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谷城老街古建筑群美术文化探微谷城三中“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及美术资源拓展途径”课题中期实验汇报谷城地处鄂西北山区,居襄樊市西北边缘,武当山东南麓,汉水中游的西南岸,素有“三水绕城,风景这边独好;双雄聚首,此地人物风流”之美誉。 谷城有史三千年,文化积淀深厚。西周时为谷国,春秋战国时归属楚国为筑阳,自隋起称为谷城,一直沿袭至今。战国名相伍子胥仗剑离楚的故事就源于谷城。西汉时,谷城为丞相萧何的封地。明初,永乐皇帝巡历谷城时,曾钦命少林高僧觉成重修承恩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在谷城聚首,重举义旗。贺龙元帅曾在薤山建立红军司令部,李宗仁将军在五战区司令长官任上在谷城薤山建别墅,频频前往居住。 历史的悠久,过去的繁华,名人的驻留,为谷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保留至今的老街古建筑群虽历经沧桑,仍能再现明、清时代的繁荣,折射前人建筑艺术的高超、绝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今天发掘美术资源,探讨传统美术文化提供了范例。我校美术教师杨先明2005年参加中南六省美术协作交流会过程中,了解到中国教育学会正在规划“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后来知道省教研室承担了“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及美术资源拓展途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校作了汇报。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发掘本地丰富的古建筑美术文化,积极向省教研室申报,承接其中的子课题。并决定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朱林波任课题负责人,美术教师杨先明为课题主持人,办公室主任姚海旭、计算机教师孙朝霞、美术教师王柳为成员。同时开始研究实验课题,填写申报表,经县、市两级教研部门初审后送到省教研究接受审批。课题立项通过后,学校就组织实验成员认真制定了详细实验计划,拟定了初期实验方案,着手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已做主要工作和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拟定方案课题立项通过后,学校立即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实验策略,在综合分析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把实验研究方向确定为以谷城老街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民居建筑美术文化探讨,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居所反映地建筑风格、文化内含,决定在收集资料时把承恩寺、沈垭天主教堂、薤山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寺庙建筑艺术和南河上游明、清古居建筑艺术纳入其中,便于对比研究,了解当时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课题实验研究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拟定计划、方案,确立主攻方向,举办开题仪式,搞好宣传发动;第二步,广泛细致地收集资料;第三步对资料进行整理、开发,挖掘美术文化;第四步,搞好利用工作,探讨美术资源拓展途径;第五步,课题验收,结题工作。我们还初步进行了人员分工:朱林波校长负责督促落实课题各阶段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召开课题实验碰头会,联系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予以扶持;姚海旭主任负责督促落实计划、方案及资料整理、分析报告、总结汇报等文字材料,协调各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杨先明、王柳、孙朝霞三位老师负责实地摄像拍照,走访等调查、取证等资料收集工作。