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主编 环境科学研究所张秋箱hnsdhks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废污染生态影响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试行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 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 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4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相关环境网站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http www china 3 广东省环保局公众网4 广州市环保网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节环境第二节环境影响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节环境 一 环境的概念1 人类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46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 充满还原性大气 38亿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了水 30亿年前以原核生物为代表的原始生命在海洋产生和出现 20亿年前出现细菌 蓝藻 光合作用首次出现O2 又经过大约4亿年的积累 形成了一个含氧的大气圈 12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生物 5亿年前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 4 5亿年前出现陆生植物 2亿年前出现哺乳类动物 目前 地球的生物圈约有500 5000万种生物 可以说 地球今天的面貌是生物创造的 大约200 300万年前出现了古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球表面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的 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新阶段 人类与其生存发展辨证发展的新阶段 2 环境的定义 A 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全体 包括了人类已经认识到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的全体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指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即通常所称的自然界 社会环境 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 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 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 经济 法律 宗教艺术 哲学的观点与结构 B 为适应某些工作方面的需要而为环境下的定义 比如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 大气 水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野生植物 水生植物 名胜古迹 风景游览区 温泉 疗养区 自然保护区 生活居住区等 这纯粹是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 对环境一词的法律适用对象或适用范围所作的规定 其目的就是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 二 环境的基本特性p2 1 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又称系统性 即在一定的空间内 环境要素 气 水 土 生物等 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 空间位置的排布和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以及相互关联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的时刻 系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整体性的区域差异 即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2 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 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自我调节的能力 3 资源性与价值性物质资源 生物 水 土 矿产资源 环境的资源性非物质资源 状态资源 环境价值性源于环境的资源性 是由其生态价值和存在价值组成的 第二节环境影响 一 环境影响的概念p5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 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 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二 环境影响的分类p5 6 1 按影响的来源分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2 按影响的效果分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 按影响程度分 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 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 按照评价对象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 长远的发展计划 计划一词 是指人们对未来事业发展所作的预见 部署和安排 具有很大的决策性 规划一般具有明确的预期目标 规定具体的执行者及应采取的措施 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T130 20032003 09 01实施 概念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价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综合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协调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续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 环评法 第七条第一款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 开发利用规划 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 续 环评法 第八条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 续 根据环评法的规定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7月3日颁布了 关于印发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 试行 和 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 试行 的通知 环发 2004 98号 对编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划定了具体范围 综合性规划篇章或说明规划的环评指导性规划专项规划非指导性规划报告书 综合性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 开发利用规划都具有综合性 长期性 战略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称为综合性规划 专项规划一般是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较窄 专业性较强 内容比较单一的规划 如环评法第八条规定的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在专项规划中一些属于宏观的 长远的 综合指导性的规划称为指导性规划 编写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 开发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 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法第八条规定的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应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 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 续 例 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报告书 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农业指导性专项规划 说明或篇章 设区的市级以上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规划分析 环境现状与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规划方案 包括替代方案 公众参与 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报告书 篇章或说明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规划分析 规划的描述 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阐明并简要分析规划的编制背景 规划的目标 规划对象 规划内容 实施方案 及其与相关法律 法规和其它规划的关系 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拟定的规划目标 逐项比较分析规划与所在区域 行业其他规划 包括环境保护规划 的协调性 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现状调查 分析与评价 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 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现状分析与评价 a 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 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 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b 生态敏感区 点 分析 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 自然保护区 湿地等生态敏感点等 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应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 c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 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 并且可能达到 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识别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性质 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 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 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 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 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 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和 或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 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环境影响预测 分析与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内容 a 环境影响预测 包括其直接的 间接的环境影响 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 b 规划方案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c 预测方法一般有类比分析法 系统动力学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数学模型 情景分析法等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a 应对规划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 包括 规划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包括社会 经济 环境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容性分析 b 评价方法一般有加权比较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对比评价法 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具体见附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供决策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a 建议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 b 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 c 放弃规划监测与跟踪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续 规划环评需注意的问题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象 包括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 除专家以外的公民 公众参与的时机与方式 公众参与应覆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有 a 论证会 听证会 b 问卷调查 c 大众传媒 d 发布公告或设置意见箱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续 公众参与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 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 举行论证会 听证会 或者采取其他形式 征求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 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 应当作出说明 并存档备查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续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送和审查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 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 做出决策前 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时限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 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 科学 客观 公正原则 早期介入原则 