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doc_第1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doc_第2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doc_第3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模板年级九学科物理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师时艳梅授课时间2016/8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及分析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重点: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教学基本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前在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你们能闻到味道吗? 能闻到老师身上的香水味,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解:物质的构成 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看上去连续的线条,实际是由一些细小的颗粒构成的,试想一下,看到细小颗粒也可能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 展示显微镜看到的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法? 展示玻璃管,如果在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加半管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应该是多少? 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在管内装入酒精,直至装满。堵住管口,把试管倒置几次,观察现象。 你能解释此现象吗? (可以利用水倒入沙子中进行类比)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并且这些粒子间存在空隙。 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结构图,这些图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 例: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 (80多年)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小结: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用肉眼看蜡笔画的是一个连续的线条,如果靠近看或利用放大镜看,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 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讨论、猜想,对物质的构成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型,物质是由微小颗粒构成的,颗粒间可能存在空隙。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空隙,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可能存在空隙。 了解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分子直径的大小,认识到分子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学生进行猜想,对比猜想数据与实际数据,可以体会到分子的大小。前排同学说出现象。 花露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学生举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 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不同物质状态的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结合宏观现象,对微观结构进行猜想。 利用猜想与实验结果上的差异,引起学生对物质的构成的认识。 感性认识物质的构成。 利用思维上的冲突认识到分子是非常小的。利用实验创设分子运动的情景。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举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什么分子运动也叫热运动?布置作业:1课后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和第4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5题。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均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人闻到各种味道等各种扩散现象均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