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道探伤和压力试验、气密性实验的关系探伤是检查焊口质量的!气密实验是看管道气密性的!作用不同当然都是必须的!压力试验:先做了的如果是100%探伤的话,看甲方要求,可做可不做。如果不是100%探伤,必须做压力试验。气密试验:无论是否100%探伤,都必须做气密试验。气密试验和压力试验两个试验的目的不同,一般做气密试验的一般是输送有毒介质的化工管道、设备。 2那些管道需要做探伤/huayu/news_shows.asp?shop_id=517这个网页上有些东西可以看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管道射线照相检验和超声波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道焊缝的内部质量,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或超声波检验。射线照相检验和超声波检验的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2管道焊缝的射线照相检验或超声波检验应及时进行。当抽样检验时,应对每一焊工所焊焊缝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查,检验位置应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质检人员共同确定。3管道焊缝的射线照相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1下列管道焊缝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II级:(1)输送剧毒流体的管道;(2)输送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10MPa 或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4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可燃流体、有毒流体的管道;(3)输送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10MPa 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 400 的非可燃流体、无毒流体的管道;(4)设计温度小于29的低温管道。(5)设计文件要求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的其他管道。3.2输送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MPa且设计温度小于400的非可燃流体管道、无毒流体管道的焊缝,可不进行射线照相检验。3.3其他管道应进行抽样射线照相检验,抽检比例不得低于5,其质量不得低于III级。抽检比例和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4经建设单位同意,管道焊缝的检验可采用超声波检验代替射线照相检验,其检验数量应与射线照相检验相同。5对不要求进行内部质量检验的焊缝,质检人员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全部进行外观检验。6当检验发现焊缝缺陷超出设计文件和本规范规定时,必须进行返修,焊缝返修后应按原规定方法进行检验。7当抽样检验未发现需要返修的焊缝缺陷时,则该次抽样所代表的一批焊缝应认为全部合格;当抽样检验发现需要返修的焊缝缺陷时,除返修该焊缝外,还应采用原规定方法按下列规定进一步检验:7.1 每出现一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所焊的同一批焊缝。7.2当这两道焊缝均合格时,应认为检验所代表的这一批焊缝合格。7.3当这两道焊缝又出现不合格时,每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的同一批焊缝。7.4当再次检验的焊缝均合格时,可认为检验所代表的这一批焊缝合格。7.5当再次检验又出现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所焊的同一批焊缝全部进行检验。8 对要求热处理的焊缝,热处理后应测量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硬度值,其硬度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当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碳素钢不宜大于母材硬度的120;合金钢不宜大于母材硬度的125。检验数量不应少于热处理焊口总数的10。9需要热处理的管道焊缝,应按本规范规定的格式填写“热处理报告”。3管道探伤简介 radiographic testing;RT 是利用射线穿透物体来发现物体内部缺陷的探伤方法。 射线能使胶片感光或激发某些材料发出荧光。射线在穿透物体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衰减,利用衰减程度与射线感光或激发荧光的关系可检查物体内部的缺陷。 射线探伤分为X射线探伤、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探伤作业时,应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X射线探伤装置的工作电压高达数万伏乃至数十万伏,作业时应注意高压的危险。 射线探伤(x、)方法(RT) 工业上常见的无损检测的方法之一。指使用电磁波对金属工件进行检测,同X线透视类似。射线穿过材料到达底片,会使底片均匀感光;如果遇到裂缝、洞孔以及气泡和夹渣等缺陷,将会在底片上显示出暗影区来。这种方法能检测出缺陷的大小和形状,还能测定材料的厚度。 x射线是由x射线管加高压电激发而成,可以通过所加电压,电流来调节x射线的强度。 射线是由放射性元素激发,强度不能调节,只随时间成指数倍减小。 射线探伤要用放射源发出射线,对人的伤害极大,操作不慎会导致人员受到辐射,患白血病的概率增加。操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并注意放射源的妥善保存。 正文利用 X射线或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原理 被测物体各部分的厚度或密度因缺陷的存在而有所不同。当X射线或射线在穿透被检物时,射线被吸收的程度也将不同。若射线的原始强度为I0,通过线吸收系数为 的材料至距离l后,强度因被吸收而衰减为I,其关系为(见图一)。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在X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 图一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片(X射线底片)。这种方法称为X射线照相法(见图)。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称为透视法。如用光敏元件逐点测定透过后的射线强度而加以记录或显示,则称为仪器测定法。 射线探伤 X 射线是在高真空状态下用高速电子冲击阳极靶而产生的。射线是放射性同位素在原子蜕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两者都是具有高穿透力、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不同厚度的物体需要用不同能量的射线来穿透,因此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射线源。例如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当电子的加速电压为400千伏时),放射性同位素60Co所产生的射线和由 20兆电子伏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X射线,能穿透的最大钢材厚度分别约为90毫米、230毫米和600毫米。 应用射线照相法已广泛应用于焊缝和铸件的内部质量检验,例如各种受压容器、锅炉、船体、输 射线探伤油和输气管道等的焊缝,各种铸钢阀门、泵体、石油钻探和化工、炼油设备中的受压铸件,精密铸造的透平叶片,航空和汽车工业用的各种铝镁合金铸件等。透视法的灵敏度较低,仪器测定法操作比较麻烦,两者均应用不多。 优缺点射线照相法能较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因而易于判定缺陷的性质,射线底片可作为检验的原始记录供多方研究并作长期保存。但这种方法耗用的X射线胶片等器材费用较高,检验速度较慢,只宜探查气孔、夹渣、缩孔、疏松等体积性缺陷,而不易发现间隙很小的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以及锻件和管、棒等型材的内部分层性缺陷。此外,射线对人体有害,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参考书目 云庆华等编著:无损探伤,劳动出版社,北京,1982。射线照射的安全距离受Y射线伤害程度与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越长,受到的伤害越大。而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拉大十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距离拉大一百倍,受到的辐射就是万分之一。所以离的焦点越远越好,那么就会相对的安全,射线由光子组成的。射线不带电荷,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它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其穿透深度取决于光子的能量和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还有, 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它经过某种物质时可产生光电效应(光子被物 质的原子吸收放出一个光电子),康普顿散射(光子被原子的壳层电 子所散射),正负电子对(光子的能量转变成一对正负电子及电子的 动能),射线通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而强度减弱。射线的能谱是分立谱,受激原子核释放的光子都有确定的能量。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它的波长0001纳米。由于射线的波长非常短,频率高,因此具有非常大的能量。高能量的射线对人体的破坏作用相当大,当人体受到射线的辐射剂量达到200600雷姆时,人体造血器官如骨髓将遭到损坏,白血球严重地减少,内出血、头发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锅炉运行值班员(高级)理论考试总题库(附答案)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籽棉订购合同续约协议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售后服务反馈系统优化提升模板
- 长郡高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护理部考核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文化类考试题及答案
- 武乡县司法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件测试笔试题及答案解析视频
- 公积金补贴协议书
- 2025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 科研机构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MLCC粉末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无人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 试用期转正考核表(设计部)
- 2025年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经综396真题试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4-工业防毒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