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docx_第1页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docx_第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docx_第3页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docx_第4页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分析综合题仔细比对,精准辨析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6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概括分析文意题有着很强的规律和特点。选文为人物传记,结构大都相同,选项命制特点鲜明。在把握住这些规律和特点后,再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比对答题方法,拿下该题相当容易。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答概括分析文意题要遵循以下三步骤: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2借题读文。四个选项,三项正确,一项错误。即便这一项错误,也不是该项全错,只错在某个句子或词语上。虽说一时不能断定哪项错误,但完全可以借助它们来阅读全文,把握文意。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3)人物的对话。(4)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概括分析文意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2019新课标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对贾谊做了全面的介绍与分析。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本题的选项均为“总分”式先概括人物特点,再以具体事件分析解释。答题时,注意找到选项叙述事件的原文,比对细节。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我的答案c对点专练练类题提能力1(2019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选项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部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分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太子施以刑罚。参考译文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2(2019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选项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参考译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3(2018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选项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参考译文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4(2018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选项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分析:选项“仍然忙得无法分身”错误,原文是“一岁断狱,不过数十”说明他并不是“忙得无法分身”。参考译文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选项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分析:从人物错位角度设误,选项为“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原文是“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参考译文景祐初年,青州知州以荒淫放荡的作风办事,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教的束缚,一致效访他,逐渐成为风气。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选项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分析:“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错,原文是“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作者只是用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突出杨汉公的政绩。参考译文昔日谢、柳治理郡县,以山水为乐,追求高雅情怀,却没有听到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为黎民百姓担忧,有好的政绩,却没有看到优美的景象。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分析:从无中生有角度设误。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造成傅珪离职的原因,一是权幸的逼迫,二是皇上不答应言官的请求,而非傅珪“坚持”。参考译文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面对大事时,毅然果断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触怒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宦官面前肆意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赶上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权贵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选项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分析:从因果关系角度设误。选项中出现结果“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与前面“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构成的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是说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从李忠臣以来就开始了,只是到刘玄佐时更加严重,并非因为刘玄佐不事产业,轻财好赏而出现这样的结果。选项强加了因果,故而错误。参考译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惠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其母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受感动醒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以礼。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选项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分析:从事件杂糅角度设误。从文中可以看出“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时间是在吕“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即被调出京城之后,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选项犯了事件杂糅的错误。参考译文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对君主劝善规过时,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注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节选自明史翟銮传,有删改)注献替: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朝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b翟銮为人谦逊,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做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解析:bb项,根据原文“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可知“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属于曲解文意。(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推举阁臣,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唯独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他人。