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用残损的手掌公心集学校高冠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杭州,祖籍南京。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2、写作背景 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诗人戴望舒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3、扫清字词障碍三、诗歌解读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歌以这两行开头,有什么作用?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怎样描写解放区的?四、深入探究诗歌中两种对比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五、拓展欣赏戴望舒雨巷思考:1、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2、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七、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