二、资料收集在资料收集方式上,我们主要采取实地查看、拍摄照片、录像、走访、查阅典籍、网络搜索等形式进行;在内容上,明确收集重点在建筑艺术方面,同时兼顾其它,资料尽可能丰富、充实、详尽;在时间上,距离较近的老街课余随时去观察、拍摄、走访了解,距离稍远的,双休日去收集。资料收集回来后,由杨先明老师集中保存,分类存档由于准备充分,分工明确,资料收集虽然用了近半年时间,总体进展很顺利。先后实地考查谷城老街,谷城承恩寺,薤山天主堂等地,走访老街居民50余人,文化部门5人,查阅谷城志等资料,拍摄图片3000余张,录像短片近2小时。为了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我们还去南漳东巩镇苍坪,实地考查了田家屋场等几处保存较好的民居大宅,收集了南漳水镜庄建筑,襄樊古隆中建筑与承恩寺的部分资料,以便对老街古建筑群的研究提供帮助。在收集过程中,课题组几位同志不畏天气变化,克服种种困难,在文化局、文联,文博馆等单位帮助下,掌握了许多第一手宝贵图片资料和声相资料,为下一阶段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资料整理从2006年冬至今,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课题实验研究会议,讨论资料整理方案,遵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甄别、筛选、比较、归类,力求发掘出其中蕴涵的建筑风格、美术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文物保护、美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整理照片资料三本,三千多张图片,文字介绍2万余字,视频短片300多分钟,重点整理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老街谷城老街;宗教承恩寺、天主堂等;民居。其中尤以谷城老街为代表性。谷城老街是现今鄂西北分布范围最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街区。它位于汉水南岸,新县城东部,由三神殿巷子、米粮街、五发街、五福街、中码头街、老街、新街和河街等八条街道和200余座古老民居组成。老街保留着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的组群布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设计手法巧妙。这些建筑共同特点是采用对称式,四合院与四合院间用封火墙相隔,街道纵横交错,临街门面用隔扇、屏门装饰,白灰墙,小青砖依稀如旧。沿街漫步,依稀可见当时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历史风貌。徜徉此地,很能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绪。 这里历史上曾是商业繁华区,随着历史的变迁,新城的建立,这儿逐渐衰落了,1994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控制地带。 老街因年久失修,已显破败症候。我县有关部门现已做好规划,本着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区分步骤进行整饬维修。近期重点对南北向三神殿巷子至五发街和东西向五福街至老街进行修整,并选择其中10组最具代表性并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为重点。中远期逐步扩延至中码头街、米粮街和新街等街道。修整原天井院式形貌,恢复其适应商业经济需求的前店后寝式格局,突出马头墙(封火墙)防火以及防盗互助设施的特殊功用,体现出建筑物的间、架、色,反映居者身分等级的历史烙印特征。街面按老商铺、会馆、戏楼、茶馆商业街功能布局。复建位于中码头街西端路口的浩瀚楼(文风亭),让街区重现古建筑景观。保持传统街区整体风貌,将其开发为具有谷城民俗文化特色的观光步行街。1、老街由来据九域志载,谷城,是因人类祖先神农氏在此地尝植五谷得名。西周时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风郡、义城郡、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谷城先后录属襄阳郡、荆州都督府、襄阳府管辖。