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板(超高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_并含CAD模板支撑图).doc_第1页
高支模板(超高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_并含CAD模板支撑图).doc_第2页
高支模板(超高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_并含CAD模板支撑图).doc_第3页
高支模板(超高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_并含CAD模板支撑图).doc_第4页
高支模板(超高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_并含CAD模板支撑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第一节第一节 概况概况 1 第二节第二节 地基情况地基情况 1 第三节第三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第四节第四节 模板支撑材料的选用模板支撑材料的选用 2 第五节第五节 高支撑模板架及模板的搭设高支撑模板架及模板的搭设 3 一 楼板架的搭设 3 二 梁模板架的搭设 3 一 500mm 31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 3 二 900mm 15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 3 三 500mm 1000 13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 4 四 350 600 800 和 500mm 600 800 梁模板架的搭设 4 五 500mm 2200 梁模板架的搭设 4 六 700mm 1300 梁模板架的搭设 5 第六节第六节 高支模架搭设的构造要求及混凝土浇灌要求高支模架搭设的构造要求及混凝土浇灌要求 5 第七节第七节 高支模的验算高支模的验算 7 一 250MM板模板及支架验算 7 一 计算参数 7 二 模板面板计算 8 三 支撑木方的计算 9 四 托梁的计算 10 五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11 六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11 七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2 二 500MM 3100MM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 13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13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4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1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16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18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19 七 支撑架计算参数 20 八 模板面板计算 21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22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26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26 三 900 1500 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 28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28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28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29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31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32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34 七 模板支架计算参数 34 八 模板面板计算 35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36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40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40 四 500 1300 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 41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41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42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42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44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46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47 七 模板支撑架计算参数 48 八 模板面板计算 49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50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53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54 五 500MM 800MM梁模板及支架验算 55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55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55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56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58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59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61 七 模板支撑架计算参数 61 八 模板面板计算 62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63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67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67 六 500 2200 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 68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68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69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70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71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73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74 七 模板支撑架计算参数 75 八 模板面板计算 76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77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81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81 七 700MM 1200MM梁模板及支架验算 82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82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83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84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85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87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88 七 模板支架计算参数 89 八 模板面板计算 90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91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95 十一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95 第八节第八节 高支模模板的拆除高支模模板的拆除 96 第九节第九节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措施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措施 97 第十节第十节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98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98 