b张孚敬、桂萼因使用世宗赐给他们的印章密封上书奏事被罢免官职,翟銮因无所进言而留任。c在世宗抄没谷大用家产一事中,翟銮先是据理力争,后因世宗主意已定,故顺从了世宗的意见。d翟銮之子汝俭、汝孝同举进士,严嵩命给事中弹劾翟銮营私舞弊,后虽经辩解,仍受到严厉制裁。解析:b张孚敬、桂萼并非“因使用世宗赐给他们的印章密封上书奏事被罢免官职”,翟銮也并非因为“无所进言而留任”。属于强加因果。参考译文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直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侍。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 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节选自明史彭时传)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分析:张冠李戴。“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参考译文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选自宋史黄洽传)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分析: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参考译文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选自资治通鉴)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分析: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于大同。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之。今马俊、赵霦恃藩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不纳。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汉卿言:“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帝为发银十五万。未几,复偕同官言:“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其水旱频仍,物力殚屈。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今东南洊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报闻。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两受杖,斥为民。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有删改)注帑金:指国库所藏。洊:屡次,接连。(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建议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b张汉卿曾极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c应天等府发生旱灾,皇帝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灾。张汉卿却认为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要赶紧从国库中拨银赈济。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书弹劾他,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席书担任礼部尚书。解析:a“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这一政令不是张汉卿等人上书建议的,是皇帝下令所做的,张汉卿等人在上书中给予了肯定。(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汉卿积极进谏。他先是上书直陈社会弊端,接着对皇帝将要南巡一事上书进谏,后来又建议从国库中拨付十三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宣府镇和大同的军民。b张汉卿为民请命。他认为皮厂和鹰房都是抢夺百姓的产业建成的,乞求把这些产业全部还给百姓,并且要求严厉处罚意欲欺君罔上、妄图免除变革的马俊、赵霦等人。c张汉卿敢于直言。他进谏称,东南地区连年饥荒,百姓甚至到了骨肉相食的地步,但是搜刮百姓的命令不断施行,大臣们私下里都认为这样是不正确的。d张汉卿被贬为民。他两次受到杖责,贬斥为民,后虽经负责监督与上谏的官员邢如默、贾准等一同把他作为天下没有被朝廷任用的贤能之人来推荐,但最终也没有被召见。解析:a“建议从国库中拨付十三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宣府镇和大同的军民”错误,应是“巡抚李铎建议从国库中拨付二十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宣府镇的军民,张汉卿建议从国库中拨付十三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大同的军民”。参考译文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官魏县知县,被征召担任刑科给事中。(张汉卿)曾经上书陈述杜绝侥幸、扩大储蓄积聚、谨慎使用刑狱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没有得到答复。明武宗将要南巡,和同僚一起直接向皇帝上书进谏。明世宗继位后,听从巡抚李铎的建议,从国库中拨付二十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宣府镇的军民。因为张汉卿的建议,一起从国库中拨付十三万两白银优待抚恤大同的军民。几次担任户科都给事中官职。嘉靖元年冬天,和同僚一起向皇帝上书说:“陛下非常担忧京城周边庄田的害处,派遣官员会同查勘。下令从正德年间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皇帝的诏书一公布,天下谁不传诵陛下的仁德。近日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察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书下旨留用。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听从,这种做法不足以保全伟大的信誉,昭示至高的公正呀。皮厂起源于马永成,鹰房始创于谷大用,都是抢夺百姓的产业建成的。如今马俊、赵霦仗着藩王府邸的旧恩,非分地要求免除变革,是延续马永成、谷大用的旧做法。乞求把这些产业全部还给百姓,并且严厉处罚马俊、赵霦,以此告诫那些欺君罔上的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请求营建新府第,接着又请求赐给庄田,太监吴勋等请求担任苏州织造,张汉卿都进谏极力反对,但没有被采纳。应天等府大旱,皇上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济。张汉卿上奏说:“(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一定要从国库中拨发银两才可以。”皇上(从国库)拨给灾区白银十五万两。没多久,又和同僚一起向皇帝进谏说:“如今国家一年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又加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可供使用的物资极为短缺匮乏。皇上正要亲自做到节约勤俭,但宦官梁栋等人上奏建筑工程、器械制作等缺少金银珠宝,这是要扩大户部的开支呀。梁政等人又用免除十分之三的数量,想从京城的仓库拨付弥补,这是想要消耗太仓的粮食呀。国库不够,就向户部索取;户部不够,向郡邑的平民百姓索取。郡邑的平民百姓又将到哪里索取呢?如今东南地区连年饥荒,老百姓到了骨肉相食的地步,但是搜刮百姓的命令不断施行,臣子们私下里认为这样是不正确的。”皇帝批复所奏之事已知。后来,又上书弹劾席书赈济灾民违背方略,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当时非常眷顾席书,以驿马传召担任礼部尚书,没有治罪。当初,商议给兴献帝加封皇号,张汉卿极力反对,到现在又倡议众臣直接向皇帝上奏。两次受到杖责,贬斥为民。嘉靖二十年,负责监督与上谏的官员邢如默、贾准等一同推荐天下没有被朝廷任用的贤能之人,提及张汉卿,但最终没有被召见。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 六年,擢吏部 右侍郎,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 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 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太保,谥 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 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注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勘合:验对符契。彝典:常典;旧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解析:b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选择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c服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