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设计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二、预习检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嗜(sh)酒 辄(zh)尽 吝(ln)情 短褐(h)箪(dn)食 汲汲(j) 俦(chu) 觞(shng)三、整体感知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四、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1)一词多义(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以为,以之为。)(2)以此自终 (介词,凭借。)(1)或置酒而招之(之: 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3)黔娄之妻有言 (之:助词,的)(1)闲静少言 (动词,说,说话)(2)黔娄之妻有言 (名词,言语,话)(1)晏如也 (助词,像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 (动词,像)(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句首语气词,表推测)(2)亲旧知其如此 (代词,指五柳先生)(2)古今异义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亲旧知其如(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不求甚解(古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义: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或置酒而招之(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赞曰(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古义:处所。今义:允许,许可。)造饮辄尽(古义:往,到。今义:制造。)颇示己志(古义:稍微。今义:很; 相当地。)(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 (“详”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亲旧知其如此(“亲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以乐其志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性嗜酒(“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我们发现了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不拘小节之人,他的这个个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下节接着分析。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重点字词的读音:嗜( )酒 辄( )尽 吝( )情 短褐( )箪( )食 汲汲( ) 俦( ) 觞( )二、质疑探究上节课我们讲到说五柳先生不慕名利、不拘小节,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他独特的人格: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又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不能仅将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这里所说的“不求甚解”是不死抠词句,而是领会感悟文章的真谛。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展现五柳先生品质性格的一种方法,不死抠词句是因为不想追求功名利禄,读书只是一种乐趣、一种人生享受,而自己自有自己读书的方式和志趣所在。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为什么五柳先生“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明确:这是此文较重要的一个描写,描述了五柳先生生活状况非常窘迫,他能对此坦然自若。不是他没有能力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他曾经当过官,是他自己辞官归乡的,而且后来当政者多次请陶渊明出去做官,都被陶渊明拒绝了。他之所以拒绝,就是不堪忍受官场的腐败,才辞官归隐的,他在辞官的时候就明知归隐之后自己必是要过一种极清贫的日子,所以当他身处窘境之中也全然不在乎,只为能过上淡泊平静的生活。贫穷不能改变他的志趣,体现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品格,另外含蓄地说明五柳先生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5怎样理解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赞”的部分?明确:这一部分有两层意思。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说明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前一层引黔娄妻子的话,接着就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思是五柳先生跟黔娄一样,是能够安贫乐道的人。后一层先重提五柳先生之“志”,而后将他说成无怀氏和葛天氏之民,实际上是说他能够顺乎自然而生活。这样来评价五柳先生的品格,是有深刻含义的。黔娄是个不跟统治者合作的人,他拒绝齐王的千金聘用,而宁愿在贫困中死去;而无怀氏、葛天氏之治天下,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则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作者在“赞”中不直接评论五柳先生的品格而以古人作比,其实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五柳先生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厌弃态度。三、主旨探究本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及性格特点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四、课堂小结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心声袒露,毫无雕琢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