整体性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一致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主要内容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 预测和评估 2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目前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采取的 可适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如 识别影响的各种方法 清单 矩阵 网络分析 描述基本现状 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等等 另一类是在经济部门 规划研究中使用的 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如 各种形式的情景和模拟分析 区域预测 投入产出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投资 效益分析 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建设项目 1986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二条 列举 工业 交通 水利 农林 商业 卫生 文教 科研 旅游 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 1987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又补充增加了 机场 并对项目类型拓展为 新建 扩建 改建 项目 以及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等 按照国家环保局1999年4月19日公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试行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 按照环境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 按照时间顺序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影响后评估 在项目建设 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 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 3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p7 二 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1 环境影响报告书什么叫环境影响报告书 P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含义 1 需特殊保护地区 国家法律 法规 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 世界遗产地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沙尘暴源区 荒漠中的绿洲 严重缺水地区 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天然林 热带雨林 红树林 珊瑚礁 鱼虾产卵场 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3 社会关注区 人口密集区 文教区 党政机关集中区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 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轻度影响 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具体划分 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原料 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 数量大或毒性大 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 重要生态功能改变 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所有流域开发 开发区建设 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 污染因素单一 而且污染物种类少 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对地形 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 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基本不产生废水 废气 废渣 粉尘 恶臭 噪声 震动 热污染 放射性 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基本不改变地形 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等 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2 筛选与划定范围p8 三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四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p10合理性 强化环境管理 提供导向 促进技术的发展 三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判断 预测 选择 导向四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p101 保证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 指导环保措施的设计 强化环境管理3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1 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这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行动的必须行为 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11 p2120世纪中叶 由于污染突出 环境问题引起各国重视 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50年代处 核设施已开始评价环境影响辐射状况 60年代英国总结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 关键核素 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 已有较明确的污染源 污染途径 受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1969年美国国内通过了 1970年1月1日起实施 之后瑞典 1970年 新西兰 加拿大 1973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1974 德国1976 印度 1978 非律宾 泰国 中国 斯里兰卡 1979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p121 宪法中的有关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2 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规定3 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4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 环评文件 产业政策 评价依据 三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引入和确立阶段 1973 1979 1973 1979 一切企业 事业单位的选址 设计 建设和生产 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中 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从此 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规范建设阶段 1979 1989 强化和完善阶段 1990 1998 提高阶段 1999 2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具有法律强制性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分类管理 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持证评价是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一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 环境标准的概念标准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机关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的成果 它可采用下述表现形式 一项文件 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 一个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 如 安培 绝对零度 可用作实体比较的物体 国家标准总局对标准的定义 对经济 技术 科学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 这种规定是为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根据科学 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 由主管机关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环境标准 p15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 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对环境中的污染物 或有害因素 水平及其排放的限量阀值或技术规范 是有关保护环境 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即对环境结构和状态 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 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法规 2 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一定时间内制订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环境标准是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 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环境立法 环境执法的尺度 环境政策 环境规划所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体现 环境评价的准绳 依据 监测 检查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尺 二 环境标准体系1 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与分级 国家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境仪器设备标准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环境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2 环境标准的概述 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对各种环境要素 如大气 水 土壤等 中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所规定的允许含量和要求 是衡量环境污染的尺度 也是环境保护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 制订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 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 经济 技术条件 对污染源排人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于所做的控制标准 或者说是环境污染物或有害因子的允许排放量 浓度 或限值 它是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 规定了污染物排放标准 3 环境基础标准 名称术语 符号 4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5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在环保工作中 用来标定仪器 验证测量方法 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 如用来考试的标准样品 6 环境仪器设备标准p18 7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 自治区 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 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 控制 标准 a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 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除上述环境标准外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 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监测技术 环境区划 规划的技术要求 规范 导则等等 注意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执行上 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四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 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 措施 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 程序和方法 环境方法标准是制订 执行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三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1 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p192 环境基准制定标准时 必须首先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对人体 生物以及物质财富等的危害影响进行综合研究 分析污染物剂量一效应之间的相关性 关于这种相关性的系统资料称为环境基准 定义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特定对象 一般为人和生物 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 阀值 或水平 一般用剂量 效应关系表示 环境基准的建立环境基准建立在非致癌物的卫生基准 致癌物的卫生基准 保护生物基准等多种基准的基础上 建立环境基准的方法实验室研究 流行病调查 资料收集 WHO 世界卫生组织 提供的基准 即在大量实验室实验 现场调查研究基础上 经过数据的充分分析和研究并综合卫生 生物和其他有关的基准资料后 提出对某一种污染的环境基准 环境基准应包含的方面如以水环境基准而言应包括以下方面 人体健康有关的水质基准 影响水质感官性状的基准 保护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及水体自净作用的水质基准 农作物的正常发育生长的生长基准 其他如工业用水的水质基准等 3 环境质量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关系 两者数值相同 安全系数较小标准值 基准值 安全系数较大标准值 基准值 4 环境标准的制定 1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科学性 政策性 可行性 区域差异性 便于实施管理 2 环境标准的制定步骤 程序 