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和研究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有意思地保持二者直接的特定的关系的培养物。分辨率:指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反差:指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平板:即培养平板,融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即为平板,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A、O-核心多糖和特异侧链或称O-多糖或O-抗原)三部分组成。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 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球状体:和原生质体的处理方法相同,是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细胞质膜:又称质膜、细胞膜或内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 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微管二联体:由A、B两条中空亚纤维组成,A是完全微管,13个微管蛋白亚基组成,B是10个,与A共用3个亚基。A上伸出两条动力蛋白臂(能被Ca2+、Mg2+激活的ATP酶),水解ATP,提供鞭毛运动能量。鞭毛与纤毛:有些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长有或长(长者叫鞭毛)或短(短的叫纤毛)的毛发状细胞器,具有运动功能。细胞核:真核生物都有形态完整,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对细胞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变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核被膜:核被膜由核膜和核纤层组成,其上有许多核膜孔。核膜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通道。核膜由两层膜组成,两膜中间叫核周间隙。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 成分为核纤层蛋白。营养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迟效氮源: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这种氮源叫做速效氮源。营养缺陷型:多数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以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但有些微生物没有将无机氮合成有机氮的能力,它们不能把尿素、铵盐等这些无机氮源自行合成他们生长所需的氨基酸,而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才能生长,这类微生物叫做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也叫营养缺陷型。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 (培养基中含量)。微量元素一般参与酶的组成或使酶活化。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光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光能自养型,这是一类能以CO2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的微生物,它们能以无机物如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化合物为电子供体,使CO2固定还原成细胞物质,并且伴随元素氧(硫)的释放。光能有机营养型:或称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化能无机营养型:或称化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作为它们生长所需的能量,以CO2或碳酸盐作为的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利用电子供体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化能有机营养型:或称化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也即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里的有机物通常既是它们生长的碳源物质又是能源物质。腐生型/寄生型:如果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不具有生命活性,则是腐生型;若是生活在生活细胞内从寄生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则是寄生型。天然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也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琼脂含量一般为1.5%-2.0%。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及菌种保藏。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一般为0.2%-0.7%,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及噬菌体效价滴定。液体培养基:不加任何凝固剂。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 也称营养培养基,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过程组成。生物氧化: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是一个产能代谢过程。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