辛亥革命(1911),隶属襄阳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后,隶属鄂北道、襄阳道、湖北第四绥靖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等。解放后隶属襄樊市人民政府至今。现辖城关、冷集、石花、五山、紫金、盛康、南河、庙滩、茨河9个镇,赵湾乡和薤山国营林场。 中国古代重镇往往依托江河,为顺应商品交换和货物航运的需要而发展。谷城县城地处南河与汉江交汇,是汉水中游江汉平原尾梢至高山峡谷的过渡区域,历史上就曾是鄂西北的繁华重镇。其交通主要形式为水路,并形成了以中码头为核心,汉水、南河为水路重点,以沿南河走向的老街为陆路重点的城市形态。中码头至老街在20世纪60年代仍是城市的主要商业区。 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谷城县将城区的拓展方向届定在老城区外围,使城市中心外移,老城区逐渐丧失了其商业中心的地位。像一落鳏老人,风烛残年。然而正是这种城市布局的发展使老城区风貌特征得以有效保存,加之历来有识之士的推崇与呵护,使老城区的改造得以有效控制。曾有过辉煌历史的老街、中码头等都隶属于现谷城城关镇,尽管老街的城市机能在逐步退化,但历史街区反映了现代城市的文化积淀,并汇聚为城市文脉,这是衡量现代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指标。另外,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城市资源表述了城市景观的异质特点,是城市特色的历史恩赐,这也正是旅游开发的价值所在。 谷城的历史街区大都属清时期建筑,也是谷城县历史文化现象的一个缩影。风貌独特的传统街区与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区反差强烈,它们正经历保护与改造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商业发展 古时河流即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通道,汉水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拥有与黄河媲美的流量,谷城既扼汉江之要津,上可达陕南、川北;下可至江汉。南河源于神龙架,是房县、保康及神龙架等地区外出的重要通道。谷城即在汉水与南河之交汇处,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商贾在此驻留、交易,久之便成为汉水流域重要的港口之一。 据谷城县志记载,清宣统二年,知县刘秉权即奉文成立商会,商会建立之初,即有严格的内部组织制度和管理规范。这是有记载的晚清时期的商业管理模式。这种有组织的、严密的商业管理模式必然对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有一定作用。我们调查的几栋民居至少均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其有序的布局,适应商业化的的前店后寝式格局,均反映出其历史发展的脉络源远流长。3民居特点:谷城老街民居总体上是以徽派(南方)风格(天井院、马头墙、白墙黑瓦)为主,兼有本地特征(前店后寝,而且前店与后寝间隔有塞墙)。 3.1前店后寝 古时以河为道,河埠之处多为商业繁荣之地。老街原是商业街,此处商贾以家开店,前堂置铺,后堂住人,中以一道砖墙分隔,称塞墙。街面门点称前厅,大多为三开间;亦有因地制宜作一开间或二开间。豪门富院则为五开间,但为数不多。前厅门板称铺板,可拆卸。柜台沿檐柱至金柱处呈L型拐弯,明间为通道。第一进天井依附前厅,两侧厢房多为雇工居所。厢房直撞塞墙。第一进天井直对塞墙有一双扇门,称二门。古时青年女性受封建规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指此门。进二门有一厅称小厅。小厅为披屋形式(披屋即单坡)与二进厢房及大厅形成二进天井院。大厅设几案上供祖宗牌位。大厅及两厢的铺板均为灵活隔断。大厅两侧有门通向三进院,古时多为子嗣及家眷居所,楼上则为闺阁。这种布局形式较为普遍,并颇具规模。(图2上) 3.2塞墙 将一进院与二进院分隔开的砖墙称塞墙,该墙划分了不同的功能空间,是“前店后寝”格局的分界。该墙还突出屋脊形成风火墙,其墙面仅开一门即二门。二门为双扇平开,门板结实可靠,用于防匪防盗;门板面层为铁皮包镶用于防火。塞墙一般置于第一进院与第二进院落之间,将公共活动的店堂与私密空间寝院分离。二门是家庭的主要入户门,因而此处的建筑处理历受倾情。