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沙漠中心教学详案仁和中学 沈惠芬2014.03.26一、 导入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的探险英雄,如,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横渡大西洋的郑和,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等等,我想同学们对这些人物一定很熟悉。他们用勇气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壮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也是其中的一位,他在1935年的一次开辟新航线的试飞过程中,飞机坠毁在了利比亚沙漠,所幸的是他和机务员都活着爬出了机舱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在沙漠中心,去触碰他的灵魂,感受其人性的光辉。(板书课题、作者)二、感知、体悟1教师沿着文本将教学推向深入。师:老师在文中找到了作者说的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请生齐读)屏显1师:“如果我能回去”,“如果”表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为何这么说?那么在沙漠中作者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才会让他觉得有回不去的可能?(请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生:列举来自于自然界、身体上的困难。师:我们来看下这个句子“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屏显2如何赏析?赏析句子一般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赏析的步骤如何?弄清这些对于我们以后理解阅读,规范答题很有帮助。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答题步骤屏显3生:参考答题步骤答题并展示答题结果。师:出示参考答案屏显4并小结师:除了这些来自外界的、身体上的困难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困难吗?生:恐惧、痛苦、绝望(板书困难)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表扬。师:一个人最大的困难可能并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身体上的,内心的、精神上的困难才可能是致命的。不是在绝望中爆发就是在绝望中死去。师:屏显5作者说“我们对于自身的认知才会真正认识自己。”师:面对险境,作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吗?生:是的师:那么他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生:喝纯乙醚、90度酒精、挖沙坑取暖。师:喝纯乙醚等,这只能解决外界带来的困难,那么内心的恐惧和绝望又如何来解决呢?生:让内心平静师:何以见得?(请找出相关语句)生:找出相关语句(略)师:内心平静时他想到了什么?还有其他感受吗?生:亲人、朋友,他不抱怨、没有一点儿遗憾师:说明他在险境中心态还是比较?已经从恐惧、痛苦、绝望变到?生:积极乐观(板书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师:屏显6不错,作者说“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是什么意思?重来哪里?通过什么重来?为什么重来?(我们来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生:因为“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屏显7师:为何说“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从后文中找找依据看)生:芸芸众生 虫豸等等师:那怎样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人?文中作者提到哪一类人的次数最多?他又为何这么赞赏这一类人?(在这一问题上放慢节奏,驻足停留,让学生通过相关句子理解作者所追求的生活的内涵,通过对城市人虫豸般生活的比较分析,最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所说的“人的生活”。)生:农人 脚踏实地 有责任心等等师:作者说“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屏显8(从这段话中,你能理解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吗?)生:各抒己见师:指明分析这样的句子的要领(1.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2.理解整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情感。)师:屏显9作者需要生活?生:略 2就在学生对“人的生活”有所感悟,达到理解的高潮之时,教师继续沿着文本引导学生的思维。师:“毕竟作者只是一个普通人!面对这样的险境,他所追求的这种生活可能实现不了了,因为第20段中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屏显10师追问一:能删去3个“干枯”吗?生:不能,删去后构不成反复、体现不出极度干枯的程度。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语气读?生:齐读(学生读出了伤心,绝望的感情,但声音洪亮。)师追问二:同学们,作者困在沙漠中心几天了?生:三天。师:三天了,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吗? (学生笑,转为轻声、略带嘶哑的朗读。)师: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生命之泉即将干涸。可老师正在这时又响起了一个声音:“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屏显11为什么现在还要继续走?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走下去?师:请学生看课后练习三的3个片段,体会作者心中所需要的生活。师追问三:这是坚强的生命,有意义的生命,对这句话的朗读,你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教师将对朗读的理解上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生:齐读,(无奈中透露着坚定,绝望中透露着希望)(初步反思:教师发现了作者思想起伏的转折处,勾连起前后的教学问题,不断地将学生原有的思考击倒,又不断地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考。阅读在推进,思想在变化,认识在加深。对于“生活问题”的讨论,正是看到了作者在矛盾、犹豫中的坚定之心,就是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理想、追求进行一番思考。对于“干枯的心”的朗读,就是对作者情感起伏的反复体会,层层朗读,环环相扣,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的变化,体悟生命的意义。)师:屏显12圣埃克絮佩里走出沙漠后的一段人生 路。三、由文及人,体味生命(从“生命的沙漠”中思考“我们人生的沙漠”)师:圣埃克絮佩里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将生命的思考留给了我们,其实我们不大可能像作者一样被抛到撒哈拉大沙漠中,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人生中其实也会遭遇沙漠,也站在沙漠的中心,是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沙漠”中心时,请记起圣埃克絮佩里说过的话让我们继续走下去!屏显13(初步反思:在感受作者之沙漠的同时,学生内心深处潜伏的沙漠之感已然被唤醒,此时,再经教师的问题加以点破,学生就很自然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