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课堂实录.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课堂实录.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课堂实录.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课堂实录.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刘迎春课前谈话: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学一首诗。老师不是诗人,但也写过几首小诗,对诗老师也有一些感悟,今天,我要把自已由诗而感悟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注意听:想象是诗人的翅膀,也是我们自由翱翔的双翼。师:谁能把老师刚才说的哪句话,说给大家听一遍。生:想象是诗人的翅膀,也是我们的双翼。生:想象是诗人的翅膀,也是我们自由翱翔的双翼。师:齐读一遍,好吗?想象是诗人的翅膀,也是我们自由翱翔的双翼。生(齐读):想象是诗人的翅膀,也是我们自由翱翔的双翼。师:可见想象对诗,对我们都很重要,是吗?现在就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想象今天这堂课接下来会是怎么样的情况?生:发言可能会很积极生:我想今天这堂课会很精彩。入课:师:好,今天我们学的诗叫什么呢?(师板书)25七律 长征。七律是诗体名,长征才是这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板:毛泽东)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没读好)师:注意中间的小圆点,要停顿一下。生:齐读课题。(停顿较好)师:既然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和长征有关,请问一下,同学了解长征吗?生:是历史上公认的伟大壮举生: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行程二万五千里生:红军长征翻过18座大山,还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师:(课件演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师简介长征):1934年10,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跨越五岭,于1935年1月来到遵义,然后挥师北上,四渡赤水。突然挥师南下,掉头西下,翻越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又巧渡金沙金,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这就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的长征。)好,我们再读读课题。这次长征,历时368天,每天有国民党的飞机在侦察或者是轰炸,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过300多次的战斗,行程二万五千里。师:(课件出示:历时1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过300多次的战斗,行程二万五千里。)你觉得这是一次的怎样长征?生:(无语)师:太震撼了,还没回过神来。生:十分艰难生:千难万苦生:很长,很艰苦师: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毛泽东作为这次长征的领导人,他对这次长征又是怎样看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36页,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生:(生自由读)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看看会不会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远征、万水千山、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生:(生读得正确,声音清楚,响亮)师:真不错!来我们握个手。生:(远征读成长征)师:看看第一个词,再来一遍。生:远征师:好样的!大家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词语)师:词读得不错,诗呢?我请个同学来试一下。生:(女生:生读得正确、流利)师:(鼓掌)真不赖!还有谁敢向她挑战的吗?生:(男生:读得响亮,楚清)师:读得很有气势。诗不仅要读准,读通,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味道来。这样,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生:三个字(师生合作读)师:有点节奏和味道了。再来,你们读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朗诵很不错,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师:谢谢同学们,其实你们读得也很棒!还想读吗?生:想师:好,老师读第一行,你们读第二行,注意听老师的节奏。(师生合作读)师:有味道了吗?生:有师:好,带着刚才的节奏和味道,齐读这一首诗生:(齐读)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这一次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过300多次的战斗,行程二万五千里。可谓是何等的艰难,可毛泽东却用诗告诉我们生:(齐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如果你是这次长征中的一员,是一位小红军,请问你怕不怕?(轻轻拉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生:不怕师:真有勇气,能不能有勇气的读出这句诗。生:(有勇气的读)师:你呢?小红军?生:我也不怕。师:不怕是一种精神。读出来生:(读得有精神)师:你呢?生:不怕师:好样的!不怕是一种信心,读出来。生:(读得比前更有味道)师:好一个不怕,把这个词在诗中圈出来好吗?生:(动笔圈不怕)师:除了这一个不怕,毛泽东在这一句诗中还告诉了我们他的另一种心态?生:只等闲师:等闲是什么意思?生:(无语)生:很一般,平平常常的意思师:非等闲之辈。只等闲呢?生: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师:什么只等闲呢?