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1 变形记(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1 变形记(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1 变形记(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1 变形记(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1 变形记(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变形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深受中国人崇拜的德国制造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完美,130多年前,当时的世界市场还被英国、法国、美国等强国主导,刚刚建国的德国还太过弱小,因此“不择手段”想从中分一杯羹。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愤怒地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后来德国通过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改变工作环境等方法促使工人,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从保质到保量德国用了130年,而130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历史来说,只是很小的一段时间而已。一旦意识到了,下决心去改变,痛苦的顽疾其实并非那么可怕,而这样一个历经磨砺后锻造而成的德国制造,!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b.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c.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d.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答案】a(分析本题:“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因为句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故本题选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高质量!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d.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答案】d(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可知,反省内容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不恰当,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b.不恰当,低价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c.不恰当,语序不当,应该先否定错误的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的做法)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偷天换日宵衣旰食精益求精名副其实b.偷天换日卧薪尝胆精雕细琢实至名归c.掩人耳目卧薪尝胆精益求精实至名归d.掩人耳目宵衣旰食精雕细琢名副其实【答案】c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句中德国人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刀的本质。所以应选用“掩人耳目”。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语境说的对象是德国人的工作,所以应选用“卧薪尝胆”。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二、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46题。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战。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4为什么强调“试了至少一百次”?_【答案】虽然“试了至少一百次”,但最终却毫无结果,表明格里高尔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异无可奈何。5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工作的累人?_【答案】长年累月的奔波。有经常出门的担心与烦恼。低劣的饮食。缺乏朋友。6一觉醒来的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作者却用它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请从虚与实的手法上进行赏析。_【答案】作者通过虚构荒诞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混乱荒诞的世界,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虚实结合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法律门前奥地利卡夫卡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我现在不能允许你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我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唯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答案】b(b“诸多拜访者”有误,因为通过结尾处乡下人的问话,可以知道许多年来没有其他人来要求进去。)8请概括乡下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_【答案】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门卫。老实忠厚,单纯幼稚,他想进入法律之门,却在守门人的恐吓下停下脚步,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9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_【答案】小说的结尾守门人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出人意料,令人回味。这是对乡下人苦守一生的讽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突出了小说的悲剧性。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深化了主旨,引发读者思考。四、语言运用10仔细观察下边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_(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_【答案】(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看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