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程序p19 组成多学科标准编制组 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调查研究 这是编制工作的技术基础 环境基准的调查研究 基础研究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监测方法研究 治理技术 防治手段 费用效益分析 初拟标准值 含分级标准值 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审批和颁布 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 8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GB T14848 93渔业水质标准GBU607 89农田灌溉水质指标GB5084 9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 2008 10月1日实施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 标准值 SO2NO2PM10 2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 3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 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 规定的监测项目 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SO2 NOx NO2年平均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TSP PM10 pb年平均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SO2 NOx NO2 CO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 TSP PM10 B a P pb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 SO2 NOx NO2 CO O31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Pb 季平均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F 月平均每月至少采样15日以上 植物生长季平均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 个月平均值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 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种的采样时间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1 按水域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标准值 水温 pH值 溶解氧 高锰酸钾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氮 总磷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代替GB3838 88 GHZB 199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1 标准值 分级 2 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GB3096 2008声环境噪声标准 声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2008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五种类型 注 0类声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科研设计 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 指执行4类声功能区要求意外的区域 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功能区要求 2类声功能区 指商业金融 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 或者居住 商业 工业混杂 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集镇执行2类声功能区要求 3类声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 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 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独立于村庄 集镇之外的工业 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功能区 4类声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 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包括4a和4b两种类型 4a所有的道路及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4b指铁路 夜间突发的噪声 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 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28 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 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 85 工业窑炉烟尘排放标准GB11641 89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 5 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27 2001 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 26 2001 广东省地方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GB18483 200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试行 污水排放标准的执行 1 排入GB3838 类水域 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 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 执行一级标准 2 排入GB3838中 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 执行二级标准 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执行三级标准 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5 GB3838中 类水域和 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 GB3097中一类海域 禁止新建排污口 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 造纸工业执行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44 92 船舶执行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52 83 船舶工业执行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 84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执行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4914 85 纺织染整工业执行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 92 肉类加工工业执行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7 92 合成氨工业执行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8 92 钢铁工业执行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 92 航天推进剂使用执行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374 93 兵器工业执行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470 1 14470 3 93和GB4274 4279 84 磷肥工业执行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0 95 烧碱 聚氯乙烯工业执行 烧碱 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1 95 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 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p20第六节p20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第一章作业与思考 1 环境 环境的基本特性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分类 3 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4 简述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体系 5 环境标准是否可以大于环境基准 6 SO2 NO2 PM10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值是多少 各有哪些监测方法 7 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何区别 8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9 假设欲在华师正门旁建一个餐厅 请写出应执行的标准 作业 1 SO2 NO2 PM10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值是多少 各有哪些监测方法 2 假设欲在华师正门旁建一个餐厅 请写出应执行的标准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一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评价程序 doc二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p23目的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 等衡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社会经济性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体系 一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p2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 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轻度影响 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具体划分 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原料 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 数量大或毒性大 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 重要生态功能改变 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所有流域开发 开发区建设 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 污染因素单一 而且污染物种类少 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对地形 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 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基本不产生废水 废气 废渣 粉尘 恶臭 噪声 震动 热污染 放射性 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基本不改变地形 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等 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查分类目录 200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pdf 二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 1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1986年6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试行 综合证书和专项证书 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甲级证书和乙级证书 1999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甲级 乙级和乙级限编报告表 2005年8月15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2 个人考核 2 评价大纲的审查3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编制阶段 p29图2 2一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二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三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p30 1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 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2 环境现状调查时 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 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 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3 环境现状调查中 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如大气 地面水 地下水等 应全面 详细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 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 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 适当增删 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 收效大 比较节省人力 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 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 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而且往往不全面 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 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 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 需占用较多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 有时还可能受季节 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 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 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 