重点的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长此坚持下学,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理解,自读自悟,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会提高的。略读课和独立阅读课文,一般都可采用这种方法。七、 扩大阅读量,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途径。课外阅读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介绍课文当时的时代背景时,还有些同学纷纷举手发言。我在课外书中还知道了不少鲁迅先生的生平、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