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方案的补充和完善 10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俱乐部项目 高高 支支 模模 方方 案案 第一节第一节 概况概况 工程名称 俱乐部项目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约37168 31平方米 地下一层 含一 层夹层 地上三层 建筑总高度17 0m 高大支模主要位于1 1 1 9 1 D K轴间和2 6 2 8 2 A 2 G轴间 1 1 1 9 1 D K轴间高支模为地下室底板至底层大堂板面 高度为 8 15 11 1m 最大跨度为16 8m 梁的最大截面为500 3100和900 1500 每米线荷载为37 9和 33 0KN 其它梁截面的线荷载均基本上都在20KN m以下 2 6 2 8 2 A 2 G轴间高支模为 地下室底板面 15 10m 至地下室顶板面 1 95 高度为13 15m 最大跨度为21 8m 梁最大截 面为500 2200 每米线荷载为26 95KN 其它梁截面线荷载均在20KN m以下 第二节第二节 地基地基情况情况 本工程的高支模支撑架均座落在地下室一层底板 地下一层底板厚为 800mm 混凝土标 号 C35P8 底板面标高为 15 1m 绝对标高为 8 4m 并且 高支模施工均在底板混凝土浇灌 完成最少一个月以后才施工 所以 支撑架的地基完全能承受其荷载 第三节第三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俱乐部施工图纸 2 俱乐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 现行的国家规范及广东省有关规定 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 2008 3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92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4 现场使用的材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5 建筑施工手册 6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四节第四节 模板支撑模板支撑材料的选用材料的选用 一 材料的选用 梁板底模 侧模均采用 18 厚优质胶合板 截面尺寸选 1830 830mm 或 1200 2400mm 梁 底模板下设置横向枋木 采用 50 100mm 侧模立档采用 80 80mm 木枋 间距与梁底横枋对 应 在梁侧竖枋外用 48 3 0mm 双钢管加对拉螺杆蝴蝶扣加固 并两侧 1000mm 的间距用 斜撑对称支撑在梁底横枋上 必要时加拉铁线 支架上托梁用 48 3 0mm 双钢管 楼板支撑 架采用满堂架体系用 48 3 0mm 钢管搭设 具体的搭设 加固方法详见其后的平剖面图及验 算 详图等 二 材料的质量要求 钢管及扣件 1 为保证模板结构的承载力 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 支撑架的钢管材料质 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直缝电焊钢管 GB T3092 中规定的 Q235 普通钢管的要求 并应 碳素结构钢 GB T700 中 Q235A 级钢管的规定 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 斑点 剥皮 弯 曲 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禁止使用非国标产品的钢管 防止其壁厚偏薄不符合验算要求 2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造的标准机件 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 其机械性能符合 GB 978 67 规定KT33 S技术标准 扣件的附件 T形螺 栓 螺母 垫圈 采用材料符合 碳素结构钢 GB700中A3规定 扣件不能有裂纹 气孔 疏松 砂眼 夹灰等铸造缺陷 钢管和扣件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单 扣件与钢管的吻 合面要接触良好 扣件螺栓必须有足够的抗滑 抗旋转和抗拔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不得滑丝 夹紧钢管时 开口处最大距离小于6mm 必要时进行抗滑移试验 3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少于36mm 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梯形螺纹 GB T5796 2 GB T5796 3的规定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 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 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 合长度不得小于5扣 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 支托板厚度不应小于5mm 4 木材 模板结构宜选用细密 直纹 无节和无其它缺陷的针叶松木枋 板材 不得使用有腐朽 霉变 虫蛀 折裂 枯节的木材 木胶合板应选用优质胶合板 并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 保证外观及尺寸合格 不变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形 不起层 脱胶 粘结密实牢固 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浸泡 不蒸煮 剪切强度大于或等于1 4 1 8N mm2 b 室温水浸泡 剪切强度大于或等于1 2 1 8N mm2 c 沸水煮24h 剪切强度大于或等于1 4 1 8N mm2 d 含水率 5 13 e 密度 450 880Kg m3 f 弹性模量 4 5 103 11 5 103N 2 第五节第五节 高支撑模板架及模板的搭设高支撑模板架及模板的搭设 一 楼板架的搭设一 楼板架的搭设 1 1 1 9 1 D K轴间楼板厚度为180 25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 15 11 1m 立 杆的纵距 b 0 90m 立杆的横距 l 0 9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验算时按最大板厚250mm 最 大的纵横距950 900mm 步距h 1 50m验算 面板用厚度18mm的夹板 木方用80 80mm 间距 400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钢管48 3 5mm 具体搭设方法详见后附图一 附图三 1 1 1 9 1 D K轴间和2 6 2 8 2 A 2 G轴间底层大堂 首层高支模平面图 和剖面图等 二 梁模板架的搭设二 梁模板架的搭设 一 一 500mm 3100mm500mm 31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梁宽度500mm 高度3100mm 楼板厚度一侧为250mm 另一侧为180mm 梁模板支架搭 设高度 H 为10 75m 梁侧 梁底 梁侧模板面板均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 采用50 100mm木方 间距250mm 梁侧竖枋80 80mm 间距 250 外用双钢管加对拉螺栓对拉 对拉螺栓布置6道 在竖直方向水平间距为梁底上300 450 500 500 500 450mm 梁跨度方向 间距 750mm 直径 16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钢管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450m 验算按0 7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为5道承重立杆 搭设方法详下附图一 1 1 1 4 1 D H轴间底层大堂高支模平面图 和附图四 500 3100梁剖面图 二 二 900mm 1500mm900mm 15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梁宽度900mm 高度1500mm 两侧楼板厚度18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 H 约7 97m 梁侧 梁底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采用50 100mm木方 间距 300mm 梁侧竖枋80 80mm 间距 300 外用双钢管48mm 3 0mm加对拉螺栓对拉 对拉螺栓 布置4道 在竖直方向水平间距为梁底上250 300 350 300mm 梁跨度方向间距 600mm 直径 14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钢管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h 1 50m 梁底为5道承重立杆 搭设方法详附图二 1 4 1 9 1 G K轴间底层大堂高支模 平面图 和附图五 900 1500梁剖面图 三 三 500mm 1000500mm 1000 1300mm1300mm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梁宽度500mm 高度1000 1300mm 两侧楼板厚度180 25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 H 约7 15 10 0m 梁侧 梁底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采用 50 100mm木方 间距 350mm 梁侧竖枋80 80mm 间距 350 外用双钢管48mm 3 0mm加对拉 螺栓对拉 对拉螺栓1 0 1 1m高梁布置2道 在竖直方向水平间距为梁底上250 350mm 梁跨 度方向间距 600mm 直径 12mm 1 3m高梁布置3道 在竖直方向水平间距为梁底上 250 350 350mm 梁跨度方向间距 600mm 直径 12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钢管 