有的将家庭的荣耀与寄语镌刻与此;有的将门檐饰以镂花门楼造型,精雕细凿,极尽工巧;有的做披檐,与一进院的厢房阁楼连成一体形成跑马廊。进二门为小厅,小厅多为两层披檐形式,该披檐与二进天井在二层有走道环通。有的在小厅与二门对应处设木质挂落,形成一种家庭情调。 3.3明间小次间大 中国传统建筑的规范形制为奇数开间,明间大、次间小。谷城民居却反其道而行之,明间小、次间大。究其原因大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可能扩大商业使用面积的结果。因为明间部分为家庭通道,即为穿过或交通作用,为交通牺牲沿街面商业面积这对寸土寸金的老街的居民是不可接受的。这是民族商业资本主义规律影响下的产物。至二进天井院建筑即恢复为明间大次间小。这种形式上的变异也体现出民宅形制的灵活性与平民化。3.4天棚 天棚亦称抱亭,谷城民宅第一进院子上空常架设一个天棚(多为四阿顶),有的覆以黑瓦,后有人采用明瓦(玻璃瓦)。天棚与披檐间的缝隙可用作采光通风,天棚以木构架承托,这样一来,天棚下室内空间就能得到更好利用,使入户处有一遮避,亦使商业空间更为扩大。 3.5遵循规制 谷城民居的沿街色彩大多属清代遗留,但沿袭了明代的建筑特点。铺板与梁上垫板均用黑,柱与梁用青蓝,建筑外墙为青砖勾白缝,瓦为布瓦。这应为明代旧制的遗留。现存大量明代建筑均为黑柱黑梁,以黑为主调。这是对普通百姓的一种等级规范。在谷城老街这种用色方式仅限于三开间及三开间以下的建筑上。老街现存两栋五开间建筑,其用色则为红栗色,应为官宦世家所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朱色即为该色。这里我们可感觉到封建等级制度不仅反映在建筑的开间上,还反映在建筑的用色上。 3.6太平门 谷城民居在其三进天井院或后院一般设有一后门,该后门通向邻家居宅。门为双控式,两边各家均有插销,只有两家同时应允,才可开启。该门的作用为防匪防灾。体现一种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4、典型建筑4.1老街1号 该宅为天井院式住宅,推断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宅院为胡姓祖业,现转让给李姓。宅院宽12.1m,长27.2m,平面为矩形,轴线对称,有三开间,两天井,一后院,总面积320平方米左右。建筑采用抬梁木构,中部塞墙将前后分离。整个建筑功能明确,风格简朴。散落各处的青石可推知其原始的铺地形式,天井内檐设有落水管。两厢及塞墙处屋顶为单坡,厅、堂为双坡顶。建筑整体风格朴实,多用素木板作隔断,仅在重点部位作强调。4.2老街35号 该建筑原为一大户人家,解放前为税务局。现经改建,由当地居民居住。整栋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民国时期在正前方加建一面墙作为立面,采用欧式符号,但其间仍不乏本土民宅的细部处理手法。住宅正面三开间,中间为正屋,两边为厢房,上有阁楼,可住人。从一进天井角落处可登梯而上,与二进中间用塞墙相隔。每一进有一天井,房间绕天井布置,围绕天井的屋顶采用“四水归堂”的作法。门前有石刻,阁楼的门窗栏杆等都采用透雕,梁头、柱头都经特殊处理,整栋建筑让人感觉有一定气度。4.3老街38号 该建筑由于地段的特殊-前、后两条大街不平行,使得建筑平面采用了一个扭转的形式。从前堂进入,穿过中间的天井,就是一道高墙。穿过中门,能进入一个内院,但两侧的厢房已无法考证了。内院端头是后堂。前堂是抬梁式木构架,五开间建筑。屋顶是重檐的硬山形式。上檐下面开窗,可供二层阁楼使用。柱子出架梁,并有穿插枋增强其稳定性。檩条多为圆木,架在柱顶,也有通过驼墩上再搁在枋子上的。此木建筑的细部构造也颇为特殊。窗花、驼墩、柱础上都有一些花饰。上有一石门,石门装饰较华丽,石雕细致入微。屋檐下有偷心造的斗拱。后堂是穿斗式的结构,分上下两屋。整个建筑两侧是高的山墙,隔开了两户人家。4.4老街55号 本建筑为一套比较完整的三进式院落,虽有几处经过加建与改建,但木结构保存完好,基本形式较易辨别。建造时间与原屋主姓名不详。前两进院采取对称布置,估计沿街原为店铺,此处的梁跨较大,层高较之后部略高。且与第三进院落有门分隔(现仅由存门框),第一个天井较小,与第二进院落高大的砖墙-塞墙区分,高墙下设门,现门枕石等部件保存较好。第二个天井较大,铺地尚可分辨,两侧厢房形制规整,再向后的两侧房屋经过加建,原室内划分不可考,其后为砖墙收头。第三进院落估计为后来加建,厢房结构与前后均脱开,后门位于尽端靠左。总体上结构为抬梁式,但有的梁上所架短柱穿过梁而伸到屋顶,也起到承重作用,房屋两山面的柱也未必正对,可见民间工艺不拘于程式,可有一定的变化。 4.5老街66号 该建筑是明代住宅。早先为一富商所住,解放后改为粮站,现为民居。 