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代喜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在长期的班务工作中,我深深地了解到: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只要老师来个强制性措施就行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的行为,从而养成习惯。下面就谈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我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一、常规教育1、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一切行为习惯都要从头培养,如针对同学站队“慢、吵、挤”的情况,我对他们进行训练,首先记住前后是谁,再记住自己站在第几队第几个,然后通过报数、游戏,正数反复训练,使学生都能做到“快、静、齐”。又如,为了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我利用班队会,把课前要做的事编成儿歌,教学生反复唱,并根据儿歌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儿歌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拿出笔和本,快快把课上。2、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课间喜欢追逐打闹。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学生安全教育十分重要。于是,我充分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别小看这十分钟的晨会,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其次在课间我参与孩子活动中,对不良行为及时纠正。最后再选出值日生在课间负责提醒,监督,并及时制止不良习惯。二、学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思想性,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如: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数学课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英语课要求学生把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思品课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分析;体育课教育学生敢于自我挑战,不怕困难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各学科渗透,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感染和熏陶。三、“爱心”教育“爱”是个很广泛的定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学生的爱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包含足够的关心,足够的信任。而家长对孩子的爱渗透了太多的骨肉之情。所以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去浇灌祖国的幼苗。如:我班的曾化阁、杜本利等同学,行为习惯极差,经常在教室乱扔纸,爱打架,我了解情况后,没有对他们发脾气,而是耐心说教,让他们体会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爱心。事后,他们知道了,默默地用行动告诉老师,不乱扔纸了,爱劳动了,行为习惯有了好转。四、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的能力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自然而然地视班主任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于律已,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等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在每次的大扫除中,我都与学生一起干得满头大汗,刚开始有几个学生想偷懒,一看到老师在劳动,他们也不偷懒了,反而干得更有劲了。此外,我还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对于作业书写认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以及发生在班里的好人好事,我一发现就及时在班上进行宣传表扬,并利用班队会给这些同学以奖励,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指导他们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到自觉行为。五、家校合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因为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很多家长、孩子都明白只要学习好了,其它的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这样,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养成造成了的障碍。针对以上现象,我利用召开家长会,家访和每天接送孩子放学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