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doc_第1页
问渠哪得清如许.doc_第2页
问渠哪得清如许.doc_第3页
问渠哪得清如许.doc_第4页
问渠哪得清如许.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写作素材区 县:镇原县乡 镇:开边镇学 校:开边中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是成炊的关键;同样,有素材,是写作的关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身在学校,数理化、史地生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没素材,写不了文章,多读多写,又不切合学生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无米”这一问题呢? 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取材于课本的优秀篇章,仅以最近两年高考为例,有些课文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热点。写“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有人用到了鸿门宴、屈原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文章;写“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有同学又重新搬出了这几篇文章,因为邹忌的妻、妾、客在审美问题上因感情亲疏而影响认知问题。纵观高考满分作文,语文教材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后花园,只要转化得法,内化得当,“他山之石”就会收到“可以攻玉”之效。我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为例来抛砖引玉吧:不拘一格用人才赵王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他在人才的使用上不拘一格,并没有因为蔺相如出身卑贱而弃之不用,相反委以重任,体现了一代君王的用人之明。秦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国面临强权外交,处境艰难,缪贤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赵王并不因为蔺相如只是一介宾客而拒于门外,而是破格录用,委以重任,让他代表赵国出使秦国。当蔺相如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使命后,赵王又打破常规,及时将蔺相如提拔为上大夫。后来,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以其勇敢和智慧捍卫了赵王和赵国的尊严,凯旋归国后,赵王不顾老将廉颇的面子,再一次破格提拔蔺相如,以至官位都超过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赵王这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不拘一格的用人观不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感叹:“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胸怀。”在古老的东方,也有一句俗语世代相传:“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兰西的浪漫和炎黄子孙的实在碰撞到一起,投射出宽容的光辉。宽容才能赢得下属的忠心。赵王是大度的,他有容人之量,即使属下讲出要叛逃这样重大的事情,他也原谅了,正因为他对属下的宽容,属下才会对他吐露真情。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蔺相如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只有能够敏锐洞察人性、胸怀宽广的智者,才能以博大之心包容一切。鲍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贵,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李世民牢记隋亡的教训,包容了魏征的犯颜直谏包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勾践忍受了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辛,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无端遭受“胯下之辱”,但封王之后却笑释前嫌,任命当初侮辱过自己的人为巡城校尉。相比之下,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位卑未敢忘忧国蔺相如的地位是低下的,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有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并且不辱使命。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蔺相如以解除国难为己任,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以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义凛然,廷叱秦王,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而廉颇呢?在得知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之后,他毅然选择了负荆请罪。难道他没有顾虑吗?堂堂一个大将军,“肉袒负荆”是多么的丢人啊,但错在自己,况且他们两有共同的目标-国家强大,共同的情感-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最值得赞赏的是,缪贤那种心底无私,为国荐才,为国分忧,不计个人安危的可贵品质。缪贤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代表赵国出使秦国,此行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因为此去责任重大,不确定的因素甚多,假如蔺相如不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的”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去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将会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这些缪贤当时不是没有想过的,然而他并不惧怕,他识才敢用,信任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又怎么能做到呢? 不以出身论英雄不要以出身论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依照廉颇的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伯乐之于骏马好马还要伯乐荐,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欲亡赵走燕”。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赵王的原谅。后来,赵得和氏璧,秦想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因国力弱小陷入给与不给的两难处境,“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缪贤说“其人勇士,有智谋,亦可使”,毫无保留地及时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最终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为国立功的卓越表现。要不是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的荣耀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缪贤甘做伯乐的精神,值得称赞。成功的门,原来是虚掩着的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有很多因素。蔺相如的成功,为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要想成功,首先要提高自我修养,练好个人本领,即做一个高素质的有才之人,然后静静等待。正如现在风行的“脱口秀”一样,良好的口才不是一夕之功。口才也是才,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其实,会动嘴皮子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口才。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秦王的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的璧玉,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在渑池之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 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其次,要善于捕捉机遇。如果没有赵国的危难,国家急需人才、缪贤的举荐,蔺相如可能如暗投的明珠终泯灭于历史中。当机遇来临时,要有积极争取的主动。试想没有为缪贤谋划的崭露头角,没有赵王询问时的主动请求,才华又何以被赏识,而被命运垂青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团结才有力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当秦王要与赵王会于西河外渑池时,赵王畏惧不去。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商量着对赵王说:“王不行,使赵弱且怯也”。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并对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使其“终不能加胜于赵”,而此时在军事上“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这里,蔺相如的文(外交)与廉颇的“武”(军事)可谓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强大的秦国最终也“不敢加兵于赵”。 否则,“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赵国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此段材料还可论证“军事和外交同样重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同样面对战国诡谲的风云,大智大勇的蔺相如面对专横的秦王,善于把握每个细节,不但能够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之会上廷斥秦国群臣,有礼有节,捍卫了国家尊严。正是他充分利用、把握了每个细节,他也因此名垂青史。如果不能充分关注并把握每个细节,只能给个人和国家带来千古遗憾。一代名士荆轲英勇过人,虽然也曾有“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千载良机,可是,他没有把握好这个细节,错失良机,刺秦不成,反而加速了燕国的覆灭。荆轲的遗憾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充分把握细节,不仅个人殒身丧命,更让国家毁于一旦。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最容易被记起的是课文,最容易忘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