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傅雷家书两则教材分析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由傅雷写给儿子的很多信构成。关于写这些信的目的,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融会贯穿两封信的主旋律就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2.掌握书信格式,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2.领悟突破挫折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3.体会理解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突破方法:通过分析层次结构的方法,利用图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体悟。难点: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突破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尤其是第一封信),学生容易理解,所以不必详细串讲,可以学生自读为主。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学生可能会因为缺少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神体验而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尤其是面对成功的时候更要坚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作一些适当的点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的讲解提示相结合。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设计(一)播放歌曲一封家书。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是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惦念之情的。傅雷写了许多封信给儿子傅聪,后来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家书,感受一下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牵挂。二、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激情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信后的回信。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信的,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异同。(此问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做到能够从众多信息中求同辨异。就本文而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坚强”一词含义的理解)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分析明确: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偏重理性,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充满感情,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是一样的,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2.体会书信中的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感受称呼寄托的希望。让学生反复朗读傅雷对儿子的称呼,体会其中的深情。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傅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亲的爱。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1.请体会下面两句话,它们的表达效果相同吗?哪一种儿子更愿意接受?对你有哪些启示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改为: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对的,对你是有帮助的,不信的话,将来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我们使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尊重和爱。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我们平日的写作和与人交往中。2.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此问题重点不在于辨别比喻句,而在于充分理解运用比喻在表达效果上的好处)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3.重点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品味: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2)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学生找出文中语句: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3)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积累中、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现象可用“坚强”二字来形容?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不仅仅是在失败的时候我们要坚强,在成功的时候更要坚强。“坚强”的含义就不再是浅层次的认识。提示: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4.组织学生讨论: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学生自由发言,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讨论探究、交流归纳: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四、布置作业(1)、假如你是傅聪,读了这封信以后,你会对傅雷说(不少于100字) (2)请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下,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第2课时一、从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心得导入新内容学生自由谈与父母共同阅读的感受。二、学生重新品读课文站在儿子的角度默默地充满感情地品读:朗读,具体感悟:读后用“从一(几)句,我读到了”的句式谈感悟。(1)朗读指导:站在“儿子”的角度,则应细心揣摩儿子在收阅两封信时的不同情绪、不同心境下的语音、语调、语态等。如第一封信应读出在父亲的慈爱、劝慰和鼓励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满信心的情绪;第二封信应读出父亲为儿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动和骄傲之情,读出父亲要求儿子在艺术人生之道上保持谦卑不断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2)感受示例:从“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几句,一方面我读到了人生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经历,对此应该尽量处之泰然,保持心态平衡;另一方面我读到了父亲书信语言表达的优美贴切、比喻的形象生动,从中窥见了父亲作为一个翻译家其学识之渊博、语言功底之深厚。这启发了我,一定要多读多积累多运用。三、比较阅读,拓展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比较阅读。多媒体课件出示:爱有时是非常、非常寂寞的,不可说的。它是一条潜伏在海洋最深处的一股暖流,无声息的、无波浪的、缓缓的,却是永恒的流动。杨子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后比较: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以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信的形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于细微中见深广,个例中见一般,在洒脱而深沉、光洁而又伟大的父爱中沐浴着时代的柔风细雨。引导学生试从语言特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一)语言特点:杨子推心置腹,朴素、真挚,真实再现内心的体会、朴素的心情,提出真挚的建议,充满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傅雷的文字含蓄、凝重,平实却寓意深刻。(二)教育的内容:都教孩子如何堂堂正正做人。杨子洋溢着对孩子的理解、期望和深爱,傅雷深深地懂得,这爱不能只停留在父子之情上,而应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关爱儿子之机,给予了儿子更多的艺术砥砺,也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让他知道艺术的尊严、国家的荣辱,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三)教育的方式:只有平等对话和理解,才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所以家庭教育,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开展。我们看到,两位父亲都在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四、学生讨论交流,多角度评说人物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围绕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