生: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也就是万水千山只把它看成了生:万水千山只把它看成了平平常常的事师:最啊,万水千山只把它看成了平平常常的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读出这种精神来。生:(齐读)师:这就是一种无畏的精神啊(板书:无畏),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敢的去面对,而且充满着胜利的信心,这也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啊!(板书:乐观)红军长征途中经历过千山万水,诗中又写了哪些山,哪些水,这又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呢?拿起你的笔,在诗中找一找,画一画。生:(自读诗句)师:你找到了什么?生:五岭、乌蒙(上台板书)生:金沙江(上台板书)生:云崖师:云崖,不是个地方,是什么?你先打个问号,等一会我们再看。还有吗?生:岷山(上台板书)生:铁索师:哪里的铁索?生:大渡桥师:大渡桥指的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也就是过大渡河的事,对吗?写上大渡河生:(上台板书)师:我们来看一看,这里讲到了,五岭、乌蒙、岷山,这是山,金沙江、大渡河,这是河,我众先来看看山。(出示语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生:(指两名生读)师:我们说,读诗要发挥想象,现在发挥你的想象,想象五岭和乌蒙的山怎样?生:这是连绵起伏的山生:陡峭的山生:高低不平,气势雄伟,连绵不断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逶迤师:逶迤就是高低不平,绵延不断,五岭逶迤也就是五岭高低不平,绵延不断。乌蒙磅礴,就是生:就是乌蒙高大雄伟。师:看看这些山(播放课件:出示五岭及乌蒙的图片)师:读出这种高低不平,绵延不断,气势雄伟。生:(读)师:五岭再读得高低不平,绵延不断,乌蒙再读得气势雄伟些。生:(多名读)师:假如你来到这里,要你这样一座一座的翻越过去,你觉得生:这真是太难了师:可在红军的眼里,这些山又是怎样的?生:像细浪生:像泥丸师:是啊,五岭这样高低不平,绵延不断,可在红军眼里生:像细浪师:乌蒙这样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眼里生:像泥丸师:为什么?生:因为红军不怕它,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能克服师:面对困难,他们豪无畏惧,面对困难,他们绝不退缩,而且坚信困难一定能过去,这就是红军们的乐观精神在支持着他们呀!读出他的乐观精神来。生:(多名学生读)生:(齐读)师:岷山这座山,又是怎样的一座山呢?生:千里雪山师:当你看到这千里雪山时,而且要告诉你必须要爬过去,你会怎样想?生:我很害怕。师:人之常情。那红军怕不怕呢?(课件出示语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请生读)师:面对这样一座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表现出来的却是生:喜!师:面对这样一座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不是忧,不是惧,却是喜啊?为什么?生:因为他们有无所畏惧的精神生:因为他们有乐观的精神师:是啊,胜利就在前方,怎么不让人喜,这样的困难我们都克服了,我们怎么不开颜呢?应该怎样读?生:读出的精神。师:好,你读读生:(读)师:还应该读出什么?生:读出他们的欢喜师:好,你读读。生:(读)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师:大山我们等闲视之,水我们怕嘛?(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谁来读读生:(读)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金沙江?生:很深很深的江师:你呢?生:江水汹涌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我从“拍”字中看出来了。因为水都拍到云崖上面去了。师:这是什么样的崖?生:高耸入云的崖师:对呀,云崖指得就是很高很高的山崖,刚才哪位同学现在明白云崖是什么意思了吗?生:(刚才那位把云崖看成是地方的学生)明白了师:面对要过这样的山,红军表现出的来不是忧,不是惧,而是生:暖师:暖从何来生:从红军不怕,乐观的精神中来师:这里藏着一个故事,红军不费一枪一炮就渡过了这个天险,怎么不令人心里暖暖的呢?至于什么故事,你们课后去查),好,谁把这句话读出暖的感觉来。生:(读)师:水的汹涌和暖的感觉还差那么一点生:(再读)师:很好,谁再来感受一下生::(读)师:大家一起来!生:(齐读)师:过金沙江,我们高兴,过大渡河呢?生:让人寒冷生:让人害怕师:是害怕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播出飞夺泸定桥的视频)师:你觉得红军怕吧?生:不怕生:红军很勇敢师:这次战斗怎样?生:非常艰难生:很激烈生:很悲壮师:为什么?生:因为我看到红军从桥下掉下去了。师:是啊,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又一次更艰难的挑战,这次战斗的成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每每想起时,还让人内心充满寒意。读出来,读出这种惊心动魄和悲壮的感觉来。生:(读)师:再寒些生(读)生:(齐读)师:是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我们都走过来了,长征途中难道就只有这些困难吗?生:不是,红军还过了草地生:红军还过了湘江师:这样困难我们红军都走过来了,我们来到五岭,我们是这样想;(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读,师擦去五岭)我们来到乌蒙,我们是这样想;(生读,师擦去乌蒙)我们来到金沙江,我们是这样想;(生读,师擦去金沙江)我们来到大渡河泸定桥,我们这样想;(生读,师擦去大渡河)我们来到岷山,我们是这样想。(生读,师擦去岷山)师:长征中的这些困难我们都走过来了,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的呢?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因为我们有:(师指板书)生:有无畏、乐观的精神。师:是啊,此时毛泽东可谓是感慨万千。情动于中,词生于外,在胜利会议上,毛泽东即席朗读,于是七律 长征就这样诞生了。(师配乐范读)生:(被师感染,不由自主的跟着一起读)师:老师相信,今天这节课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我被毛泽东和红军的那种无畏和乐观的精神所感动。师:是啊,这就是长征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