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预测(权威版).doc_第1页
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预测(权威版).doc_第2页
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预测(权威版).doc_第3页
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预测(权威版).doc_第4页
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预测(权威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北京中考结束了,从今年的物理试题来看,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与此前的一二模试题相比其难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试卷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察,以及结合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下面我们将对本次考试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题型分值分值合计第卷单选题24分36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选题12分第卷填空题14分64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34分计算题16分二、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难易程度分值分值合计较易试题约60分满分100分中等试题约20分较难试题约20分 三、试卷各题所属专题及对应难度分布情况专题题号及知识内容难度分值力学4.费力杠杆的判断7.增大压强实例判断9.常见物体质量和长度的估测10.是否做功实例判断12.浮力综合15.压力17.力的三要素23.力学综合问题计算24.长度测量27.弹簧测力计读数28.盐水密度的常规测量29.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36.力能产生形变的实验探究37.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实验探究40.力学综合计算易易易易难中易难易易易易中中难约40分光学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判断19.凹透镜的作用25.反射光线作图30.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易易易易约10分热学5.凝固现象的判断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4.比热容20.热量简单计算3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规律的实验探究38.比热容简单计算易易中易易易约15分电学1.电学基本单位3.常见导体的判断8.能量转化实例判断11.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应用13.电磁现象16.欧姆定律的应用18.电磁波21.电功率简单计算22.欧姆定律的应用26.电能表读数29.电压表读数32.电阻串联问题的实验探究34.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关系的实验探究35.“伏阻法”测量未知电阻39.电学综合计算易易易中易难易易中易易易易中难约35分声学无无0 四、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知识内容分布单选多选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分值分布力学、声学4,7,9,10,121517,2324,27,28,33,36,3740分40分电学1,3,8,1113,1618,21,2226,29,32,34,3539分35分热学5,614203138分15分光学2无无19,25,300分10分分值分布24分12分14分34分16 分100分五中考物理五大专题重难点综述通过上述各表分析,不难发现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分值的分布上还是在难点的设置上,无疑都占据着最大的权重;而热学和光学两大专题一共也仅仅占有25的比重,声学甚至继2008年中考一分未考之后再次没有出现。分值的分布仅仅是代表的内容的多少,但是能否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在难点的把握上,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其间的难点分布:中考的难题大致占全卷的二十分左右,通过表三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这二十分的难题全部来自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并且各占十分左右。其中力学的难题出现在单选、填空和计算题的最后一道。分别考察了有关浮力、滑轮和杠杆等力学综合问题。电学的难题则是出现在多选最后一道及计算的倒数第二道。考察了电学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比例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进一步展开分析: (一)力学难点分析 第12题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r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r2的液体。将密度为r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r大于r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小球A的质量为32gB.小球B的质量为8g C.r1与r2之比为2:3D.r1与r2之比为24:25 点评该题重点考察了浮力的相关问题,相比于机械与浮力的综合问题,此题并不算很难。只要能够较好地理解浮力与排出液体重力的关系及对漂浮问题的分析,解决好此类单纯考察浮力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第23题图 8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点评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全卷最具压轴性的试题,很多同学在考试中往往是直接选择放弃。然而当考生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图形之后,相信心中会增添几分自信。这是一道极为经典的通过对人的受力分析,并进而考察滑轮与浮力的力学综合问题,在一、二模的试卷中以计算题的形式曾广泛地出现。所以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养成做好受力分析的良好习惯,解决此类问题应该不在话下。第40题图 23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配重C、D以及杠杆AB组成,配重C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配重C、D 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AB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B端放在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动滑轮P的质量mP为0.2kg,OA:OB3:1,配重D的质量mD为1.5kg,作用在D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为75N,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T为6。杠杆、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取10N/kg。求:配重C的质量mC等于多少千克,开关刚好能被拉开? 点评之所以说今年中考试题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最后一道试题或多或少能说明一些问题。纵观2007、2008两年中考真题及2009各区一、二模试题,大多数试卷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上设置较复杂的受力分析及数学计算。本题虽然依旧考察杠杆与滑轮问题的综合,但无论是在对杠杆两端的受力分析还是在数学计算上都有较大的简化。只要能够分析清A、B两点的受力情况,要正确解出本题其实并不难。 (二)电学难点分析第16题图 6中,电阻R1与R3相等,电阻R2与R4相等。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10V的电源,当把该电源接在A、B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V,电阻R1 两端的电压为U1。当把该电源接在C、D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U1:U2=1:2 B.R1:R5=1:3 C.R2:R5=1:2 D.R1:R2=1:3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欧姆定律比例问题,只要能够正确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用好电学比例问题的常规计算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同样不难。确切地说本题难以称之为难题,而之所以把它单独放在难点中分析,只能说明本次中考难度实在不高。第39题图 2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I1为1A,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为4W,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已知P2:P2 =1:4,U1:U2=2:1。求: (1)电流表的示数I2为多少安? (2)电源两端的电压U为多少伏? (3)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通电5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 点评又是一道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涉及电功率之比、电压之比的电学计算题!相信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做出大部分电学计算题的考生,应该能在较短地时间内顺利地解出此题。对于此类比值计算,只要能够画出相应地等效电路图、在利用电功率和电压之比两个已知条件时敢于将公式展开,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并应用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这些条件,那么所谓的电学压轴题也必将被轻松攻克!六、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趋势及备考建议通过以上各表格对全卷的分析及对五道难题的分析,相信大家对2009年中考会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近年来北京中考试题稳中有变,每年都会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出现,在2009年实验题的第36题就出现了一道有关力能产生形变的较为新颖实验探究题,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但是无论试题风格如何改变,相信2010年中考仍然会延续2007、2008、2009的整体命题风格,在题型、各大专题比重及难度设置上保持稳定。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最终的分值分布上还是难度上依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有志于在来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考生无疑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相关难点的突破上。相对而言,声学、光学和热学所涉知识相对简单,除了比热容和热值有少量计算出现外,其余知识基本以记忆为主,因此在这些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把握好难度,不必在偏题和怪题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当然,由于中考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分别占据了60分和20分的较大权重,因此对于所有同学来说,在突破难点之前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勿盲目攻克难题,却在简单题上无谓失分。针对以上特点特为备战2010年中考的考生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第一轮复习时夯实基础,对物理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只是简单地看懂,而是通过认真地思考,达到清晰明了。其次,尝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网络框架时必须理清来龙去脉,突出各章节的重难点,要弄清知识重点的物理事实依据是经过什么样的分析和思考得来的,然后将每章的重点汇成主干的知识体系。再次,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必须归纳总结出自己容易判断错的问题,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题目,归纳出方法技巧。充分发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采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的使用。解答时运用物理学科的语言,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楚扼要地表述是考试夺得高分的手段。此外,在以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试题加强训练。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最具代表性呢?通过历年的中考分析,我们发现只要能充分利用好最近几年的北京中考真题及最近两年的北京各区一、二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