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为3道承重立杆 验算时按500 1300mm梁验算 搭设方法详附图一 二 1 1 1 9 1 D K轴间底层大堂 高支模平面图 和附图六 500 1000 1300梁剖面图 四 四 350 600350 600 800800 和和 500mm 600500mm 600 800800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梁宽度350 500mm 高度600 800mm 两侧楼板厚度180 25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 H 约7 9 10 75m 梁侧 梁底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采用 50 100mm木方 间距 350mm 梁侧竖枋80 80mm 间距 350 外用双钢管48mm 3 0mm加对拉 螺栓对拉 对拉螺栓0 60 0 8m高梁布置1道 在竖直方向为梁底上250或350mm处 梁跨度方 向间距 700mm 直径 14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钢管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为2道承重立杆 验算时按500 800mm梁验算 500 800 梁线荷载为11 0KN m 搭设方法详附图一 二 1 1 1 9 1 D K轴间底层大堂高支模平 面图 和附图七 350 500 600 800梁剖面图 五 五 500mm 2200500mm 2200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在首层2 6 2 8 2 A 2 G轴间字母轴方向有8条梁宽度500mm 高度2200mm大梁 梁 两侧双层楼板 厚度120mm 250mm 两楼板间间距0 75m 两层楼板一次性浇灌 施工难度太 大 质量 安全无法保证 模板及支撑架难于安装 拟采取首次只浇灌底层120mm厚楼板 上 层楼板在板底下50mm处梁上留置水平施工缝 待下层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 以上后再安装上 层板模板 浇灌混凝土 本大梁跨度21 8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至梁底为12 9m 梁侧 梁底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采用50 100mm木方 间距 250mm 梁侧竖枋 80 80mm 间距 250 外用双钢管48mm 3 0mm加对拉螺栓5道对拉 对拉螺栓在梁竖直方向为 梁底上170 300 350 550 360mm处 梁跨度方向间距 600mm 直径 12mm 顶托上托梁采用双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钢管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为5道承重 立杆 搭设方法详附图三 2 6 2 8 2 A 2 G轴间首层高支模平面图 和附图八 A A 剖面图 六 六 700mm 1300700mm 1300 梁模板架的搭设梁模板架的搭设 在2 1 2 3 2 G 2 K轴间屋面层高支模中的2 J轴上有一条梁宽度700mm 高度 1300mm的折梁 梁两侧板厚度150mm 本梁跨度近20 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至梁底为7 95m 梁侧 梁底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厚度18mm 梁底横枋采用50 100mm木方 间距 300mm 梁侧竖枋80 80mm 间距 300 外用双钢管48mm 3 0mm加对拉螺栓3道对拉 对拉螺 栓在梁竖直方向为梁底上200 350 350mm处 梁跨度方向间距 600mm 直径 12mm 顶托上托 梁采用双钢管48mm 3 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为 4道承重立杆 搭设方法详附图九 2 1 2 3 2 G 2 K轴间屋面层高支模架平面图 和附图十 B B剖面图 第六节第六节 高支模架搭设的构造要求及混凝土浇灌要求高支模架搭设的构造要求及混凝土浇灌要求 a 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 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b 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 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 而 另一个方向不变 c 高支撑架步距以0 9 1 5m为宜 不宜超过1 5m d 在任何情况下 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 扫地杆的设置层 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e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 中部横向每隔8 10m 纵向每隔8 10m设置剪刀撑 f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 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g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 扣件架规范 的要求 h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 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 60N m 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i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 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 最好采用由中部向 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对宽度超过1m 和高度超过1 5m以上的梁及特高梁 高度大于2 5m以上 最好采用两次浇灌或两次以上浇灌 第一次浇灌一半高或1 3高 在混凝土初凝一定时间终 凝前再浇第二次或第三次至梁面 J 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 施 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K 浇筑过程中 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 发现下沉 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l 为保证高支模架的整体稳定性 模板安装完成后 先将剪力墙 柱等混凝土浇灌至 梁底 再绑扎梁板钢筋 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 墙 柱混凝土已产生一定强度 从而大大提 高高支模的整体稳定性 M 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 对截面 高度较大的梁应采取分层浇灌 每次浇灌高度不超 过 600mm 浇完下层后间隔 2 3 小时再浇筑上层 但应在混凝土终凝前浇完上一层 以减 少混凝土浇灌时的压应力 在浇灌梁 板混凝土时应均匀布料 不得将混凝土集中一堆 让 其自然流动布料 N 在墙 柱混凝土浇灌 2 3 天后 增加梁板支撑架与柱墙的拉结 拉结固定方法如下 图 第七节第七节 高支模的验算高支模的验算 一 一 250mm250mm 板模板及支架验算板模板及支架验算 一 计算参数 一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 11 0m 立杆的纵距 b 0 95m 立杆的横距 l 0 90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面板厚度 18mm 剪切强度 1 4N mm2 抗弯强度 35 0N mm2 弹性模量 4500 0N mm4 木方 80 80mm 间距 400mm 剪切强度 1 3N mm2 抗弯强度 13 0N mm2 弹性模量 9000 0N mm4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 3 5mm 模板自重 0 30kN m2 混凝土钢筋自重 25 00kN m3 施工活荷载 3 00kN 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 1 20 图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 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3 5 二 模板面板计算 二 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数 静荷载标准值 q1 0 9 25 000 0 250 0 950 0 300 0 950 5 600kN m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数 活荷载标准值 q2 0 9 2 000 1 00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0 950 2 565kN 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W 95 00 1 80 1 80 6 51 30cm3 I 95 00 1 80 1 80 1 80 12 46 17cm4 1 抗弯强度计算 f M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 N 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 N 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取 35 00N mm2 M 0 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 kN m 经计算得到 M 0 100 1 20 5 600 1 4 2 565 0 400 0 400 