草原 荒漠 海洋等 此方法不十分准确 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 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 在环境现状调查中 使用此方法时 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 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 地理位置 2 地质 3 地形地貌 4 气候与气象 5 地面水环境 6 地下水环境 7 大气环境质量 8 土壤与水土流失 9 动 植物与生态 10 噪声 11 社会经济 人口 工业与能源 农业与土地利用 交通运输 12 文物与 珍贵 景观 13 人群健康状况 14 其它 四 环境影响预测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 都应预测建设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 预测的范围 时段 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与环境的特性 当地的环保要求而定 同时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 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 预测阶段和时段 1 按照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 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 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 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 2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 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3 大型建设项目 当其建设阶段的噪声 振动 地面水 大气 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 且影响时间较长时 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 4 矿山开发等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5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 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 一般情况 应该考虑两个时段 即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 和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 如果评价时间较短 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 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3 预测的范围和时段 1 预测的范围预测范围的大小 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 工程和环境的特性 一般情况 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其具体规定参阅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 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 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 预测点的数量与布置 因工程和环境的特点 当地的环保要求及评价工作的等级而不同 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2 预测的内容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 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 一类是常规参数 一类是特征参数 前者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 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 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 与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和环境的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 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五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p332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要求 内容全面 重点突出 实用性强 2 基础数据可靠 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合理 4 结论观点明确 客观可信 5 语句通顺 条理清楚 文字简练 篇幅不宜过长 6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技术负责人 技术审核人 项目总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依次署名 上岗证号 建设项目申报环保审批的程序 建设项目办理环保申报手续 申请 分类筛选 环评文件 评审及审批 同意建设或不同意不批准建设 竣工验收 一 广州市 网上申报 二 广州市以外 3 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报告书编制要点 内容 1 总论 由来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评价标准 评价范围 控制及保护目标 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建设规模 生产工艺简介 原料 燃料及水消耗量 设备清单 污染物排放量清单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 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调查 地形 地貌 地质情况 水文情况 气象与气候 土壤及农作物 森林矿藏及自然保护区等 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 经济 规划等等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质现状调查 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评价区内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其他社会 经济活动 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 4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 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污染气象资料 污染源参数 模式 预测 结论 水污染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文资料 源强 模式 预测 结论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 总量控制 7 清洁生产 8 污染控制措施和达标分析 9 公众参与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投资 运行费用 效益 11 风险评估 12 环境监测制度与环境管理计划 13 对策建议与评价结论 14 附件 附图及参考文献目录1 doc目录2 doc 作业与思考 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2 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轻度影响 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具体划分 3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缺点 4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内容 5 请写出龙溪大道东延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 专章 6 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7 简述建设项目办理环保申报手续 8 假设欲在西五路公共汽车站旁建一个13万平方米的住宅楼 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请写出报告书的目录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一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根据环境特征 工程特点 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 选择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因子 例影响因子识别 doc2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二 核查表法 第二节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预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 成熟 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 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 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一 数学模式方法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 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 数据 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 应首先考虑 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 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 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分为 0维 一维 二维 三维以及稳态 非稳态 二 物理模拟预测方法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 再现性好 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 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 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 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 应选用此方法 特点 采用实物模型进行预测 关键 原型 模型 包括几何相似 运动相似 热力相似 动力相似p40 三 对比法与类比法对比法是最简单的主观预测方法 通过对工程兴建前后 对某些环境因子机制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 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 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 数据 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 可选用此方法 四 专业判断法 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 如对文物与 珍贵 景观的环境影响 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 可选用此方法 特点 1 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如社会政治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2 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 可以作出定量估计 专家咨询法特尔斐法 第三节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一 指数法1 普通指数法2 巴尔特指数法 二 矩阵法 矩阵法将规划目标 指标以及规划方案 拟议的经济活动 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 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 数字或文字 矩阵法有简单矩阵 定量的分级矩阵 即相互作用矩阵 又叫Leopold矩阵 Phillip Defillipi改进矩阵 Welch Lewis三维矩阵等 可用于评价规划筛选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环节 矩阵法的优点包括可以直观地表示交叉或因果关系 矩阵的多维性尤其有利于描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简单实用 内涵丰富 易于理解 缺点是不能处理间接影响和时间特征明显的影响 三 图形叠置法 将评价区域特征包括自然条件 社会背景 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 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的地图 叠图法适用于评价区域现状的综合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 判别影响范围 性质和程度 以及累积影响评价 叠图法能够直观 形象 简明地表示各种单个影响和复合影响的空间分布 但无法在地图上表达源与受体的因果关系 因而无法综合评定环境影响的强度或环境因子的重要性 四 网络法 用网络图来表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各种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 多级影响逐步展开 呈树枝状 因此又称影响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碳排放管理员试题及答案
- b证安全员及答案
-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5.1《走进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 3.3.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第一单元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Unit3 We are going to travel(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6.1.1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教科版
- 丙烯酸树脂装置操作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变压器处理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家政服务视频教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医康复理疗管理制度
-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
- 吉兰巴雷综合症康复治疗
- 失眠中医养生课件
- 医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10万元以上设备需填写此表)
- T/CHES 98-2023取水口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
- 医院机电系统设计汇报
- 消防员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肉豆蔻酸行业需求潜力及前景动态研究报告
- 贷后管理协议合同
- 罗才军《少年闰土》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