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同步学案_老师版.doc_第1页
《大学》节选同步学案_老师版.doc_第2页
《大学》节选同步学案_老师版.doc_第3页
《大学》节选同步学案_老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编写时间: 授课时间: 总序第 个教案大学节选导学案教学目标:1、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中应让学生对其中“修齐治平”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3、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以致于庶人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身有所忿懥 有所好乐 哀矜 敖惰 天下鲜矣 苗之硕 偾事 上恤孤 絜矩之道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之谓自谦 2、在亲民 3、之其所敖惰 4、弟者,所以事长也 5、上恤孤而不倍 三、解释加点的字。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使彰明)(美好的)2、知止而后有定。 (确定的目标) 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一切) 4、见君子而后厌然。 (遮掩) 5、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显明) 6、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偏颇,活译为过分 ) 7、上老老而民兴孝。 (尊敬)(老人) 8、上长长而民兴弟。 (尊敬)(长辈) 9、如恶恶臭 ( 厌恶)(不好的)10、如好好色 (喜爱)(美丽的)11、此之谓自谦 (满足)1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使谨慎 )1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14、先诚其意15、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6、孝者,所以事君也17、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18、人之视已19、先齐其家20、欲正其心者21、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22、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23、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24、有德此有人四、句子翻译题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2、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不会违背。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有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2、未之有也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4、孝者,所以事君也5、尧、舜帅天下以仁 6、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六、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 B、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C、其机如此 机:机遇 D、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然:讨厌的样子B(A“辟”意为“偏向”,C“机”应为“作用”之意,D“厌然”应为“掩盖、掩藏的样子”)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上恤孤而民不倍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D、是故君子先慎乎德D(A“倍”通“背”,B“谦”通“慊”,C“亲”通“新”)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A、未之有也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孝者,所以事君也。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C(A宾语前置,B判断句,C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无特殊句式)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B、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故治国在齐其家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C(A使真诚真诚,B喜好,喜欢美好的,C根本,D治理太平,安定)5、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B)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令反其所好C、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B(A句中表停顿助词的人,B所字短语,C这则,就,D兼词“之于”)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D、孝者,所以事君也C(A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差别。B项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D项中的“所以”意为“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A、B、C、D、B(中“明”是形容词活使动,中“诚”是形容词使动,中“著”为形容词使动,中“老”为形容词意动,中“长”为形容词做名词,中“非”为形容词意动。加点词未活用。)8、下列有关课文中节选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A、大学是修身治人的儒家规则,它建议人之追求与建屋相似,须先打好基础,才能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完成个人追求。B、大学中提倡“君子必先慎其独也”,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容易犯错误,做人必须表里如一,所以应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才算是君子之行。C、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D、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A(应先“格物”方能“致知”,顺序错误。)9、下列有关于儒家经典的相关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B)A、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B、儒家的“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