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掌握页下注释,思考课后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18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2、学生会说:老师你写错了,师说:“哪里错了?我认为我是对的,你还有第二个答案吗?那我的观点不是对的吗?”3、学生会举例反驳。 4、抓住切机,转入课文:“由这个问,你还能想到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真好,同学们,从他的思维中,你能发现什么吗?” 5、生说:他具有创造性思维。6、小结:是的。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更正板书)二、分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2、接下来我们来检查自己完成的预习题。打开课易通P31 1-43、雅词积累(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汲取(j)吸取/推敲/根深蒂固(d)/锲而不舍(qi)孜孜不倦(z)/不言而喻(y)/持之以恒(hng)4、走近作者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5、浏览课文,交流见解三.创造火花(过渡语: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求第二种答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动一动手,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材料: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 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夹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三、分读课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5)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教师点拨: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作用: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四、文章小结论证中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论 证 过 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板书设计:二、问题讨论(一)1、那么,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0页,小声地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第一、必须精通各种知识。(为什么要汲取知识?不精通知识就会一事无成,知识是形成创意的素材。)第二、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简洁概括)第三、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我赞同这个观点)2、作者为了证明这些观点,他是怎样来说服我们的呢?举例子举了什么例子?(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3、这些例子和他的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点拨:精通各种知识体现在哪?探究新事物的意识体现在哪?活用体现在哪?持之以恒体现在哪?)小结:看来例子和观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三个必须要素之间能不能调换位子?为什么?不能,这是一个由学到用再到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举例论证,还有什么方法吗?看第5小节,这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这属于道理论证。小结:对于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作者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他的观点。这些观点分别是我们先要精通知识,再活用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板书)二、问题讨论(二)1、像我们刚才那位同学那样,他具有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不是任何人都具有呢?(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个结论是谁提出的?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齐读“富于。创造力”2、看来像我,像你们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明出什么东西啊?(缺乏创造力)3、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有什么区别呢?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创造力的人”在文中是指谁?他们创造东西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齐读“这种非凡的灵感。逐渐充实。”4、这个属于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三、合作探究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论证拥有创造力的人,他留意了自己细小的想法而有所创造?(同桌合作讨论)牛顿、瓦特、爱迪生(电灯)、爱因斯坦(相对论)、鲁班等小结:所以我们平时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是要知道,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四、明确中心课文经过了层层论述,从创造性思维要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到任何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到拥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的条件,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所以这个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呢?关键是什么?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部分,总结全文,揭示中心。五、明确结构假如没有第4、6、9小节,文章的结构将会怎么样?正因为有了第4、6、9小节,文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文章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文章结构严谨,紧扣中心“”六、完善板书出示名言如果说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思想武器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