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多媒体课件显示)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谁吗?这首诗评价的是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你对杨修之死又有怎样的看法?二、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三国演义及作者的了解。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学生互相补充后(多媒体课件显示) 师:谁再来说一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守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多媒体课件显示)“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庖官( ):厨师。 主簿( ):文书之类的官。 分食讫( ):完毕。 大簏( ):竹器。 伺察( ):守候。 谮害( ):诬陷,中伤。 佯惊问( ):假装。解释下列各词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事前拟好的答案。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多媒体课件显示)三、内容研读1.请同学们带以下问题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多媒体课件显示)是什么事终于让曹操抓住了除去杨修的机会呢?复述事件经过。曹操以什么罪名杀的杨修?师:曹操杀杨修需要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一个让手下信服的理由。生:鸡肋事件。(师板书)生复述,师评价是否流畅自然,经过是否完整。生:惑乱军心(师板书)师:杨修仅凭自己的的猜测就擅自行动,引起军中慌乱,违反了军纪。他的死实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他似乎也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事情果真这样简单吗?生:不是。师:鸡肋事件只是杀杨修的“表面原因”(师板书)。杨修之死一定还有“深层原因”(师板书)。那么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解决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关于杨修的真正死因,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第一组)曹操对杨修每次犯忌的心情都一样吗?找出课文中曹操每次对杨修犯忌后的心理描写的词?(第二组)这几件事中哪一件事最令曹操忌恨?这几件事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第三组)整篇课文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第四组)生: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分食一盒酥;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密告曹丕;教曹植出城;替曹植作答教。(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应答案)生:虽称美,心甚忌之;虽喜笑,心甚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应答案)生:为曹操作答教最令曹操忌恨,这使曹操极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生:按“犯忌”的轻重排序。整篇课文用插叙的方式揭示了杨修的真正死因。师:作者认为杨修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生: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师板书)四、探究师:对于杨修之死,同学们怎么认为的,到底是谁之过?请同学们讨论,然后说出你的看法。生:杨修之死实乃修之过。卖弄才华。他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纵观他一生,并没有在军事、政治上给曹操出什么奇谋良策,却在“门内添一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聪明,以致遭到曹操的猜忌,埋下祸根。恃才放旷。曹操“梦中杀人”本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他偏给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士兵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法,岂能乱来。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表面看来,杨修最知曹操心意,夏侯惇也夸他“真知魏王肺腑也”,但他对曹操“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却一无所知。参与曹氏家族立太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之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曹丕也不会放过他,而他却无自知之明。师:看来,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聪明有才华是好事,但如果用不到点子上,又不能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坏事。生:杨修之死是曹操之过。曹操妒贤嫉能。杨修身为曹操的部下,多次心怀好意,直言不讳,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曹操身为丞相理应宽恕这小小的过失,但却将其杀害,未免小题大做,无疑表现出曹操心胸狭隘。曹操不能广纳贤言。不明白臣子的一片忠心。杨修帮曹植,教曹植答教插手家事,而最终让曹操有了杀修之心。从曹丕与曹植的才能看,曹丕是不及曹植的,曹操也承认曹埴的聪慧。杨修帮曹植是因为他明白曹植会让魏国更强大,而曹操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才会被杀。在鸡肋事件中,从某种程度上讲,杨修是站在士兵的立场,替士兵着想,而曹操却深恶痛之。可见曹操的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我认为杨修之死是因为他屡屡说穿曹操心事,令曹操心生忌恨所以杀了他。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总结出杨修之死有两点:一方面是杨修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另一方面是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所以,曹操是借违反军纪之名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师:咱们趁热打铁,大家总结一下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生:残暴多疑、阴险狡诈、虚伪、善用权术师:杨修的性格特征呢?生:恃才放旷、卖弄聪明、才思敏捷、轻率大意。五、拓展延伸师:这两个人都独具个性,但是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都是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资料,形成书面小报告。师: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 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明白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我想到了独生子女,其中不乏一些惟我独尊,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人。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学习生活中应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