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重点班历史回头练习七(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 D变法通议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 )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A B C D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5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6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导者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王韬 D康有为7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 (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8梁启超说:“自失香港、烧圆明园之后,感觉有发奋自强之必要”梁启超致力于“发奋自强”事业的方法是 ( )A宣传革命思想 B投身变法运动C创办民主政党 D投笔从戎9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 )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10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11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12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5“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二、非选择题(第16、17题各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材料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3: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请回答:(1)依据材料1,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4分)(2)依据材料1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6分)(3)依据材料2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4)依据材料3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4分)1.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2. 解析:选C。本题从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设题,考查对二者的理解。障碍在题肢,认为前者是爱国的,后者是维护清朝统治。实际上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题肢不正确,应排除,同样排除。解答本类题目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人物的主张和活动。3.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李鸿章提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4.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5. 解析:选A。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核心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对西方的学习只限于器物的层面,没有涉及政治制度。6.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扩展到制度层面”的只有C和D,但“较早倡导者”则只能选C,因为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7.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洋务派依然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没有给传统儒学思想增加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在客观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某种否定,C、D两项均与题干不符。8. 解析:选B。结合梁启超所代表的阶级及时代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9. 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10.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11. 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的潮流。12.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13. 解析:选C。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14.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1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16.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2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17. 解析:第(1)问要注意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第(2)问应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第(3)问应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面分析。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3,并要从“近代前期”选出评价较高的事件,再列举“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再要写出评价。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温州)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人培训计划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十三中学英语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磁力泵转子培训
- 2026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英语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东营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学生德育工作总结
- 2026届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GB/T 18690.3-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3部分:自动冲洗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 中医养生六大观念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套课件
- 彩钢大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 舞蹈鉴赏课件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体育教学设计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 《中外美术史》课件1中外美术史.1(原始社会)
- 刺梨产品之养生有维系列简介共26页课件
- MPA、公务员必修课《公共政策》课件: 政策制定
- 大学物理高斯定理课件-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