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药剂成人大专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复习题1、 A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分高度结合率( )以上,中度结合率( )左右及低度结合率( )以下BA.90% 60% 30% B.80% 50% 20%C.90% 50% 30% D.80% 60% 20% 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依据溶解性与渗透性将药物分为( )类 C A.二 B.三 C.四 D.五 3.药物向胎盘的转运除了和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有关外,主要受( )影响D A.血脑屏障 B.脑脊液屏障 C.脑组织屏障 D.胎盘屏障 4.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 A A.吸收 B.代谢 C.排泄 D.转运 5.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是BA.吸收 B.代谢 C.排泄 D.转运 6.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C A.吸收 B.代谢 C.排泄 D.转运7.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A A.转运 B.处置 C.消除 D.生物转化 8.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称为BA. 转运 B.处置 C.消除 D.生物转化 9.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称为C A.转运 B.处置 C.消除 D.生物转化 10.以下关于药物分布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A连续用药时药物对一些组织的特异性亲和会导致药物积蓄 B不同药物体内分布特性不同、C药物在体内的理想分布状态是均匀分布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E11.( )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D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12.( )是口服药物吸收最为重要的器官B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13.( )是机体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最重要的器官AA.肾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14.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是属于B A.一级速率过程 B.零级速率过程 C.线性速率过程 D.非线性速率过程15.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正确答案:D 16.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重要特点是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E与给药间隔有关 正确答案:D 17.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条A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正确答案:D18.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 正确答案:D19.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 正确答案:C20. 临床研究的参加人员为健康自愿者的为( )期临床研究阶段AA.I B.II C.III D.IV 21.设人体血流量为5L,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一室分配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A 0.5LB 7.5LC 10LD 25LE 50L 正确答案:A22.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A时间B毫克/时间C毫升/时间D升E时间的倒数 正确答案:E 23.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E维持不变 正确答案:C 24.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正确答案:A 25.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 D)A半衰期短 B吸收速度常数ka大 C表观分布容积大 D表观分布容积小 E半衰期长 26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B)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 27.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C)A 最大效应 B不良反应的大小 C作用持续时间 D 起效的快慢 E剂量大小 28.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 C) 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 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 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 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 29.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 D) A 、骨架片 B 、包合物 C 、软胶囊 D 、栓剂 30.、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 A 、生物利用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 31.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 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32.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A 、胃 B 、小肠 C 、结肠 D 、直肠 33.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 A 、口服给药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 34.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5. 生物等效性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E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 正确答案:D 36.被动转运的机理是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答案D) 37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答案D) 38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答案C) 39.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答案C) 4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答案A) 41.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答案D) 42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生物利用度 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答案B) 43.药物透皮吸收中( )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A.角质层 B.透明层 C.颗粒层 D.基底层44.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A、Noyes-Whitney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Higuchi方程45.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EA.药物的溶解度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溶剂化物 E.药物的解离度46.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的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AA.隔室模型 B.单室模型 C.多室模型 D.生理药动学模型47.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是指AA.波动百分数 B.波动度 C.血药浓度变化率 D.代谢分数48.(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量。A.生物利用度 B.绝对生物利用度 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49. ( )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A.生物利用度 B.绝对生物利用度 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50.( )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A.生物利用度 B.绝对生物利用度 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51.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由两个肾的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体积是指BA.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B.肾小球滤过率 C.肾清除率 D.清除率52.单位时间内经肾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是指AA.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B.肾小球滤过率 C.肾清除率 D.清除率53.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B.肾小球滤过率 C.肾清除率 D.清除率54.在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血浆中的药物清除出去的能力是指A.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B.肾小球滤过率 C.肾清除率 D.清除率55.某些药物进入全身循环后迅速向全身各部位分布,并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达到分布动态平衡,即动力学上的“均一”状态,此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隔室,称之为BA.隔室模型 B.单室模型 C.多室模型 D.生理药动学模型56.眼用制剂( )流失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BA.结膜前 B.角膜前 C.眼角 D.眼球57.