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1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2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3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比较近五年(2009、2010、2011、2012、201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可以发现安徽卷已经走向成熟,愈来愈彰显新课标特色和安徽文化大省的气质,在全国十八套语文试卷中初步显示出安徽特色和个性。整体上看,近五年的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要求的设置方面都体现了平稳和连续的特点,过渡衔接自然,守正出新,稳中有变。命题者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现实社会,凸显人文精神,显现出地域色彩,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具体说来,有以下表现:一、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一)试题结构日趋稳定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结构面貌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一改以前第卷客观题、第卷非客观题的生硬面孔,而变为第卷阅读题、第卷表达题的亲切面孔。这种试题结构已经连续了五年,且题型相对稳定,题量都是21题,考查知识点平稳,对重要知识点都设题考查,且赋分稳定。这种试题结构体现出语文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鲜明特点,更符合考生答题时的认知心理,师生已经熟悉而且适应,相信安徽卷会延续这一特点的。(二)命题内容及情势第一板块:论述文阅读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2009年: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2010年: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2011年: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2012年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徐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命题方式上,连续五年都设置了3道“四选一”的客观题。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2009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2010年:理解文中重要词汇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1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2012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3年: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安徽卷论述文的阅读,越来越注重文本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不过分为难学生。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年份选材考点分布2009游东山记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2010贺兰祥传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2011万贞文先生传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2012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2013史记南越前传说苑奉使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文言文阅读,选材多元化,体裁力求多变,2009年为游记,2010年回归人物传记,2011年又选择了人物传记,但不同于往年选自正宗的史传,是属于小品文式的人物评传,2012年又选择了人物传记,属于小品文式的人物传记,2013年虽还是人物传记,但应该是小品式的人物传记,又配以正史佐之。总的看,都是篇幅短小,且浅显易懂。从考点设置看,实词、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文言翻译是必考的考点,而虚词和筛选信息(人物性格、德行、操守、言行、政绩、才干等)是轮换的考点。实词往往不偏不怪,涉及名词活用、一词多义等。虚词难度不大,在考试说明所列举的18个虚词的范围之内。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内容只要读懂文章即可。文言文翻译,从09、10年的3小题改为两小题,2013年第7题翻译题由往年的两个小题变成三个小题,但是总分值不变,仍是10分。以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为考查重点,文言句式偶有涉及,要求翻译的句,省略内容较多,难度略有增加。第三板块:古诗鉴赏年份选材考点分布2009舒頔小重山 端午思想情感、表现手法2010杜甫岁暮思想情感、表达技巧2011欧阳修琅琊溪形象分析、表达技巧2012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形象分析、练字2013韦应物秋斋独宿赵秉文和韦苏州心境分析、表现手法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诗歌鉴赏,选材既关注非名家,同时又注重名人名篇,总的特点是诗歌容易读懂,诗歌的内容都有相关背景。值得注意的是,五年的考点基本相同,2011年的第一问要求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还是侧重于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为何出现这种五年不改的命题思路?因为对古诗的鉴赏,一般的都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查也是如此,思想情感属于内容方面的,表现手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第四板块:文学作品阅读古诗鉴赏年份选材考点分布2009宗璞董师傅游湖概括情节、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意蕴2010许辉洗碑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拟写小说标题、探究小说主题和艺术特色2011马尔克斯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分析小说脉络、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语言和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2012冰 心往事(二)之八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3黄裳樱桃概括文本相关内容、分析文中穿插性文字的作用、分析作品结构安排技巧及其原因、探究文本主题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文学作品的阅读连续四年都考到了小说的阅读,且难度逐步加大。其实考散文还是小说,有一定的偶然性,2013年,考了散文的阅读。从考点的设置看,安徽卷文学作品的设题,一方面紧扣了小说的文体特点,比如抓住了情节、人物形象等小说主要特点,设问导向具体明确,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了文学作品阅读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对文本本身的阅读理解显得至关重要。第五板块:语言知识运用年份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20题2009 字形 成语 病句辨析 压缩 对联 仿写2010 字形 成语 排序 病句修改 图文转换 仿写2011 字音 成语 概括 病句修改 仿写 口语2012 字形 成语 病句辨析 下定义 语言六项 简明连贯得体2013 字形 成语 病句辨析 拟标题 简明连贯 简明连贯得体从上表可知,语文基础题2009、2010年两年考查字形,2011年考查了字音;成语题年年必考;病句题从2010年开始由客观判断题改为主观修改题,增加了难度。仿写题为每年必考,图文转换、压缩语段、语句衔接、表达得体,都是轮换考点,突出了能力考查多元化的特点。语言运用题被称为是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但安徽卷相对来说,比较平稳。这类题目其实注重思维考察题,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比语言训练更为重要。第六板块:作文命题趋势年份 题目 形式 出处2009 弯道超越 话题作文 时事热点2010 以吴兴杂诗为材料 材料作文 古典诗歌2011 时间在流逝 命题作文 必修课本2012 以“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为材料 新材料作文 时事2013 以萧伯纳的话为材料 新材料作文 名人名言比较近五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由话题作文到给材料作文,再到命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各种形式皆有涉及。从内容上看,从2009年的以“弯道超越”为材料,再到2010年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直到2011“时间在流逝”,到2012年新材料,2013年以名人名言为材料,写作内容呈现出一个“由情入理”和“由感性到理性”的趋势。从作文题的材料来源看,由2009年的时事热点,再到2010年的古诗,再到2011年的回归课本,在高中语文必修的课本的“表达交流”中就有“解读时间”的话题,到2012年的仓库里的提示语和名人名言引发的思考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题型上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反猜题;在内容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审视生活、体察社会,体悟人生,特别追求命题内涵的辨证性与丰富性;在审题上,命题者有意降低难度,不过多为难考生;实质上,事与愿违,有意无意的却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让考生无从下手,可以说太理性了;在命题的容量上,尽可能考查出考生的读书含量和思想含量。“绿阴不减来时路”,安徽省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总的来说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总结归纳出近五年语文试题的特点,进而研究各个高考试题的取材特点、设问方式、答题要求及各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对探究和把握2014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几点复习建议(一)紧扣教材内容,科学安排流程教材应是复习的抓手,语文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在必修在选修中都有明确体现,不可丢弃课本,陷入题海之中。(二)夯实考点基础,建构知识体系宏观布局,细部优化,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考点基本知识(三)解读高考命题,复习有的放矢建议以近年的高考真题为复习材料,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么考,切忌让劣质资料、试题误导学生。同时要聚焦高考热点、高频考点,剖析命题角度,题型变化,让备考更有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