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晓蕾版.ppt_第1页
等值线晓蕾版.ppt_第2页
等值线晓蕾版.ppt_第3页
等值线晓蕾版.ppt_第4页
等值线晓蕾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等值线 在地图上 将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叫等 线 1 等值线为一组概念 2 等值线图类型 等高线 等深线 等温线 水温 气温 等压线 等压面 等降水量线 等盐度线 等震线 等潜水位线 太阳高度等值线 3 等值线分布规律 同线等值 等值距全图一致 特别标出例外 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 等值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合 除等高线外 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 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多数情况 6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值相等 或差一个等值距 探究点 常见的判读内容与方法 1 数值判读 某点数值 极值 差值 一组凸向同一方向的等值线 由大凸向小 则中心比两侧数值大 可能为 山脊 高压脊 暖流影响等 反之 则可能为 2 等值线的含义 凸高为低 凸低为高 如 一组闭合等值线中心数值大 山顶 高压 高温中心 震中等中心数值小 凸高为低 凸低为高 3 等值线应用 大的更大 小的更小 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等值线闭合区域 如果其数值与两侧等值线中较低数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低于较低的数值 如果其数值与两侧等值线中较高数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高于较高的数值 即高的更高 低的更低 如图例所示 A的温度为 9 C A 12 CB的温度为 15 C B 18 C 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A 1012 1012 5B 1017 5 1020C 1017 5 1015D 1015 1011 5 4 等值线的差值 方法一 A的取值范围为 500 A 550B的取值范围为 350 B 400故AB的差值为 100 差值 200 方法二 公式 X 1 H 差值 X 1 H其中 X为等值线条数 H为等距 代入公式 有 3 1 50 差值 3 1 50有100 差值 200 3 地与 地之间的温差范围 T 为A 30 T 50B 50 T 70C 50 T 60D 40 T 60 D 二 等高线 1 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 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 叫示坡线 它总是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 2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广阔平坦 5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较和缓 5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 海拔高度大 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地形 山地地形 高原地形 平原地形 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 2 等高线图的判读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 坡度向外侧降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 坡度向内侧降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 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处 称悬崖或陡崖 04江苏 7 下图是四幅等高线示意图 能体现 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A a图B b图C c图D d图 D 2 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 滑坡B 地震C 泥石流D 火山 07江苏 9 图2为 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单位 米 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 1 与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C A 08广东 10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 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B C D A 07四川 11 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 1 R 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800米B 900米C 1000米D 1100米 3 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 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 风沙B 洪涝C 滑坡D 寒冻 2 M N P Q四点中 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M NB M PC M QD P Q C C A 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 海拔 的计算 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中 最大值为a 最小值为b 等高距为h 则 有关断崖的高度计算 断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 条 等高距为h 则 a 顶部绝对高度 海拔 a hb h 底部绝对高度 海拔 b 1 h 相对高度 1 h 08模拟 2 读图分析回答 2 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 400米B 150米C 278米D 199米 C 2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1 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东北向西南D 自西南向东北 2000年高考 12 读图 回答 B D A 59mB 99mC 199mD 259m 3 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A 150mB 99mC 210mD 249m D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同线等高 2 等高距全图一致 3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重合处为陡崖 5 密陡疏缓 6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 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 坡度变化 关键词 凹坡 上陡下缓 凸坡 上缓下陡 通视障碍 1 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 干谷 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A 40米B 30米C 20米D 10米 C 2 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A 0 5 和1 5 B 0 25 和0 5 C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