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oc_第1页
中国艾滋病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oc_第2页
中国艾滋病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oc_第3页
中国艾滋病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三班 2011201881 王纪纹摘要: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呈现蔓延趋势,国家将艾滋病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然而现行的艾滋病医疗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艾滋病医疗保障问题的研究,为艾滋病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关键词:艾滋病;疫情;医疗保障;存在问题;政策建议1、引言艾滋病患者已被我国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但是仍存在艾滋病患者所需的高额治疗费用、治疗的痛苦性、外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的艾滋病患者始终是弱势群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艾滋病人的医疗保障相关措施,结合现实情况,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加快完善我国针对艾滋病人的医疗保障措施。2、我国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特点(1)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78万人(6294万人),女性占28.6%,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其中AIDS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2.53.1万人)。1(2)疫情特点:第一,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第二,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三,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第四,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第五,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3、我国艾滋病相关医疗保障措施(1) “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政策主要是指: 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2 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主要指: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2)相关医疗保险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 年颁布了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这份通知的颁布正式打开了艾滋病人通往医疗保险的大门。通知规定:各地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要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其他疾病患者一样,能够平等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允许对参保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采取任何歧视性的政策。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办法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4107 号) 中公布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名单,调整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能获得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各地要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费用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切实减轻这部分人群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国家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范围3。4、艾滋病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社会救助政策部分失效“四免一关怀”作为全国性的政策,由于没有强制执行力,很多时候要靠政府的说教和强制手段才能实施,造成在各地的推广和落实效率和效果欠佳4。目前社会救助实行分头管理,无法确实保障艾滋病人权利。由于对艾滋病群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卫生部、医保部门、民政部、妇联等部门分头治理经常造成各部门责任不清,对艾滋病人“踢皮球”, 不利艾滋病人的权益保障。(2)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范围与资源有限 医保支付范围过于狭窄。目前对艾滋病人的治疗一般有三种方法: 姑息治疗、治疗机会感染和抗病毒治疗。其中前两种方法更经济实惠。只能报销住院费用的规定使减轻艾滋病患者负担的目的大打折扣,艾滋病人需要长期的用药,并且不需要长期住院,所以大多数的花费在门诊上。此外,费用报销封顶线对于一个重病的艾滋病患者来说太低,据统计一个危重艾滋病人一年的医疗费用达25 万元以上,这大大的超出了许多地区的医保封顶线5。 针对的医疗资源不足定点医疗机构太少,许多地方只规定一两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划入到报销范围的治疗药物太少,国际上可使用药物的选择已有有20 多种,而我国还有一定差距。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不足,我国的医务人员大部分是只有诊断治疗方面的能力,在沟通、提供关怀等方面素质不高,甚至还存在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人抱有歧视的思想。相关案例如2012年11月21日,有媒体报道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肺癌患者求医遭拒,私改病历隐瞒病情接受手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到新闻报道后十分关心,立即专门给卫生部主要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卫生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既要保障艾滋病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不得歧视,又要保障接触救治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自身安全6。(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从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看,艾滋病患者基数大,而且目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的患者数量在不断攀升,这两大因素决定了今后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医疗服务需求会不断增加。但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看,不论是防治队伍的数量、结构还是防治经费、设备等都与严峻的疫情形势不相适应。(4) 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够对有需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我国各地都实行了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但在政策具体落实过程中,各地又都设置了一些准入条件,使许多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患者被排斥在现行制度之外。以大、中城市和流动人口频繁地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为例表现为:大量的流动人口未纳入当地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据现行政策,需要长期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必须持有当地户籍的有效证明。愈来愈多的城镇职工未包括在当地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中,据现行政策,国家仅向农民中的艾滋病患者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其他城镇职工不在其中。(5) 艾滋病人群“特殊化”的危害把艾滋病人群日益“特殊化”,排除在现行社会体制之外,危害甚大。5、完善我国艾滋病人医疗保障的政策建议(1) 政府要建立健全艾滋病人医疗保障措施针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和蔓延形势,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落实各级政府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的责任,防范艾滋病危机,确保社会和谐发展。切实将艾滋病患者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妥善解决艾滋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涉及我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覆盖各类别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是,切实将艾滋病患者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艾滋病患者能看上病,能看得起病。进一步加大省以上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包括艾滋病致困人员在内的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包括艾滋病社群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如取消对流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户籍限制,并使之扩展到所有有需要的城镇职工。扩大救助范围,向所有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建立全国转诊体系,发挥县以上医疗机构作用,使流动艾滋病病人“生活在哪、治疗在哪、管理在哪”。由于免费艾滋病治疗药物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管理,治疗模式是基于家庭的社区治疗,流动艾滋病病人的药物供给和管理问题突出。建立国家转诊体系,发挥县以上医疗机构作用,有助于加强各服务体系的协作,确保患者有效转诊和属地化管理。(2)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特殊作用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可以补充政府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不足; 更容易接近同性恋、商业性性工作者、吸毒者等边缘人群,干预活动更容易实施; 非政府组织可以筹措和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艾滋病防治中; 利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上同类组织的联系,可以引进国际上艾滋病防治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非政府组织必须和政府组织合作,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是政府组织工作的补充,否则会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可以研究设立,国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基金,推动包括艾滋病社群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3)消除社会排斥建立人文关怀要成功实现艾滋病防治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决心和力量,也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和合力。然而,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恐惧、社会排斥是当前阻碍艾滋病防治工作最大的障碍。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艾滋病疫情的控制,也使艾滋病患者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因此,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既是为了使迫在眉睫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是为了实现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6、 结论我国艾滋病疫情严峻、影响巨大,相关医疗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必须在积极实施艾滋病救治工作的同时,开展艾滋病的医疗保障工作,选择适当的艾滋病医疗保障策略,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艾滋病病人实施大病医疗保障的行为,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艾滋病病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我国还在探讨阶段,对艾滋病人的医疗保障研究还将随着对艾滋病的认识加深以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而有所深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 2011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R.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2012121.2张春瑜,成刚,孟庆跃. 我国艾滋病政策评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 01) : 40423裴劲松、高琼、聂宁宁. 我国艾滋病人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01):23.4黎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