胞饮作用的特点AA、有部位特异性B、无需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无部位特异性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E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称为胞饮59、下列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60、下列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1、下列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C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些情况下,弱碱性食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增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通过细胞膜6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离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6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和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65、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是CA、片剂B、软膏剂C、溶液剂D、混悬剂66、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制剂处方及工艺C、A、B均是D、A、B均不是67、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D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D、均是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50分14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 E、吸收1、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方式A2、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消耗能量B3、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C4、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D58A、口服给药 B、肺部吸入给药 C、经皮全身给药 D、静脉注射给药 E、A、B和C5、有首过效应A6、没有吸收过程D7、控制释药C8、起效速度同静脉注射B912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9、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的时间C10、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E11、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A12、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D1316A、Cl=KV B、T1/2=0.693/K C、GFR D、V=X/C E、AUC13、生物半衰期B14、曲线下的面积E15、表观分布容积D16、清除率A1721A吸收B分布C排泄D生物利用度E代谢17 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 正确答案:E 18 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 正确答案:C 19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正确答案:A 20 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 正确答案:B 21 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正确答案:D (2225题)A. I期临床试验B. 期临床试验C. 期临床试验D. 期临床试验22新药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D23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A24治疗作用确证阶段,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C25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B26-30A甲药B乙药C丙药D丁药E一样甲、乙、丙、丁4种药物的Vd分别为25、20、15、10L,今各分别静注1g,注毕立即取血样测定药物浓度,试问26 哪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最高 正确答案:D 27 哪种药物在体内的总量最大 正确答案:E 28 哪种药物在体内分布面积较广 正确答案:A 29 哪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最小 正确答案:A 30哪种药物在体内分布面积较小 正确答案:D (3135题)A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B需要能量 c借助于载体使非脂溶性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D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 E粘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随着细胞膜向内凹陷而进入细胞内 31促进扩散 32胞饮作用 33被动扩散 34主动转运 35膜孔传运 (答案CEABD) 3639A、单室单剂量血管外给药ct 关系式B、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ct关系式C、单室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ct关系式D、单室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ct关系式E、多剂量函数36、C=C0ekt C37、C=kFX0/V(k-k)(ekt-ekat) A 38、=(1-enk)/(1-ek) E39、C=k0/Kv(1- ek) B4043A、消除速率常数K B、吸收速率常数Ka C、多剂量函数 D、A和B E、B和C40、WagmerNelson法的公式可求 B 41.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度法公式可求 A42、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ct关系式可求 D4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停止滴注后的ct关系式可求A4447A、 F=(AUC0)口服/(AUC0)静注B、 C=kFX0/V(k-k)(ekt-ekat)C、 C=k0/Kv(1- ek)D、 C=C0ektE、 C = C0(1-enk)/(1-ek)ekt44、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C45、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B46、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E47、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A三、多项选择题1.口服药物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BCDEA.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B. 食物的影响 C.胃肠血流速度 D.胃肠道疾病 E.剂型与药物吸收2.口服药物吸收的制剂学研究方法有ABA.崩解时限测定法 B.溶出速率法 C.组织流动室法 D.肠灌流发 E.外翻环法3.非口服药物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BCA生理因素 B.药物理化性质 C.剂型因素 D.胃肠道疾病 E.食物的影响4.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有 ABCDEA.生理因素 B.剂型因素 C.透皮吸收促进剂 D.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 E.超声导入技术的应用5.影响鼻粘膜吸收的生理因素有 ABCDEA.吸收途径 B.鼻腔PH值 C.鼻腔血液循环 D.鼻腔分泌物 E.纤毛运动6. 药物动力学模型包括ABCDEA.隔室模型 B.生理药动学模型 C.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 D.非隔室模型 E.非线性药动学模型7.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ABCEA吸收B生物转化C分布D.注射E排泄8.一级速率过程有以下特点ACDAA.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半衰期与剂量有关C.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D.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E.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反比9.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B口服胶囊C栓剂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 正确答案:ACDE 10.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D药物的多晶体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 正确答案:ABC 11.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 正确答案:AC 12.下列关于消化道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使用栓剂的目的之一,是提高那些在消化道或吸收后在肝脏容易被代谢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胃内滞留时间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C胃粘膜不表现出脂质膜的性质,而小肠粘膜却显示脂质膜的性质D缓释制剂的药物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E舌下含片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ABE13.主动转运的特点有ABCDEA.逆浓度梯度转运 B.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C.需要载体参与D.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 E.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14.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有ABCDEA.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B.胃内容物黏度 C.胃内容物渗透压 D.食物的组成 E.药物的影响。15.口腔黏膜的渗透屏障主要有ACA.上皮屏障 B.下皮屏障 C.酶降解屏障 D.唾液屏障 E.角质化屏障16. 口腔黏膜给药优点有:ABCDEA. 能避开肝首过效应B. 无胃肠道的降解作用C. 给药方便,起效迅速D. 无痛无刺激E. 患者耐受性好。17.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C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D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正确答案:AC 18. 人血浆中的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ACDA. 白蛋白 B.血红蛋白 C.1-酸性糖蛋白 D.脂蛋白E.血清蛋白19.代谢的临床意义有ABCDEA.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 B.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 C.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 D.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 E.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20.零级速率过程特点有ABCA.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B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C.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取决于剂量的大小D.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或浓度有关;E.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缩短21. 一级速率过程特点有ABCA. 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 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C.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D. 半衰期与剂量有关E.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反比22. 