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福清市江镜玉桂小学 郭英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想象、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1、让学生搜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贡献的相关资料。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周恩来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时的中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出“中华不振”并板书。)3、“中华不振”深深震撼着少年周恩来的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进租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本课的核心内容,直截了当,直插心脏。】二、紧扣“中华不振”,研读感悟。(一)、自由读课文78两个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二)、汇报交流:1、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对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1)、引导学生抓住“哭诉”一词体会妇女的不幸、悲伤和可怜。A、对于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B、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不但得不到伸冤,反而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她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C、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她鸣不平。(师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2)、引导学生抓“得意洋洋”一词体会洋人的可恨。A、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读。B、补充材料,丰富感知。师:洋人轧死了人,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洋人才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横行霸道。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请看(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小结: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旧中国的土地上上演着,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3)、引导学生抓“训斥”一词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恶。A、想象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个不幸的妇女?B、好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巡警。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4)、引导学生抓“紧握”一词体会围观的中国人的无奈与愤怒。A、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B、这一拳砸出去了吗?为什么呢?(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C、是呀,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人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他们能做的也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是一种无奈,女生读。这更是一种悲哀,男生读。(5)、扣“大不相同”,体会“中华不振”:A、学生谈感受B、图片对比,体会“中华不振”。C、激情引读。师:在旧中国的地地上,同一片蓝天,竞有着两处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别处的街道破烂不堪,冷冷清清,这里却是 别处的大街上行走的大多数是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的中国人,而这里大多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三)、回归整体画面(配乐引读7、8自然段)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租界里的一条条街道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人群中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中国巡警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国人(四)、看着这样的一幅幅画面,此时你最想做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对这个点的感悟,紧紧贯穿以读为本的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这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反复朗读,展开想象,洞察内心情感,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思考;并通过补充资料、图片展示、语言渲染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文字背后所透射出的“中华不振”这一现实,从而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1、走进内心,体会情感。师:看得出同学们个个都义愤填膺,但是处在当时的社会,在租界内能这样做吗?为什么?同样,在场的周恩来也是敢怒不敢言,但这一个个画面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从租界回来后,他经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小结:这一幅幅画面深深刺痛了你、我,也深深刺痛了少年周恩来,他在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才能振兴中华,不让中国人民再受欺凌?只有十二岁的我能做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体会志向之坚定、可贵和远大。】2、回扣课题,激情引读。师:对,要想不受外国人的欺侮,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大。所以在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这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让我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意图:回扣课题,激情引读,引领学生在一唱三叹、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铭记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并将这9个字牢牢地镌刻在自己的心中。】四、拓展延伸,学文明志。过渡:从此,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荣辱,成了周恩来学习的动力。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引读临别赠言和抒发救国抱负的诗篇。2、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周恩来勤奋苦学的资料)师: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周总理,从这个伟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的收获。【设计意图:本文描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单元目标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长的故事,因此,文章最主要的任务应是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志向与开阔的胸怀。尽管课中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感受“中华不振”,但感受的最终结果是体会周恩来心系祖国的情感。此处安排课堂练笔,是让学生在走进文本故事之后,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3、齐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师:听你们的肺腑之言,老师真的很感动。是啊!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正像梁启超所说(齐读中国少年说最后一句话)师: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再辉煌而读书!【设计意图:课末齐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在激情满怀、斗志昂扬的氛围中,进一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五、布置作业1、摘抄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2、进一步了解周恩来这位伟人,将你所了解的周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收获。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 中华不振!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我极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潜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由于所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教学中我通过抒情的音乐,语言渲染、震撼人心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旧中国的屈辱和当时中国人的痛苦,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披文入情,引起共鸣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此文的主线,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整体处理文本,围绕“中华不振”引导学生进行多重对话,租界发生的那一幕,被我做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度加工。“披文以入情”,用文本中活生生的事实来激发学生对洋人的气愤,对中国贫穷落后、人民挨打受气的叹息,由此激发情感共鸣,与少年周恩来一样产生同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回归语言,咀嚼文字,这样才能体味语文的味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这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反复朗读,展开想象,洞察内心情感,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思考,从而认识文字背后所透射出的“中华不振”这一现实。最后,“中华不振”成为课堂上蓄积情感、掀起高潮的一个支点。四、拓展文本,学文明志。本文描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单元目标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长的故事,因此,文章最主要的任务应是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志向与开阔的胸怀。尽管课中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感受“中华不振”,但感受的最终结果是体会周恩来心系祖国的情感。所以在学生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后,我适时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和周恩来勤奋苦学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练笔:从少年周恩来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走进文本故事之后,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让孩子们明白少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发展将决定未来国家的发展,以此激发孩子们立下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的志向,从而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结束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的教学,我反思一下,总体来说,这次教学能站在新课程观的高度,本着为学生生命奠基的目的,围绕“爱国立志”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文本及与文本有关的多个材料中浸润、沉潜,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走进思想的乐园,走进智慧的王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整堂课上学生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去朗读、去感悟感觉还有欠缺。2、关注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虽然能做到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朗读、回答问题评价,但是有时往往想自己的教学环节,忽略有些同学的评价,评价语言有待精炼,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身上的优点,又让他注意身上的不足。3、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锤炼。学生是活生生的群体,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就考察我们的教学机智,引导得当,课堂便会因这些生成而精彩。在引导学生感悟巡警的可恶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巡警内心不可恶,他也许是被生活所迫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