布局为前店后寝,被一堵高墙划分。墙前部分作为店面,后为住家。进深方向分为三进,每进各有一个天井,而且每个天井大小不一,分隔内外的高墙位于第一与第二个天井之间。上有内室正门,进门后第二进为娶亲、迎宾等礼仪所用的厅堂。厅堂后有隔扇屏风,遮挡住后院。最后一进为主人住房。二层的每个天井四周都有走廊,为女眷所住。此屋的结构颇为特别,与官式建筑的严谨作风有较大不同。前后两进为穿斗式,中间为抬梁式。而且柱子的布置也比较灵活,通过减柱使室内空间得到较大的利用。地面为素土夯实,天井处有一蝙蝠纹样的三角花石板比较特别4.6老街70号 该宅现属石姓老人(石伯华),据老人回忆约200年前,山西吴姓家族迁居谷城,在此造了这座三进的大院。现在只能看到二进。最后一进已被日本人炸毁,不复存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此屋转手给本地曹姓商人,当时生意兴隆,家人都住在第三进院里,厅屋和阁楼都为货物仓库,其余厢房作为客房招待。在厅屋与被毁的院子之间,还依晰可见当年的太平门,兵匪来时,各家便紧关大门,从太平门相互通往。太平门两面带栓,只有双方同意才可开启。通往厅屋的二门上浮雕朴素俊秀。铁皮包裹的大门,完好无损,据老人言,这嵌有星星点点铁钉的门上曾有一对如意花瓶,终因年久而剥落了4.7三神殿巷7号 该宅始建于民国初年,距今约百年。虽经风雨凋零人为损坏,但其风采犹存。从空间上看,整体是一个两进的天井院落格局,合院及厢房按中轴线严格对称。与一般多进合院的平面不同。它的前后两院之间不是靠过厅来过渡,而仅仅用塞墙来分隔空 间。因房子兴建之初用作店铺。所以进门便是一个3开间的大空间,左手侧留有遗传多年的老柜台,漆纹斑驳,厚重敦实。现用来进行废品买卖交易。穿过大厅,便是一个小天井,后面的院子是居家所在。两侧厢房分作厨房、卧室。正对大门的最后一间也为三开间的大房子。内有爬梯通至二层阁楼,阁楼贯通整所建筑称跑马廊。结构为抬梁和穿斗相结合,由于木作与墙体经风雨侵蚀,危在旦夕。只保留木作墙体于二层阁楼上。建筑此房屋顶为硬山屋顶,上有三重马头墙,另一边为四重。作为一栋普通的居民,装饰简洁,。主要是柱础的形状变化,圆形、六角形、方形以及门墙上的刻花,窗扇上的镂空花格。4.8三神殿 谷城县三神殿从遗存的青条砖上见到“大清咸丰”、“癸卯重建”等题记,可见该建筑群在此之前便已存在。据该建筑群所有单位谷城县博物馆的同志介绍,主殿可能为元代建筑。三神殿座落在谷城县城西,临南河靠汉江。历史上它是水陆码头的门户。门前中码头街由河边直通城内。建筑为坐南面北,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前殿、中殿、后殿组成,除山门、戏楼外,其它三座殿宇一座较一座高。后殿建在高台上,而且建筑工艺也是一座较一座精细。三座殿宇为三进两天井封檐硬山式三开间木构建筑。前殿为戏台,中殿供三神(即雷神、左为水神、右为财神),后殿建筑为两层,底层明间供千观音及持童像三尊,楼上供玉皇大帝像,殿前天井置铸铁化纸炉一座,高约3米。山门和戏楼连在一起,戏楼为单檐歇山顶。戏楼的屋面后坡与山门屋面后坡相连。形成“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附答案
- 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中班下安全教育课件
- 中小学消防安全课件百度
- 建筑信息模型(BIM)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班安全教育第一课课件
-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理健康测试试题及答案
- 快手有课件吗安全吗
-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含答案
- 特殊口腔护理课件
- 当代中国经济教学大纲
- 《纺织行业基础知识》课件
- 自制胸针出售合同协议
- 体育设备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社区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体系的激励机制
- 部队防失泄密教育课件
- 信息通信行业试题
- 汉日翻译之理解当代中国(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岛滨海学院
- 2025网格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医院消防系统定期维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