0 165kN 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0 165 1000 1000 51300 3 216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 f f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3Q 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 0 600 1 20 5 600 1 4 2 565 0 400 2 475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2475 0 2 950 000 18 000 0 217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40N mm2 抗剪强度验算抗剪强度验算 T T T T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3 挠度计算 v 0 677ql4 100EI v l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0 677 5 600 4004 100 4500 461700 0 46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400 0 250 40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三 支撑木方的计算 三 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 1 荷载的计算荷载的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 kN m q11 25 000 0 250 0 400 2 500kN m 2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 kN 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q12 0 300 0 400 0 120kN m 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kN m 经计算得到 活荷载标准值 q2 1 000 2 000 0 400 1 200kN m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数 静荷载 q1 0 9 1 20 2 500 1 20 0 120 2 830kN m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数 活荷载 q2 0 9 1 40 1 200 1 512kN m 2 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 矩和 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4 583 0 950 4 824kN m 最大弯矩 M 0 1ql2 0 1 4 82 0 95 0 95 0 435kN m 最大剪力 Q 0 6 0 950 4 824 2 750kN 最大支座力 N 1 1 0 950 4 824 5 041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W 8 00 8 00 8 00 6 85 33cm3 I 8 00 8 00 8 00 8 00 12 341 33cm4 1 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0 435 106 85333 3 5 10N 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 0N mm2 13 0N mm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0 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3Q 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2750 2 80 80 0 644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30N 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 2 620kN m 最大变形 v 0 677 2 620 950 04 100 9000 00 3413333 5 0 470m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950 0 250 95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四 托梁的计算 四 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5 041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 092kN 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 kN m 托梁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 985kN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2 66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 652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10 16cm3 截面惯性矩 I 24 38cm4 1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0 985 106 1 05 10160 0 92 33N 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 0N mm2 215 0N mm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 652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950 0 400 950 0 40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五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五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取 8 0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 无需计算 六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六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 活荷载和风荷载 1 1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kN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NG1 0 129 11 000 1 420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 扣件式规范 附录 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 设计人员可根据 情况修改 2 模板的自重 kN NG2 0 300 0 950 0 900 0 257Kn 3 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 kN NG3 25 000 0 250 0 950 0 900 5 344kN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数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0 9 NG1 NG2 NG3 6 318kN 2 2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 0 9 的结构重要系 数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0 9 1 000 2 000 0 950 0 900 2 308kN 3 3 不考虑风荷载时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1 20NG 1 40NQ 七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七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10 81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 1 58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4 890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W 5 080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00N 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 0 35m h 最大步距 h 1 50m l0 计算长度 取 1 500 2 0 350 2 200m 由长细比 为 2200 16 139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0 i 查表得到 0 353 经计算得到 10814 0 353 489 62 647N 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f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 计算公式 MW 0 9 0 9 1 4Wklah2 1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其中 Wk 风荷载标准值 kN m2 Wk 0 7 0 300 1 670 0 115 0 058kN m2 h 立杆的步距 1 50m