临床上( )的给药速率为零级速率过程。ACA. 恒速静脉滴注B. 口服给药C. 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D. 皮肤黏膜E. 肌肉注射23.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包括ABCDEA. 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B. 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C.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D. 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性E. 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24. 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有ABCDA. 生理因素B. 剂型因素C. 透皮吸收促进剂D. 离子导入技术的应E. 病理因素25. 可用作直肠吸收促进剂的物质有ABCDEA.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 羧酸盐C. 胆酸盐D. 氨基酸类E. 环糊精26. 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有ACDEA. 角膜的渗透性B. 角膜的通透性C. 角膜前影响因素D. 渗透促进剂的影响E. 给药方法的影响27. 下列哪些是肾小管主动分泌的特征ABCDEA.需载体参与B.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抑制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转运D.存在竞争抑制作用E.有饱和现象四、是非题1、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100%。2、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通过粘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动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因此可避开肝首过效应3、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4、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5、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部沉积量就越大填空题答案:1、X2、3、4、X5、X6、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7、 由于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8、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9、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10、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11、药物在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和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13、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14、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通过。15.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6、X7、X8、对9、X10、X6、对7、对8、对9、X10、X三、填空题。(一空1分,共60分)1.BCS可用三个无单位的参数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分别是 、 和 。吸收数 剂量数 溶出数2.研究口腔黏膜吸收的方法有 法,体内法与 法。 体外法 在体法 3.某些药物因肠肝循环可出现第二个血药浓度高峰,称为 现象。双峰 4.脑屏障包括 、 、 三种。血脑屏障 血液-脑脊液屏障 脑脊液-脑组织屏障5. 和 是最要的排泄途径。肾排泄 胆汁排泄6.一级速率过程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程成正比的速率过程。7.转运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三个过程8. 、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若其发生疾病则代谢产物生成障碍,使药物的半衰期 ,导致药物、 、肝脏 延长 蓄积9.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可分为申请、 、测定、 和 五个步骤。取样 数据处理 结果解释10.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 、 和 。血药浓度法 尿药浓度法 药理效应法11. 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有 、 和 。药物动力学研究 临床比较试验 体外研究12. 肾单位的基本成分是肾小球和肾小管13. 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14. 药物透皮吸收中角质层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15. 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16.药物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的总和。17.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尿pH值和尿量。18.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机制:阴离子分泌机制和阳离子分泌机制19. 排泄是肾外排泄最主要的因素。 胆汁20.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有排泄机制的影响、水溶性的影响和分子量的影响。21.药物动力学中隔室模型按照药物分布速率划分,一般可分为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和多室模型22.尿药排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有速率法和亏量法两种。23.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24.生物膜的性质包括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和半透性。25.在膜动转运中,转运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称为 ,转运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称为 。胞饮 吞噬26.弱碱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27.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由分子量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或_扩散池。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_mm。4、蛋白多肽药物经粘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_、_、_。1、脂溶性、小、很大2、单室、双室3、0.5m7.5m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16. 四、名词解释(一题3分,共45分)1.子宫首过效应:药物经阴道黏膜吸收后,直接转运至子宫的现象。2.表观分布容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表示全血或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的比例关系3.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4.肾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量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5肠肝循环: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6. 生物半衰期: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7. 生物利用度: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8. 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的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9. 清除率:整个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的药物消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消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即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用Cl表示10. 生物等效性: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11. 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可发生改变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也发生在其他器官,如肠、肾、肺、血液和皮肤等。12. 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排泄是许多药物消除的主要途径。13.波动百分数(PF):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14.波动度(DF):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15.血药浓度变化率: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60分)1.简述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答:1.血液循环与血液通透性的影响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3.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4.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5.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2.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有哪些?答:1.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 2.药物直接给药 3.暂时破坏血脑屏障 4.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 5通过鼻腔途径给药3.简单叙述生物药剂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户外广告场地租赁合同模板(含广告设计)
- 2025年度城市公交车承运及运输服务管理合同
- 2025版山皮石运输合同附驾驶员培训与考核协议
- 2025年度商品房购买专项担保借款合同
- 2025年度大学教师学术休假与学术交流资助合同
- 2025版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能源供应项目承包合作协议
- 2025版商业地产项目营销推广合同
- 2025年度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合同终止与授权续期协议
- 2025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合同
- 人工智能在智能企业中的应用
- 教学查房-一例喉癌术后并发喉瘘患者的护理
- 文华财经“麦语言”函数手册
- 突发事故遗体处置应急预案
- GB/T 27866-2023钢制管道和设备防止焊缝硫化物应力开裂的硬度控制技术规范
- 同城化的内涵、发展特征及作用效应研究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英语新初一分班试卷
- 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
- 锂离子电池课件
- 高等代数(上)期末复习题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