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题_(2).doc_第1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_(2).doc_第2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_(2).doc_第3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_(2).doc_第4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_(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昊教育宿州市2014届高三试题精选历史-必修2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2史记中记载:在齐国,有人利用当时地位卑贱的“奴虏”,“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 这表明 A“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突破 B经商逐利成为社会主流新风尚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D手工业生产主要控制在官府手中3下表是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1893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A战国西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率的提高 B唐朝城市化率的上升是因为“草市”的大量出现 C南宋时期我国城市化率最高是由于商业的空前繁荣 D清朝时期城市化率的急剧下降是闭关锁国政策所致4 郑和舰队是当时明朝惟一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李约瑟博士曾这 样形容道:“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 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而明朝后期以后即不复存 在,其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B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 C中国社会制度的衰落 D西方殖民势力的阻挠5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 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 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 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C. 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D. 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 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C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7“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 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 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8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 下表反映了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 代日本纱印度纱19185 19194708913925119195 1920434177138906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10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 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 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11.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时 间1840 -18951895 -19111911 -19271927 -19371937 -19451945 -1949国 家英 国英 国日 本美 国美 国美 国总 额(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占列强对华投资比重825%281%442%373%755%681% A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 B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英国对华投资远远超出日本和美国 D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主导地位12大公报撰文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 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13“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 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 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 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14右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15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 改变了经营方式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6右图是1984年国家 决定开放的14个沿 海港口城市,其主 要影响是A. 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D.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17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18下面是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B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C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D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19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20下表是1843年英国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该表这反映了地区地名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村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斯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A工业区人员尤其是工人平均寿命低 B农村地区受剥削的程度低 C在英国,商人也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D死亡的平均年龄与职业并无太大联系21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千吨),从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年份英国德国数量指数数量指数 18617765710013957100 19131890742441870001340 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英国早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 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A B C D22“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C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319世纪末期,美国垄断资本的发展造成美国产业的恶性竞争、政治腐败、贫富差距等严重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西奥多罗斯福进行改革,在1903年解散北方证券公司,并在当年成立商业劳务部核查公司财务和情报,为反托拉斯(一种垄断形式)起诉提供材料,还拨款50万美元作为反托拉斯经费。这反映了当时 A垄断组织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B目的是为了整顿经济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旨在全力打击垄断组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24.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5. 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这表明德国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B.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 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26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27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边漫画,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28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 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 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29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右图看这些改革经济对苏联建设的影响是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A. 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B. 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 C. 根本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D. 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30.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31. 1945年l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l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l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A.恢复日本的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的工具B.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经济竞争c.帮助日本发展生产,供应朝鲜战争所需军事物资D.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32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 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 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 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A B C D33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其反映出A. 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 B.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欧盟和日本的巨大挑战C. 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D.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4.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 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D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2、 非选择题(共2小题,35题23分,36题26分计49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5(23分)德国的西门子与中国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872年。如今,中国作为西门子的重要战略市场,西门子的足迹已经遍布了中国在中国建立起45家运营公司和众多办事处,拥有员工30,000多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 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 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 力,成为中国发点行业的先驱。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 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 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 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Jebsen &Co)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 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 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 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主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 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 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指出,西门子公司向中国出口产品的特点。(4分) (2)从19世纪70代至20世纪初,西门子向中国拓展业务形成了第一次高潮,20世纪 80年代至今,又形成了一次高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业务高潮出现的历史背 景。(16分) (3)从近现代西门子公司对中国扩展业务的相关史实中,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注意些什么 才能使中国实现更科学的发展?(3分) 36.(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内的重大举措时间具体内容1944年7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1945年底华盛顿成立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7年美国倡导和筹组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的禁运19481951年美国向西欧16国提供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90%为赠与,10%是贷款)1949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复兴基金”名义向日本提供23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1949年11月美国操纵英、法、意等15个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195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对亚非拉独立国家好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计划)正式生效。 根据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第1013页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美国日本欧共体197119752.24.32.9197619803.45.03.0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美国日本英法德等国194856.41.619197038.79.525.6 根据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第14页内容整理 材料三 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 问题。 普通经济学区域经济集团化,来源:价值中国网 (1)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战后美国是通过哪些措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 其实质意图何在?(10分) (2)归纳材料二中两张表格所反映出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世界经 济格局的变动。(8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发展中呈现哪些新特征?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材料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这一问题的理解。(8分)参 考 答 案1、 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CCBADDCB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DBBCDCACBB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ACBCABADA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5题23分,36题26分计49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5.(1)特点:与中国的业务联系历史悠久;出口产品都是先进的工业品;在时间上显示出 阶段性;出口产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