la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 0 95m lb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 0 9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 0 9 0 9 1 4 0 058 0 950 1 500 1 500 10 0 014kN m Nw 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 1 2 6 318 0 9 1 4 2 308 0 9 0 9 1 4 0 014 0 900 10 508kN 经计算得到 10508 0 353 489 14000 5080 63 625N 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f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二 二 500mm 3100mm500mm 3100mm 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梁模板及支撑架验算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一 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500mm 高度3100mm 两侧楼板厚度25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间距250mm 内龙骨采用80 80mm木方 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 3 0mm 对拉螺栓布置6道 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 450 500 500 500 450mm 断面跨度方向间 距750mm 直径16mm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 4N mm2 抗弯强度35 0N mm2 弹性模量4500 0N mm4 木方剪切强度1 3N mm2 抗弯强度13 0N mm2 弹性模量9000 0N mm4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二 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挠度验算只考 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取24 000kN 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为0时 表示无资料 取200 T 15 取 3 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取20 00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取5 500m 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取3 0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取1 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取0 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 31 570kN 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 9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 0 9 31 580 28 422kN 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 9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0 9 4 000 3 600kN m2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三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0 25m 荷载计算值 q 1 2 28 422 0 250 1 40 3 600 0 250 9 787kN 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25 00 1 80 1 80 6 13 50cm3 I 25 00 1 80 1 80 1 80 12 12 15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 kN m 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 0 979kN N2 2 691kN N3 2 691kN N4 0 979kN 最大弯矩 M 0 061kN m 最大变形 V 0 344m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 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0 061 1000 1000 13500 4 519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取35 00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 f f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1467 0 2 250 000 18 000 0 489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40N mm2 抗剪强度验算抗剪强度验算 T T T T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3 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0 34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 0 250 25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四 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 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 1 2 0 25 28 42 1 4 0 25 3 60 9 787kN m 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 0 25 28 42 7 106kN m 内龙骨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计算简图 内龙骨弯矩图 kN m 内龙骨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内龙骨变形计算受力图 内龙骨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 440kN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5 863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 218mm 内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8 00 8 00 8 00 6 85 33cm3 I 8 00 8 00 8 00 8 00 12 341 33cm4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 内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0 440 106 85333 3 5 16N mm2 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 0N mm13 0N mm2 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内龙骨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3Q 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2935 2 80 80 0 688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30N mm2 内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内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内龙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 218mm 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 0 250 50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五 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 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 kN m 支撑钢管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 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 1 172kN m 最大变形 vmax 0 684mm 最大支座力 Qmax 19 153kN 抗弯计算强度 f 1 172 106 10160000 0 115 35N 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 0N mm205 0N mm2 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750 0 150750 0 150与与10mm 10mm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六 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N