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绝句(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1)诗中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的心情。(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答:_。(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客愁 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1)(3)题中吕 卖花声 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该曲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 文章怎样“怀古伤今,慨叹民苦”的?先用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鸟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为何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呢?这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_的典故反映_的历史。(2)诗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_,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_。(3)整个作品在_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哀,“长叹”中包含着_的复杂感情。(11.虞姬自刎 楚汉相争 12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 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 13.叙述史实 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思考问题:1、开头描写与蜀道难中的描写有什么不同?2、这里说送友人,但文中对蜀道上的景色描写得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3、尾联运用典故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和对作家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赏析: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意思是:听说蜀道崎岖险阻,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仿佛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不但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 ,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 ,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 ”,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富,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 ,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表现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另一方面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 ,“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如在眼前。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是在告诫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劝诫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意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巧,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怡人,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突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正如清人赵翼对李白五律的评价 :“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 ;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 ,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 (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觉。)(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注释:南徐,古洲名。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1) 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答:登楼北望,看到的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金人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第一点扣塞草连天答,第二点扣何处是神州答,第三点扣又见新秋中的“又”字来答)(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答: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和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提示:扣住“唯有”来答)9.阅读下面的唐诗,对其表达技巧或思想内容进行赏析。(任选其一)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秋词是作者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期间写的。春朝:春天的早晨。排云:凌云。排,冲破。碧霄:碧蓝的天空。表达技巧:(开头两句,正反对照鲜明。三四两句,诗人抓住秋天晴空的特点,并用一鹤冲天加以渲染,突出一幅天高气爽的开阔图景;而诗人油然而生的诗情,也随同排云而上的白鹤直到碧霄。)思想内容:(悲秋几乎是古代诗文的传统题材。本篇首句对古人逢秋多寂寥的这种普遍现象进行了概括。次句反其意,说自己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全诗见不到对秋的一丝伤感,而是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失意时仍然不愿随波逐流的操守。)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台 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赏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暮 江 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译文: 米粒似的杨花飘落下来,仿佛在乡村小路上铺了一层白毡,像一叠叠铜钱船的荷花,点缀着碧绿的小溪。竹笋丛中的小野鸡旁若无人地溜达着,而沙洲上的小鸭子正倚在鸭妈妈的怀里安睡。 题解: 飘飞的杨花,流淌的小溪,悠闲地溜达的小野鸭,傍母而眠的凫雏,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迷恋的美景啊。思考:(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1)。作者选取初夏的杨花和荷花,还有小鸟在笋根旁在沙滩上的情景。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2)“点”是点缀的意思,“叠”是重重叠叠的意思。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答:(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对这首唐诗的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有人认为是一句“闲笔”,有人却认为是“极为关键的一句”,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诗予以赏析。答:(我认为,此句是“极为关键的一句”,结合全诗看,这句虽淡淡写来,却极为重要,是全诗的关键。它不仅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而且托出尽日看雨之人,其无聊情状可想见。诗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鸣莺、蔷薇,尤其是相对戏水的鸳鸯。此句有空灵含蓄之妙。)13.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1)(2)题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取欲抑先扬的手法。)(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14.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2)题江 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知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有撷取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_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幽静 经过漂泊后 自然质朴清新)(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不必强求一致,能陈述理由即可。)1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2)题。清 平 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抒发了诗人寻觅春天的迫切心情。)(2)说说本词在构思上有哪两点新奇之处。(拟人手法 想象新奇)16.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鹿 柴 韦庄 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1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行业共享出行服务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行业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前景报告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高新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聘用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品车物流仓储安全培训课件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第二批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经营合作协议5篇
- 南宁市2025广西南宁兴宁区农业农村局招聘1名编制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光明区2025年4月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选聘特级特聘一般特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海市2025年浙江台州临海市纪委市监委下属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中国高纯铝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室内装修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
-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件
- 2025辽宁交投集团所属运营公司招聘3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广西福泰印染有限公司年产全棉针织面料3.6万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我国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建议浅析》10000字(论文)】
- 民航招飞面试常见的面试问题及答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