f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取170N 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 mm 16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 mm 14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A 144 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kN N 24 48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kN N 19 153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七 支撑架计算参数 七 支撑架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0 8m 梁截面 B D 500mm 3100m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 0 45m 立杆的步距 h 1 50m 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 4N mm2 抗弯强度35 0N mm2 弹性模量4500 0N mm4 木方50 100mm 剪切强度1 3N mm2 抗弯强度13 0N mm2 弹性模量9000 0N mm4 梁底支撑木方长度 2 00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48 3 5mm 梁底承重杆按照布置间距600 200 200 200 200 mm计算 模板自重0 50kN m2 混凝土钢筋自重25 00kN m3 施工活荷载3 00kN m2 梁两侧的楼板厚度0 25m 梁两侧的楼板计算长度0 50m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 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0 9 1 20 25 000 0 250 0 500 0 250 0 844kN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3 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八 模板面板计算 八 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 9的结构重要系数 静荷载标准值 q1 0 9 25 000 3 100 0 500 0 500 0 500 35 100kN m 考虑0 9的结构重要系数 活荷载标准值 q2 0 9 2 000 1 000 0 500 1 350kN 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50 00 1 80 1 80 6 27 00cm3 I 50 00 1 80 1 80 1 80 12 24 30cm4 1 抗弯强度计算 f M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 N 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 N 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取35 00N mm2 M 0 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 kN m 经计算得到 M 0 100 1 20 35 100 1 4 1 350 0 250 0 250 0 275kN 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0 275 1000 1000 27000 10 188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 f f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3Q 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 0 600 1 20 35 100 1 4 1 350 0 250 6 602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6602 0 2 500 000 18 000 1 100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40N mm2 抗剪强度验算抗剪强度验算 T T T T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3 挠度计算 v 0 677ql4 100EI v l 25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0 677 35 100 2504 100 4500 243000 0 84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 0 250 25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九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 1 梁底木方计算 梁底木方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 施工活荷载等 1 荷载的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梁自重 kN m q1 25 000 3 100 0 250 19 375kN m 2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 kN m q2 0 500 0 250 2 3 100 0 500 0 500 1 675kN m 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kN 经计算得到 活荷载标准值 P1 1 000 2 000 0 500 0 250 0 375kN 考虑0 9的结构重要系数 均布荷载 q 0 9 1 20 19 375 1 20 1 675 22 734kN m 考虑0 9的结构重要系数 集中荷载 P 0 9 1 40 0 375 0 473kN 木方计算简图 木方弯矩图 kN m 木方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木方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 0 272kN N2 3 883kN N3 5 216kN N4 3 883kN N5 0 272kN N6 0 000kN N7 0 00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 082kN 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5 216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 002mm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8 00 10 00 10 00 6 133 33cm3 I 8 00 10 00 10 00 10 00 12 666 67cm4 1 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0 082 106 133333 3 0 62N 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 0N mm13 0N mm2 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3Q 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2 371 2 50 100 0 445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30N 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 002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 0 250 600 0 25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2 梁底顶托梁计算 梁底顶托梁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 092kN 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 kN m 托梁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 468kN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0 315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 098m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10 16cm3 截面惯性矩 I 24 38cm4 1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0 468 106 1 05 10160 0 43 87N 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 0N mm215 0N mm2 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2 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 09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450 0 400 450 0 400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十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取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